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1 / 2)
空中打击共分为三个波次,四艘主力舰中,两艘战列舰被击沉、四艘重创,一艘速度较快的战巡因为进水,速度变得和海龟一样。另外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受创,所以当华军舰队主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代理舰队司令官发现他们的敌人是六艘主力舰和四十多艘其他类型战舰,因此果断投降。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击计划失败,这可以看做是对华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有一定的赌博心理因素。美国人为此付出了一支强大的分舰队,开战以来暴兵的成果消耗大半,他们再次缩回圣迭戈军港,在路航的庇护下战战兢兢。
消除了美军海军的威胁后,华军在澳洲大陆上的攻势恢复,在华军多面强压下,联军陷入苦战,接连丢失重要城市。在悉尼战役中,有一万多名美军士兵和三千多名英军士兵向华军投降,这是澳洲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联军终于被华军打掉了抵抗的决心。一万五千多名澳军士兵退回堪培拉,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城市,最后的防线。
正面战场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一场交易正在秘密进行,在北方边境,大量物资被堆积到火车车厢内,通过铁路快速运往俄国境内。这些物资没有标明产地,而且全部用俄文书写标注,但外界很容易看出,这是华国生产的物资——她正取代英美成为俄国最大的援助国家,用俄国牵制德国,吕梁已经开始为战争之后的利益划分做准备,华德两国之间的矛盾凸显。
澳洲之战尚未结束,东南半岛再次燃起战火,准备充分的华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三个山地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向缅甸的英军防线发起猛攻。已经没有多少退路的英国人死战不退,这里有上百万殖民地军队,比较充足的物资,再加上几千名英军本土军官指挥,竟然挡住了华军的攻势。
英军付出了十五万殖民地军队的代价,成功守住仰光,这个战役被伦敦的报纸成为“仰光大捷”,并宣称华国人无法迈过仰光防线,进入最宝贵的印度。但这个报道在十天后成为笑话,等待重火力抵达的华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势,五百多们大口径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加入战场,英军赖以为支柱的丛林被华军投掷的燃烧弹点燃,英军哭喊着从燃烧中的丛林跑出来,然后进入华军早已准备好的伏击圈。
与此同时,华军印度洋分舰队从新加坡出发,利用马来半岛上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突破英军岛屿防线,将战火烧到印度洋内。
面对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军调整策略,试图利用拉长华军战线和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延缓华军的前进速度。他们放弃了缅甸大片地区,一路向西撤退,最终躲到边境地区坚固的工事后面,这里囤积了上百万阿三士兵和为数众多的物资,可以说英国人利用在印度上百年的积累,在印度能够拿出的力量,大半都位于这条防线上。
华军偏偏绕过了这条防线,地面上的平行推进对于华军来说得不偿失,他们不仅需要面对英军坚固的工事和漫长的防线,更需要解决热带丛林地区的后勤补给问题。因此华军在这里放置了十个师的步兵和五个师的缅甸独立军士兵后,就将精力放在了海洋上。
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将希望寄托于敌人攻打自己的坚固防线,德国人从阿登森林绕过去,华军则从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绕过去。华军拥有优势的海军和海上运输力量,而英国人在印度却没有完善的海面防守力量,英军印度舰队也因为本土的抽调变得单薄许多。
两艘舰队航母和七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华军印度洋分舰队完全控制了南亚的制海权,两个海军陆战师的华军部队在印度恒河河口附近登陆,拉开了南亚攻略的序幕。
陆地上的战斗并不激烈,英军殖民地军队面对精锐的华军不堪一击,英国人能拿出和华军数量相等的军队,对于华军士兵来说,其实和那种军队作战就是对自己的侮辱。不是说敌人装备低劣,而是他们根本算不上军队,哪怕面对凶悍的日军,也比和这种敌人战斗更舒服。
