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好人先告状—&(4 / 6)
洪钧开始觉得为难了,他很难实话实说,他也把握不好应该说到什么深度、说到多么严重才是恰到好处。说维西尔的问题,不可能只说维西尔北京公司的问题,而应该说维西尔中国公司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说他现在的顶头上司杰森的问题,而且更复杂的是,洪钧自己已经成了维西尔的一员了,所以这些问题他自己也会都有份的。洪钧心里暗暗叫苦,看来很难草草地一语带过,可是越深入地谈,就越和他现在小小的维西尔北京的销售负责人的角色不相符了。
另一方面,洪钧又觉得似乎科克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维西尔北京的小头目,好像还是把自己当作ice的销售总监和代理首席代表,洪钧忽然有一种冲动,他想充分地展示自己,他仿佛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南阳茅庐中的诸葛亮,要把自己对天下三分格局的韬略一吐为快,洪钧真想把话说透,把问题都点出来,不然的话只会致使科克对他失望,也可能错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洪钧已经明显感觉到科克是对政治很敏感的人,而且他绝对不是对中国一无所知,科克也不是毫无目的地表露他对维西尔中国公司现状的不满,他是在鼓励洪钧不要对杰森有所顾忌。但是,假如杰森知道了洪钧这次和科克谈话的内容,洪钧在维西尔的日子就走到头了。即使洪钧向科克讲的都是事实,而且是对事不对人,也没有添加洪钧个人的感情色彩,但洪钧并不清楚科克究竟会怎样利用这些东西,他也不清楚科克在利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不会顾及洪钧的利益。
洪钧犹豫了,他一方面想抓住这个在大老板面前充分表现的机会,把他所观察到的维西尔中国公司的问题、杰森的问题都谈出来,这样既可能给维西尔中国带来转机,更可能使科克对他刮目相看,为洪钧在维西尔的发展打开一条快速通路。可是,另一方面风险也很大,万一科克不够谨慎可靠,无意中走漏口风;万一科克只是利用洪钧,将来会不会在和杰森的交锋中出卖洪钧呢?而且,虽然科克现在鼓励洪钧说他老板杰森的“坏话”如果有朝一日科克真成了洪钧的直接上司,他会不会担心洪钧又向他的老板“告黑状”呢?
洪钧的头脑高速运转着,摆在他面前的究竟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危机呢?
解码: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不用说,但凡有一些常识的人都清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各种关系因素中,与顶头上司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毕竟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上负责”都是第一原则,这是由社会的等级结构决定的。对同事、对下属、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等等应该如何去做,其实都是出于对上司负责这一根本要求。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的老板上面还有老板,很多事情就是因为这个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了。回想一下我自己遇到过的一些老板以及老板的老板,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史其实就是我的职业经历的全部。
——我的老板、老板的老板们
从学校出来初到联想公司,那时的联想还没有发展成庞然大物,官僚机制还不完善,我的头儿其实也就是带着我跑销售的师傅,他的头儿就是他的研究生导师,那时候,联想的一个部门倒是更像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研究室。头儿对我很好,头儿的头儿对我也很好,头儿的头儿对头儿也很好,就像一个手工作坊里的师傅对大师兄、大师兄对小师弟的感觉。
头半年里,不管我怎么努力,可就是毫无成绩,其他组的同事就议论,这家伙行吗?清华出来的太清高了吧?怎么这么久连一个合同都没签成?头儿就说,这家伙挺认真、挺努力的,再等等呗。头儿的头儿也说,这家伙这么机灵,可能很快就能做成头一单了吧。果然,后来我还真一气儿签成了好几个合同,做销售的信心和感觉全有了。事后想来,如果不是我的头儿和头儿的头儿一致地支持我、给我时间让我证明自己,所有的故事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后来在西门子,上司是个年轻的德国人,上司的上司是个岁数大些的德国人,我们不少人都觉得他们之间就像是父亲对待儿子。我的上司在上海,我和上司的上司在北京,我和他们两个都相处得很好,后来上司被提拔到亚太区负责一个部门,级别与上司的上司平起平坐了,他俩商量谁来接替空出的位子,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让james试试吧。”于是我就从一名销售人员变成了一个部门的执行经理。
再后来,我到了一家总部在美国的软件公司,老板是亚洲区的总经理,在新加坡;老板的老板是亚太区的总裁,在悉尼。我和老板处得不错,也按照他的意思没和他的老板有太多联系,几乎和在悉尼的那个人没什么接触。结果,后来老板的老板对老板越来越不满意,就对我们这些亚洲区各个国家的总经理都瞧不顺眼,老板这人呢,是个好人,就是窝囊,屈服于他老板的压力把他自己的一个个左膀右臂全都清除了,业务自然是越来越糟。赶上我的合同也到期了,老板的老板当然不想让我接着干了,我也不想再搅这潭浑水,双方好聚好散。等老板的老板把各个国家的总经理差不多全换完了,老板怎么办呢?他也真够绝的,他把手下的新加坡总经理撵走了,把自己降格成新加坡的总经理,和原本是他下级的各个国家的总经理一起向在悉尼的那个人汇报了,这人够窝囊的吧?但是,我也不得不佩服他能屈能伸的忍耐力,让我想起了卧薪尝胆的勾践,只是不知道他后来翻身了没有。
