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士 第547节(6 / 7)
虽然心中好奇为何陈堪会问起这个杨荣,但方孝孺还是解释道:“杨荣此人,颇有才能,大明中青代官员之中,若论辅国之才,杨荣此人只是稍逊杨士奇些许,甚至比杨薄还要强些。”
陈堪认同的点点头,方孝孺的话基本上契合他对三杨的认知。
历史上,杨荣被人称之为东杨,杨薄和杨士奇分属南西二杨,合称三杨。
但若是单论才华,杨荣确实要比杨博强一些。
毕竟,历史上就是杨士奇杨荣先入阁,杨博是一直到了正统年间才入阁。
方孝孺顿了顿,继续说道:“杨荣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安南,辽东,倭国之事此人谋划良多,算是不可多得的贤才。”
“但此人的缺点同样明显,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自建文二年以三榜进士入朝以来,在文渊阁治事多年,始终不为同僚接纳。
且此人与边将来往过甚,大肆收受边将之礼,为此事,陛下,都察院都曾数次训斥于他,但其仍不知悔改,这样的性子,做一介孤臣尚可,若为柱石之臣,恐其为一己之私生出祸乱。”
方孝孺评价完杨博,不由得有些感慨道:“可惜了,子宁兄一直不肯入朝为官,否则老夫这个吏部尚书又岂能当得如此艰辛。”
“人各有志,老师不必介怀。”
陈堪轻声安慰了方孝孺一句,也找不到什么其他话说。
朱棣虽然赦免了练子宁和铁铉,允他们归乡种田,但他们二人对朱棣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想要他们重新出山做官,难度不亚于重新培养一个练子宁出来。
“是啊,人各有志。”
方孝孺回了陈堪一句,便摇摇头不再多说。
他也知道想要练子宁重新出山为朱棣效力是不可能的,现在在陈堪面前提起练子宁的名字,无非就是感慨一句。
↑返回顶部↑
陈堪认同的点点头,方孝孺的话基本上契合他对三杨的认知。
历史上,杨荣被人称之为东杨,杨薄和杨士奇分属南西二杨,合称三杨。
但若是单论才华,杨荣确实要比杨博强一些。
毕竟,历史上就是杨士奇杨荣先入阁,杨博是一直到了正统年间才入阁。
方孝孺顿了顿,继续说道:“杨荣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安南,辽东,倭国之事此人谋划良多,算是不可多得的贤才。”
“但此人的缺点同样明显,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自建文二年以三榜进士入朝以来,在文渊阁治事多年,始终不为同僚接纳。
且此人与边将来往过甚,大肆收受边将之礼,为此事,陛下,都察院都曾数次训斥于他,但其仍不知悔改,这样的性子,做一介孤臣尚可,若为柱石之臣,恐其为一己之私生出祸乱。”
方孝孺评价完杨博,不由得有些感慨道:“可惜了,子宁兄一直不肯入朝为官,否则老夫这个吏部尚书又岂能当得如此艰辛。”
“人各有志,老师不必介怀。”
陈堪轻声安慰了方孝孺一句,也找不到什么其他话说。
朱棣虽然赦免了练子宁和铁铉,允他们归乡种田,但他们二人对朱棣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想要他们重新出山做官,难度不亚于重新培养一个练子宁出来。
“是啊,人各有志。”
方孝孺回了陈堪一句,便摇摇头不再多说。
他也知道想要练子宁重新出山为朱棣效力是不可能的,现在在陈堪面前提起练子宁的名字,无非就是感慨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