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7)
吴阁老也是被这间昔日学堂勾起了无限的感怀。皱褶里的眼睛微微泛着水汽:“老朽生平授业学生无数,虽不敢说桃李尽开满天下,但是门生没有五百也有千余。教得多了,便也是心生感慨,为师者如玉石工匠,稀世美玉难求,偶遇一个天资过人的学生便如同得到了一块无暇美玉,捧在手中却是久久不敢落笔,唯恐自己技艺鄙陋反而辜负无暇美玉。
一旦落刀有误,便是终身难以介怀的遗憾……”
说着,吴阁老从怀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摞纸,交由阮公公呈到了聂清麟的面前。
聂清麟铺展开那张书稿一看,不由得微微一愣,这书稿上的笔迹很好辨认,竟然都是她的。
难为阁老有心,竟是将她入学时的作业文章全都保留了下来,现在一看,顿时想起夫子当时的用心,每一行里都有阁老的小楷批注点评。
那一页页书稿,从刚开始大段的批注表扬,到了后来的批注越来越少,尤其是最后一张,只有几个重重的大字“朽木粪土乎?”
看到这,聂清麟不由得一阵苦笑,当年她初入学堂,小小年纪便崭露头角,赢得夫子的青睐,却被母后痛斥不会藏拙,于是开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臣每次看到这些书稿都会自责不已,是不是因为臣当初溢美之词太过,以至于让陛下被捧杀,松懈了学业,又在陛下松懈之时,臣批评言语不当,又折损了陛下的奋进之心,思来想去总是觉得愧对了先皇的嘱托,便是辞去了皇子夫子一职,以免耽误了皇家子嗣。”
聂清麟微微吃惊地跳了下眉,没想到吴阁老教授不到一年便辞去了夫子一职竟然是因为她这块朽木。那可真是罪过了,于是温言说道:“是朕当初顽劣,辜负了吴阁老的厚望,请阁老不必放在心上。”
“臣的身体顽疾缠身,时日不多了,可就是这个心结郁郁难解,今日前来面见皇上,也是求得皇上替微臣解了心结。还请陛下成全了微臣这个时日不多的老朽木一个未了的心愿。”
说着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身来,来到书案前执笔,磨墨,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为政“二字。
这是当年吴阁老给众位小皇子出题的样子,那时他总是喜欢在讲论文义后,随便以诗书中一句为题,让皇子们任意发挥,写出文章来。
聂清麟抬眼望向吴阁老,又看了看放在自己面前那摞早已经泛黄的书稿,心里有些感慨。便是也站起来,来到书案前,略一思索,写下提笔在那题目下龙飞凤舞了起来。
提笔第一句便是“为政者如掌舵驶船也,行至深海,需奋击搏浪;游于浅滩,需借力撑杆,盖因时事不同,民情不同而不可一言蔽之也……”只过了半柱香的时间,聂清麟便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遍论政的散文,如同当年在书房的学子一般,恭敬地呈送给了吴阁老。
吴阁老拿起了写好的宣纸,看着聂清麟写下的文章,整篇文章谈不上有何文采,却是以掌船为例入题,形象地点出了行政者需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道理。可是,这边文章的视角作为一个常年深居在宫中的傀儡皇帝来说实在难得。文章言语浅白,而言中要害地指出了魏朝大量流民积存乃是因为土地流失公田分配不均所致,又对北疆之地的政局做了一个通透的分析,既有内政又有外交。
↑返回顶部↑
一旦落刀有误,便是终身难以介怀的遗憾……”
说着,吴阁老从怀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摞纸,交由阮公公呈到了聂清麟的面前。
聂清麟铺展开那张书稿一看,不由得微微一愣,这书稿上的笔迹很好辨认,竟然都是她的。
难为阁老有心,竟是将她入学时的作业文章全都保留了下来,现在一看,顿时想起夫子当时的用心,每一行里都有阁老的小楷批注点评。
那一页页书稿,从刚开始大段的批注表扬,到了后来的批注越来越少,尤其是最后一张,只有几个重重的大字“朽木粪土乎?”
看到这,聂清麟不由得一阵苦笑,当年她初入学堂,小小年纪便崭露头角,赢得夫子的青睐,却被母后痛斥不会藏拙,于是开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臣每次看到这些书稿都会自责不已,是不是因为臣当初溢美之词太过,以至于让陛下被捧杀,松懈了学业,又在陛下松懈之时,臣批评言语不当,又折损了陛下的奋进之心,思来想去总是觉得愧对了先皇的嘱托,便是辞去了皇子夫子一职,以免耽误了皇家子嗣。”
聂清麟微微吃惊地跳了下眉,没想到吴阁老教授不到一年便辞去了夫子一职竟然是因为她这块朽木。那可真是罪过了,于是温言说道:“是朕当初顽劣,辜负了吴阁老的厚望,请阁老不必放在心上。”
“臣的身体顽疾缠身,时日不多了,可就是这个心结郁郁难解,今日前来面见皇上,也是求得皇上替微臣解了心结。还请陛下成全了微臣这个时日不多的老朽木一个未了的心愿。”
说着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身来,来到书案前执笔,磨墨,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为政“二字。
这是当年吴阁老给众位小皇子出题的样子,那时他总是喜欢在讲论文义后,随便以诗书中一句为题,让皇子们任意发挥,写出文章来。
聂清麟抬眼望向吴阁老,又看了看放在自己面前那摞早已经泛黄的书稿,心里有些感慨。便是也站起来,来到书案前,略一思索,写下提笔在那题目下龙飞凤舞了起来。
提笔第一句便是“为政者如掌舵驶船也,行至深海,需奋击搏浪;游于浅滩,需借力撑杆,盖因时事不同,民情不同而不可一言蔽之也……”只过了半柱香的时间,聂清麟便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遍论政的散文,如同当年在书房的学子一般,恭敬地呈送给了吴阁老。
吴阁老拿起了写好的宣纸,看着聂清麟写下的文章,整篇文章谈不上有何文采,却是以掌船为例入题,形象地点出了行政者需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道理。可是,这边文章的视角作为一个常年深居在宫中的傀儡皇帝来说实在难得。文章言语浅白,而言中要害地指出了魏朝大量流民积存乃是因为土地流失公田分配不均所致,又对北疆之地的政局做了一个通透的分析,既有内政又有外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