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1 / 2)
可是今日刘弘基的失败,那是让李唐正式看到了梁朝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后、坐山观虎斗的决心了。当年蜀汉也好,东吴也好,害怕长期对峙消耗,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的,那就是三国时候南方经济还不发达,常年维持一支大军却不打仗,国家经济受不起。
诸葛孔明在出师表里面反反复复强调:蜀汉如今的军力,是昭烈皇帝流窜大半个华夏,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给的,所以咱要在这些精兵强将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蒋校长逃到海峡对面去之后。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下面的兵,也就是汤恩伯那些嫡系部队,可不是区区一个海岛上的“本省人”能够征出来的。那都是档国数十年统治中原留下的精华,要想反攻。就要在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这一代人老了,就绝对没希望了。
李唐和王郑政权,此前都没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经济体量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对峙战潜力。直到这一刻,大梁持续地一丝不苟的消耗战姿态,才打了李唐的脸,所以说。阴平道驻军行为,意义实则非常重大,因为这宣扬了一个经济体量碾压敌人的大国的心态、气场。
李渊终于乖乖地开始集中兵力,准备走当初北周和隋朝的老路——南朝铁板一块,并非进取良机,还是应该先学习当年周武帝,先把北齐故地的地盘收服了,一统北朝,然后再南征。
武德元年/鸣凤元年十月,薛仁果正式战败。泾阳城被攻破,薛仁果本人战死,被枭首送到长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另一边,这一年年底的时候,因为关外又突降大雪,出现了剧烈的寒冬,僻处关外又没能提前从关内转移过冬物资的刘武周也顶不住了,宋金刚首先在雁门群山之间被逼得走投无路,被李建成的部队击败,宋金刚本人被俘,随后斩首示众。
开春二月。草原上大雪刚刚化开,唐军集中兵力对经过一个冬天冻饿之后虚弱已极的刘武周发动了最后总攻。仅仅一个多月,雁门郡城落。刘武周在雁门行宫内举火*,没有做唐军的俘虏。
洛阳的王世充,这段时间显然没有什么开疆拓土的好方向,整个“开明元年”冬季,无非都是在消化李密留下的那部分已经被郑军占领的土地,由于李密占领期间的肆虐,这些地盘都没什么积蓄产出,甚至还要继续靠洛口仓留下的存粮反哺接济,徒然让王世充背上了一个大包袱,甩都甩不掉。
眼看着局面越来越危险,王世充只能放弃了扩张的脚步,转而走上外交纵横的路子,从洛口仓拿出一小撮粮食,过河结好河北的窦建德,希望和窦建德构筑起攻守同盟,同时在两淮方向上,也开始反复对梁朝示好,试图提醒萧铣当初他和萧铣在江都时的愉快合作经历。只可惜南梁朝廷富庶,王世充实在拿不出什么可以让萧铣眼热的条件来交换。最后弄了半天,也只是换来南梁朝廷谁都不帮的姿态。
……
武德二年四月,结束了北周故地全部战事后、还休整了两个月的唐军,终于集结全部主力,踏上了出潼关东征的道路——当然了,出征的路线并不仅限于潼关陆路,因为唐朝掌握的河东地区,还可以直接在三门峡以东的地区,从河东渡过黄河威胁洛阳北面的孟津渡。
李渊依然采用了他起兵以来的一贯配置方略,把唐军分成两股力量:由次子李世民为右军主帅带领七万关中精兵,走陆路出潼关、直扑函崤道,麾下统领刘弘基、段志玄、张公瑾、徐世绩等将领。
以太子李建成为左军主帅,带领八万河东精兵,走水路南渡黄河在孟津渡登陆,包抄郑国国都洛阳以东的区域,切断洛阳与虎牢关、洛口仓之间的联络。麾下将领则包括了齐王李元吉、驸马柴绍,以及李建成一贯以来的几名得力臂助殷开山、去年才兵败后投降唐朝的隋朝降将屈突通。唐军左右两军总计出兵十五万人,规模远在王世充军之上。
王世充军第一反应便是选择了谨守各处要隘,但是很快发现这些举措都是徒劳无功的,反而被唐军抓住机会分割包围了王世充军相当一部分兵力——因为李建成部从河东直接渡河南下,而王世充军对水师几乎没有建设和重视,所以李建成的部队完全可以出现在西面崤函道或者东面虎牢关的背后,把王世充派往洛阳周边八险之地的驻军反而与洛阳分割开来。
唐、郑两军相持了两个月,终于,王世充那些外围险隘当中的守军绝望地发现了自己主公固守坚城、坚壁清野,没法派出援军来野战击退围困部队,所以出现了动摇和投降。李世民趁机突破了崤函道中大部分隘口,突进两百里,成功与大哥李建成会师。
