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微 第45节(6 / 7)
闻又微见到了她名义上的上级老江。作为核心又能远离各种争斗,谁远看他都得说一句“生存智慧满级”。但他真人看上去并没有一眼可见的精明或狡黠,是个非常普通的干瘦中年人,像闻又微从前见过的很多中学老师。
老江问她知不知道陈述为什么选她做这个业务。闻又微跟他不熟,没好意思说“因为我挺行的”。于是她迂回地问:“当初我有其他竞争者吗?”
老江倒真的报了几个名儿。闻又微觉出味儿来,肯定了一件事——跟 s 市的项目太和本来就想做,她不出这个头,也会有别人去做。眼下能顺利到她手里,她该感谢自己的“多此一举”。至于鲁敬……她如果没猜错的话,他可能因为他的傲慢和失察,失去了一些信任。
老江问:“那现在知道为什么是你了么?”
闻又微没说话,但她隐约有了答案。
老江说出的几个名字她觉得都不错,比她职级高,做过成功的项目,不过“成功”和“资深”在太和快要成为一种魔咒,大成过一次的人再做新项目往往都很失败,还是手下人怨声载道的那种失败。
其实不难理解。人能成功一次,往往同时是“做对的事”和“时机”的叠加,后者玄一点叫运气也没错。但人的心理如此,容易忽略属于时机的部分,认为都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些人接下来靠输出当年的成功方法论吃一辈子。
老人做新业务,容易陷入一种惯性,带着“我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的心态,没法沉下心去慢慢捋顺业务逻辑。还有一部分是位置太高,已经不敢、也无法面对失败。最后就硬上,硬干。业务框架还没搭起来,就把指标往下一摊派,跑死了员工,也挤不出成绩,最后刷刷数据,热热闹闹迎接崩塌。
太和自己骄傲的“太和节奏”也是问题的一部分,这几年多有尝新之意,但大多以失败收场。正常情况下,起新业务得悠着点来,项目越重要越不能着急,你总得有个论证成与不成的过程,前期多经历几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先把业务逻辑跑顺。而太和的胃口显然也被早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喂坏了,恨不能每周发一次业务捷报,别说没有纠错的时间,就连正常成长的时间也被压缩。
成长不快的就几乎算是失败业务,这种氛围下,底下人该怎么办?只好硬做,瞎忙。真想做事的被逼走,用更高的薪水招新人。或者假数据做做,假装一切都好,继续往下跑。跑到假数据也掩盖不了方向错误的地步,找一个负责人扛好锅再开掉。
老江见她是个不好开口的样子,自己先道:“你们觉得太和很大吧,还有成长空间,而我们觉得,太和已经很老了。”
“陈老板的想法我认可,让可靠的新人放开手脚去做。不需要表面数据,不需要每周发个捷报,成了就是成了,不成再说不成的话。但太和真的不缺假业务了。”说完他看向闻又微,好似十分想确定她听懂了,又补充道:
“我也不会多干涉这件事,怕你束手束脚。陈老板要你每个月回去汇报一下也只是帮忙把关,不要踩到前辈已经踩过的坑;若有我们能出力的,好及时协调资源给你。不是要你带着生造的增长数据回去,你懂我的意思吗?”
他们有此洞察,闻又微还颇感意外,又多了些信心。
闻又微觉得每个人都知道先前那些起不来的业务是怎么回事儿,但太和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它太大了。大到在某些方面已经尾大不掉,就按照惯性跑下去一时半会儿也没问题。
↑返回顶部↑
老江问她知不知道陈述为什么选她做这个业务。闻又微跟他不熟,没好意思说“因为我挺行的”。于是她迂回地问:“当初我有其他竞争者吗?”
老江倒真的报了几个名儿。闻又微觉出味儿来,肯定了一件事——跟 s 市的项目太和本来就想做,她不出这个头,也会有别人去做。眼下能顺利到她手里,她该感谢自己的“多此一举”。至于鲁敬……她如果没猜错的话,他可能因为他的傲慢和失察,失去了一些信任。
老江问:“那现在知道为什么是你了么?”
闻又微没说话,但她隐约有了答案。
老江说出的几个名字她觉得都不错,比她职级高,做过成功的项目,不过“成功”和“资深”在太和快要成为一种魔咒,大成过一次的人再做新项目往往都很失败,还是手下人怨声载道的那种失败。
其实不难理解。人能成功一次,往往同时是“做对的事”和“时机”的叠加,后者玄一点叫运气也没错。但人的心理如此,容易忽略属于时机的部分,认为都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些人接下来靠输出当年的成功方法论吃一辈子。
老人做新业务,容易陷入一种惯性,带着“我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的心态,没法沉下心去慢慢捋顺业务逻辑。还有一部分是位置太高,已经不敢、也无法面对失败。最后就硬上,硬干。业务框架还没搭起来,就把指标往下一摊派,跑死了员工,也挤不出成绩,最后刷刷数据,热热闹闹迎接崩塌。
太和自己骄傲的“太和节奏”也是问题的一部分,这几年多有尝新之意,但大多以失败收场。正常情况下,起新业务得悠着点来,项目越重要越不能着急,你总得有个论证成与不成的过程,前期多经历几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先把业务逻辑跑顺。而太和的胃口显然也被早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喂坏了,恨不能每周发一次业务捷报,别说没有纠错的时间,就连正常成长的时间也被压缩。
成长不快的就几乎算是失败业务,这种氛围下,底下人该怎么办?只好硬做,瞎忙。真想做事的被逼走,用更高的薪水招新人。或者假数据做做,假装一切都好,继续往下跑。跑到假数据也掩盖不了方向错误的地步,找一个负责人扛好锅再开掉。
老江见她是个不好开口的样子,自己先道:“你们觉得太和很大吧,还有成长空间,而我们觉得,太和已经很老了。”
“陈老板的想法我认可,让可靠的新人放开手脚去做。不需要表面数据,不需要每周发个捷报,成了就是成了,不成再说不成的话。但太和真的不缺假业务了。”说完他看向闻又微,好似十分想确定她听懂了,又补充道:
“我也不会多干涉这件事,怕你束手束脚。陈老板要你每个月回去汇报一下也只是帮忙把关,不要踩到前辈已经踩过的坑;若有我们能出力的,好及时协调资源给你。不是要你带着生造的增长数据回去,你懂我的意思吗?”
他们有此洞察,闻又微还颇感意外,又多了些信心。
闻又微觉得每个人都知道先前那些起不来的业务是怎么回事儿,但太和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它太大了。大到在某些方面已经尾大不掉,就按照惯性跑下去一时半会儿也没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