第450章(1 / 4)
林子轩对此不抱太大期望,他的心态很平和,只要活着,总有获奖的那一天。
1927年10月8日,鲁讯从广州来到上海,和许广评住在闸北区虬江路景云里23号。
他们对外宣称,说是许广评帮鲁讯校对文稿,鲁讯住二楼,许广评住三楼。
许广评对此颇为坦诚:“关于我和鲁讯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
就这样,林子轩、胡拾和鲁讯都在上海生活,只是他们的交往变少了。
每个人身边都聚集着一批文学青年,把三人当作导师,走着不同的道路,并且渐行渐远。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林子轩。
林子轩获奖的作品为《1984》。
获奖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冷峻的笔锋,表现了世界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进入30年代,随着林子轩写出一部部经典小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给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很大的压力。
以前还能以林子轩年轻,写作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为背景,富有争议性等理由来拒绝。
可随着《京华烟云》、《围城》、《苏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号屠场》等一批小说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
↑返回顶部↑
1927年10月8日,鲁讯从广州来到上海,和许广评住在闸北区虬江路景云里23号。
他们对外宣称,说是许广评帮鲁讯校对文稿,鲁讯住二楼,许广评住三楼。
许广评对此颇为坦诚:“关于我和鲁讯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
就这样,林子轩、胡拾和鲁讯都在上海生活,只是他们的交往变少了。
每个人身边都聚集着一批文学青年,把三人当作导师,走着不同的道路,并且渐行渐远。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重要的一场演讲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林子轩。
林子轩获奖的作品为《1984》。
获奖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冷峻的笔锋,表现了世界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进入30年代,随着林子轩写出一部部经典小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给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很大的压力。
以前还能以林子轩年轻,写作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为背景,富有争议性等理由来拒绝。
可随着《京华烟云》、《围城》、《苏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号屠场》等一批小说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