崤函道陷落前,王世充心中还有最后一个幻想,那就是指望着南面的梁朝皇帝萧铣能够出武关道,截唐军后路,把潼关与新丰渡之间的道路掐断,直达黄河岸边。王世充之所以如此奢望,无非还是觉得自己要是真的倒下了,对于萧铣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只要萧铣还希望坐山观虎斗,那么就会希望王世充和李渊多撕逼撕两年,让他王世充帮忙多放李渊一点血。
↑返回顶部↑
诸葛孔明在出师表里面反反复复强调:蜀汉如今的军力,是昭烈皇帝流窜大半个华夏,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不是靠蜀地一隅本身供给的,所以咱要在这些精兵强将老死之前北伐成功。蒋校长逃到海峡对面去之后。也天天在想:咱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下面的兵,也就是汤恩伯那些嫡系部队,可不是区区一个海岛上的“本省人”能够征出来的。那都是档国数十年统治中原留下的精华,要想反攻。就要在这些人衰老之前完成,这一代人老了,就绝对没希望了。
李唐和王郑政权,此前都没有充分想到梁朝如今的经济体量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对峙战潜力。直到这一刻,大梁持续地一丝不苟的消耗战姿态,才打了李唐的脸,所以说。阴平道驻军行为,意义实则非常重大,因为这宣扬了一个经济体量碾压敌人的大国的心态、气场。
李渊终于乖乖地开始集中兵力,准备走当初北周和隋朝的老路——南朝铁板一块,并非进取良机,还是应该先学习当年周武帝,先把北齐故地的地盘收服了,一统北朝,然后再南征。
武德元年/鸣凤元年十月,薛仁果正式战败。泾阳城被攻破,薛仁果本人战死,被枭首送到长安。昭告天下以安民心。另一边,这一年年底的时候,因为关外又突降大雪,出现了剧烈的寒冬,僻处关外又没能提前从关内转移过冬物资的刘武周也顶不住了,宋金刚首先在雁门群山之间被逼得走投无路,被李建成的部队击败,宋金刚本人被俘,随后斩首示众。
开春二月。草原上大雪刚刚化开,唐军集中兵力对经过一个冬天冻饿之后虚弱已极的刘武周发动了最后总攻。仅仅一个多月,雁门郡城落。刘武周在雁门行宫内举火*,没有做唐军的俘虏。
洛阳的王世充,这段时间显然没有什么开疆拓土的好方向,整个“开明元年”冬季,无非都是在消化李密留下的那部分已经被郑军占领的土地,由于李密占领期间的肆虐,这些地盘都没什么积蓄产出,甚至还要继续靠洛口仓留下的存粮反哺接济,徒然让王世充背上了一个大包袱,甩都甩不掉。
眼看着局面越来越危险,王世充只能放弃了扩张的脚步,转而走上外交纵横的路子,从洛口仓拿出一小撮粮食,过河结好河北的窦建德,希望和窦建德构筑起攻守同盟,同时在两淮方向上,也开始反复对梁朝示好,试图提醒萧铣当初他和萧铣在江都时的愉快合作经历。只可惜南梁朝廷富庶,王世充实在拿不出什么可以让萧铣眼热的条件来交换。最后弄了半天,也只是换来南梁朝廷谁都不帮的姿态。
……
武德二年四月,结束了北周故地全部战事后、还休整了两个月的唐军,终于集结全部主力,踏上了出潼关东征的道路——当然了,出征的路线并不仅限于潼关陆路,因为唐朝掌握的河东地区,还可以直接在三门峡以东的地区,从河东渡过黄河威胁洛阳北面的孟津渡。
李渊依然采用了他起兵以来的一贯配置方略,把唐军分成两股力量:由次子李世民为右军主帅带领七万关中精兵,走陆路出潼关、直扑函崤道,麾下统领刘弘基、段志玄、张公瑾、徐世绩等将领。
以太子李建成为左军主帅,带领八万河东精兵,走水路南渡黄河在孟津渡登陆,包抄郑国国都洛阳以东的区域,切断洛阳与虎牢关、洛口仓之间的联络。麾下将领则包括了齐王李元吉、驸马柴绍,以及李建成一贯以来的几名得力臂助殷开山、去年才兵败后投降唐朝的隋朝降将屈突通。唐军左右两军总计出兵十五万人,规模远在王世充军之上。
王世充军第一反应便是选择了谨守各处要隘,但是很快发现这些举措都是徒劳无功的,反而被唐军抓住机会分割包围了王世充军相当一部分兵力——因为李建成部从河东直接渡河南下,而王世充军对水师几乎没有建设和重视,所以李建成的部队完全可以出现在西面崤函道或者东面虎牢关的背后,把王世充派往洛阳周边八险之地的驻军反而与洛阳分割开来。
唐、郑两军相持了两个月,终于,王世充那些外围险隘当中的守军绝望地发现了自己主公固守坚城、坚壁清野,没法派出援军来野战击退围困部队,所以出现了动摇和投降。李世民趁机突破了崤函道中大部分隘口,突进两百里,成功与大哥李建成会师。
崤函道陷落前,王世充心中还有最后一个幻想,那就是指望着南面的梁朝皇帝萧铣能够出武关道,截唐军后路,把潼关与新丰渡之间的道路掐断,直达黄河岸边。王世充之所以如此奢望,无非还是觉得自己要是真的倒下了,对于萧铣来说肯定不是好事——只要萧铣还希望坐山观虎斗,那么就会希望王世充和李渊多撕逼撕两年,让他王世充帮忙多放李渊一点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