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下子大家都惊讶了。

  其实越王要编写历书,这件事群臣基本上都是当做笑话来听的。

  上皇时期僧一行编写大衍历,如今朝堂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

  一行测各地纬度,南至交州北尽铁勒,并步九服日晷,定各地见食分数,复测见恒星移动。十五年而历成。

  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是如此费尽心力所编写的大衍历,也在天宝十年就逐渐失准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受制于古人天文观测的技术,以及对于行星轨道认识的不足,再加上数学工具的缺乏,大衍历能够准确预测十年的节气和日食月食,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

  大衍历耗资巨大,又耗费了巨大的心血,所以在大衍历失准之后,上皇也没有兴趣再去编制新历。

  历法之于古代封建王朝的意义巨大,远不是今日人可以理解的。

  历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让农民根据时节生产,这个自然是很重要的。

  可是除了指导农业生产之外,盛世君王热衷于修订历法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历法可以让王朝拥有对异常天象的解释权。

  自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提出了一套天人感应的学说之后,文臣集团就拥有了一项制约皇权的手段—谶纬之说。

  利用天地异象,儒生可以用天人感应学说来解释这些天象异常,从而以此来指责皇帝失责,上书劝谏皇帝,甚至逼迫皇帝下罪己诏来放弃原来的政策。

  可以说王莽篡汉的基础,也就是儒生这一套谶纬之说。

  虽然后世的皇帝打了补丁,逐步废掉了儒家这一套天人感应学说,可是这套说法在民间依然拥有广泛基础,而且皇帝自己在遇到异常天象的时候,也会疑心是不是真的老天爷降灾。

  这时候,天文星相的解释权,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