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6 / 7)
就在这时候,卢生醒了。不是在梦中醒了,而是在现实中醒了。门外的书童牵着驴,向他抱怨:“人驴俱饿,公子何故长时间不出?”
卢生问书童什么时候了,答:“已是第二天中午啦!”
卢生看着自己并无变化的粗布衣衫,四周寻找,不见樱桃,亦无青衣,似有所悟:“富贵贫贱,亦当然也。”也就是说,人间之事,还是顺其自然吧。“而今而后,不更求宦达矣!”
故事的结局是,卢生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离开京都,泛舟江湖,寻仙访道去了。
《樱桃青衣》来自薛渔思的《河东记》(一说任蕃的《梦游录》)。薛在写《河东记》时,在自序中公开承认是为了向《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致敬(所谓“续牛僧孺之书”)。薛渔思在史上没留下什么痕迹,《河东记》中的故事却值得注意,因为这些故事介于志怪与传奇之间。
从故事本身看,《樱桃青衣》跟出现更早的《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区别不大,核心不外乎是:取得功名又如何?瞬间即永恒,反之亦然。人生如梦,所谓荣华,而且富贵,都是虚妄的,不如看破红尘,寻找真正的归宿。这里面有佛家的东西,但更多的是道家的逍遥思想。
不过,在叙事结构上,《樱桃青衣》却别有洞天。
故事的开始,卢生倚门入梦;故事的结局,在梦中,他再次来到了自己当初睡去的寺院,也就是说,故事的结尾实际上也是故事的开始,如果反复循环起来,是没有穷尽的。
作为梦幻故事的“樱桃青衣”道出中晚唐士人的全部梦想:一是重视进士科考。卢生多次考试不中,仍乐此不疲地一次次参加。因为这是进入仕途的第一步;二是仍渴望娶作为当时顶级世家的崔卢郑李“四姓女”。主人公的姑姑,嫁给的就是崔氏(清河崔氏或博陵崔氏),而他自己所娶为荥阳郑氏。也就是说,即使进了晚唐,世家门阀观念仍深入人心。除唐俗以四姓为最高贵之外,娶亲后亦可借联姻步步高升,这是踏上仕途飞黄腾达的秘密所在。
第五卷 朝中秘史:幕后遗事
韩愈在这一年死去了。其死因,引发了后世的议论。五代十国时陶谷著有《清异录》,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昌黎公愈晚年颇亲脂粉,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命绝。”
王之涣与歌妓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以诗齐名,暮冬时节他们共游西域边陲。时天寒微雪,西域之景,玉树琼花,孤烟落日,美丽异常,此日傍晚,三人行至一处酒家,落脚过夜。
当时西域边陲总有诗人随军出征,酒家、客栈顺应潮流招聘了不少歌妓,增加了新项目,比如叫歌妓们在陪酒时吟唱诗人们的作品,以吸引从长安来的才子诗人们进来消费。这个酒家也不例外,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刚进去,就看到侧厢房丽影隐约。
三人在中堂坐下,呼酒点菜,随后酒保上了红泥小火炉,诗人们拥着火炉,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高适建议大家回去后写一组西域旅行见闻的同题诗,一比高下,因为平时三个人谁都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诗写得最好。
↑返回顶部↑
卢生问书童什么时候了,答:“已是第二天中午啦!”
卢生看着自己并无变化的粗布衣衫,四周寻找,不见樱桃,亦无青衣,似有所悟:“富贵贫贱,亦当然也。”也就是说,人间之事,还是顺其自然吧。“而今而后,不更求宦达矣!”
故事的结局是,卢生不再追求功名利禄,离开京都,泛舟江湖,寻仙访道去了。
《樱桃青衣》来自薛渔思的《河东记》(一说任蕃的《梦游录》)。薛在写《河东记》时,在自序中公开承认是为了向《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致敬(所谓“续牛僧孺之书”)。薛渔思在史上没留下什么痕迹,《河东记》中的故事却值得注意,因为这些故事介于志怪与传奇之间。
从故事本身看,《樱桃青衣》跟出现更早的《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区别不大,核心不外乎是:取得功名又如何?瞬间即永恒,反之亦然。人生如梦,所谓荣华,而且富贵,都是虚妄的,不如看破红尘,寻找真正的归宿。这里面有佛家的东西,但更多的是道家的逍遥思想。
不过,在叙事结构上,《樱桃青衣》却别有洞天。
故事的开始,卢生倚门入梦;故事的结局,在梦中,他再次来到了自己当初睡去的寺院,也就是说,故事的结尾实际上也是故事的开始,如果反复循环起来,是没有穷尽的。
作为梦幻故事的“樱桃青衣”道出中晚唐士人的全部梦想:一是重视进士科考。卢生多次考试不中,仍乐此不疲地一次次参加。因为这是进入仕途的第一步;二是仍渴望娶作为当时顶级世家的崔卢郑李“四姓女”。主人公的姑姑,嫁给的就是崔氏(清河崔氏或博陵崔氏),而他自己所娶为荥阳郑氏。也就是说,即使进了晚唐,世家门阀观念仍深入人心。除唐俗以四姓为最高贵之外,娶亲后亦可借联姻步步高升,这是踏上仕途飞黄腾达的秘密所在。
第五卷 朝中秘史:幕后遗事
韩愈在这一年死去了。其死因,引发了后世的议论。五代十国时陶谷著有《清异录》,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消息:“昌黎公愈晚年颇亲脂粉,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命绝。”
王之涣与歌妓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以诗齐名,暮冬时节他们共游西域边陲。时天寒微雪,西域之景,玉树琼花,孤烟落日,美丽异常,此日傍晚,三人行至一处酒家,落脚过夜。
当时西域边陲总有诗人随军出征,酒家、客栈顺应潮流招聘了不少歌妓,增加了新项目,比如叫歌妓们在陪酒时吟唱诗人们的作品,以吸引从长安来的才子诗人们进来消费。这个酒家也不例外,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刚进去,就看到侧厢房丽影隐约。
三人在中堂坐下,呼酒点菜,随后酒保上了红泥小火炉,诗人们拥着火炉,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高适建议大家回去后写一组西域旅行见闻的同题诗,一比高下,因为平时三个人谁都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诗写得最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