可见,和自己的老板相处得好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忽视与老板的老板的沟通,尤其当老板与他的老板之间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更不能轻率地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由老板来保护。
——洪钧的老板、老板的老板
↑返回顶部↑
另一方面,洪钧又觉得似乎科克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维西尔北京的小头目,好像还是把自己当作ice的销售总监和代理首席代表,洪钧忽然有一种冲动,他想充分地展示自己,他仿佛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南阳茅庐中的诸葛亮,要把自己对天下三分格局的韬略一吐为快,洪钧真想把话说透,把问题都点出来,不然的话只会致使科克对他失望,也可能错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洪钧已经明显感觉到科克是对政治很敏感的人,而且他绝对不是对中国一无所知,科克也不是毫无目的地表露他对维西尔中国公司现状的不满,他是在鼓励洪钧不要对杰森有所顾忌。但是,假如杰森知道了洪钧这次和科克谈话的内容,洪钧在维西尔的日子就走到头了。即使洪钧向科克讲的都是事实,而且是对事不对人,也没有添加洪钧个人的感情色彩,但洪钧并不清楚科克究竟会怎样利用这些东西,他也不清楚科克在利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不会顾及洪钧的利益。
洪钧犹豫了,他一方面想抓住这个在大老板面前充分表现的机会,把他所观察到的维西尔中国公司的问题、杰森的问题都谈出来,这样既可能给维西尔中国带来转机,更可能使科克对他刮目相看,为洪钧在维西尔的发展打开一条快速通路。可是,另一方面风险也很大,万一科克不够谨慎可靠,无意中走漏口风;万一科克只是利用洪钧,将来会不会在和杰森的交锋中出卖洪钧呢?而且,虽然科克现在鼓励洪钧说他老板杰森的“坏话”如果有朝一日科克真成了洪钧的直接上司,他会不会担心洪钧又向他的老板“告黑状”呢?
洪钧的头脑高速运转着,摆在他面前的究竟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危机呢?
解码: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不用说,但凡有一些常识的人都清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各种关系因素中,与顶头上司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毕竟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上负责”都是第一原则,这是由社会的等级结构决定的。对同事、对下属、对客户、对合作伙伴等等应该如何去做,其实都是出于对上司负责这一根本要求。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的老板上面还有老板,很多事情就是因为这个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了。回想一下我自己遇到过的一些老板以及老板的老板,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史其实就是我的职业经历的全部。
——我的老板、老板的老板们
从学校出来初到联想公司,那时的联想还没有发展成庞然大物,官僚机制还不完善,我的头儿其实也就是带着我跑销售的师傅,他的头儿就是他的研究生导师,那时候,联想的一个部门倒是更像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研究室。头儿对我很好,头儿的头儿对我也很好,头儿的头儿对头儿也很好,就像一个手工作坊里的师傅对大师兄、大师兄对小师弟的感觉。
头半年里,不管我怎么努力,可就是毫无成绩,其他组的同事就议论,这家伙行吗?清华出来的太清高了吧?怎么这么久连一个合同都没签成?头儿就说,这家伙挺认真、挺努力的,再等等呗。头儿的头儿也说,这家伙这么机灵,可能很快就能做成头一单了吧。果然,后来我还真一气儿签成了好几个合同,做销售的信心和感觉全有了。事后想来,如果不是我的头儿和头儿的头儿一致地支持我、给我时间让我证明自己,所有的故事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后来在西门子,上司是个年轻的德国人,上司的上司是个岁数大些的德国人,我们不少人都觉得他们之间就像是父亲对待儿子。我的上司在上海,我和上司的上司在北京,我和他们两个都相处得很好,后来上司被提拔到亚太区负责一个部门,级别与上司的上司平起平坐了,他俩商量谁来接替空出的位子,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让james试试吧。”于是我就从一名销售人员变成了一个部门的执行经理。
再后来,我到了一家总部在美国的软件公司,老板是亚洲区的总经理,在新加坡;老板的老板是亚太区的总裁,在悉尼。我和老板处得不错,也按照他的意思没和他的老板有太多联系,几乎和在悉尼的那个人没什么接触。结果,后来老板的老板对老板越来越不满意,就对我们这些亚洲区各个国家的总经理都瞧不顺眼,老板这人呢,是个好人,就是窝囊,屈服于他老板的压力把他自己的一个个左膀右臂全都清除了,业务自然是越来越糟。赶上我的合同也到期了,老板的老板当然不想让我接着干了,我也不想再搅这潭浑水,双方好聚好散。等老板的老板把各个国家的总经理差不多全换完了,老板怎么办呢?他也真够绝的,他把手下的新加坡总经理撵走了,把自己降格成新加坡的总经理,和原本是他下级的各个国家的总经理一起向在悉尼的那个人汇报了,这人够窝囊的吧?但是,我也不得不佩服他能屈能伸的忍耐力,让我想起了卧薪尝胆的勾践,只是不知道他后来翻身了没有。
可见,和自己的老板相处得好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忽视与老板的老板的沟通,尤其当老板与他的老板之间存在严重问题的时候,更不能轻率地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由老板来保护。
——洪钧的老板、老板的老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