没有坚决抵抗,没有偷袭骚扰,没有战术运用,一触即溃的敌人差点让登陆的华军深入内陆几百里。历史证明越是优越的自然环境,越是会造就松软的民族,这片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理所当然的造就了战斗力最底下的种族。这是英国人的悲哀,南亚殖民地里上亿人口,却都是最差的士兵。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顾不上自怨自艾,他们在东北部防线上的主力正在被华军切割包围。而华军的登陆也标明他们主攻方向不是东北地区,因此三十多万英军士兵被调回,大战随即爆发。
顺利登陆后的华军,只要后勤能够跟得上、运输船充足、航线安全,就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士兵送上岸。而现实是华军拥有上述条件,来自南方沿海地区的士兵,来自日本军团和缅甸军团的士兵,完全能够适应南亚的气候。为了降低本土士兵的损伤,华军大量使用外籍军团,十五万日军士兵和五万名缅甸士兵成为作战主力。战斗经过表明对方无愧于世界最差士兵的称号,三十多万士兵在两天内溃败,接连丢失东北大片地区。
↑返回顶部↑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击计划失败,这可以看做是对华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有一定的赌博心理因素。美国人为此付出了一支强大的分舰队,开战以来暴兵的成果消耗大半,他们再次缩回圣迭戈军港,在路航的庇护下战战兢兢。
消除了美军海军的威胁后,华军在澳洲大陆上的攻势恢复,在华军多面强压下,联军陷入苦战,接连丢失重要城市。在悉尼战役中,有一万多名美军士兵和三千多名英军士兵向华军投降,这是澳洲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联军终于被华军打掉了抵抗的决心。一万五千多名澳军士兵退回堪培拉,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城市,最后的防线。
正面战场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一场交易正在秘密进行,在北方边境,大量物资被堆积到火车车厢内,通过铁路快速运往俄国境内。这些物资没有标明产地,而且全部用俄文书写标注,但外界很容易看出,这是华国生产的物资——她正取代英美成为俄国最大的援助国家,用俄国牵制德国,吕梁已经开始为战争之后的利益划分做准备,华德两国之间的矛盾凸显。
澳洲之战尚未结束,东南半岛再次燃起战火,准备充分的华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三个山地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向缅甸的英军防线发起猛攻。已经没有多少退路的英国人死战不退,这里有上百万殖民地军队,比较充足的物资,再加上几千名英军本土军官指挥,竟然挡住了华军的攻势。
英军付出了十五万殖民地军队的代价,成功守住仰光,这个战役被伦敦的报纸成为“仰光大捷”,并宣称华国人无法迈过仰光防线,进入最宝贵的印度。但这个报道在十天后成为笑话,等待重火力抵达的华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势,五百多们大口径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加入战场,英军赖以为支柱的丛林被华军投掷的燃烧弹点燃,英军哭喊着从燃烧中的丛林跑出来,然后进入华军早已准备好的伏击圈。
与此同时,华军印度洋分舰队从新加坡出发,利用马来半岛上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突破英军岛屿防线,将战火烧到印度洋内。
面对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军调整策略,试图利用拉长华军战线和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延缓华军的前进速度。他们放弃了缅甸大片地区,一路向西撤退,最终躲到边境地区坚固的工事后面,这里囤积了上百万阿三士兵和为数众多的物资,可以说英国人利用在印度上百年的积累,在印度能够拿出的力量,大半都位于这条防线上。
华军偏偏绕过了这条防线,地面上的平行推进对于华军来说得不偿失,他们不仅需要面对英军坚固的工事和漫长的防线,更需要解决热带丛林地区的后勤补给问题。因此华军在这里放置了十个师的步兵和五个师的缅甸独立军士兵后,就将精力放在了海洋上。
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将希望寄托于敌人攻打自己的坚固防线,德国人从阿登森林绕过去,华军则从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绕过去。华军拥有优势的海军和海上运输力量,而英国人在印度却没有完善的海面防守力量,英军印度舰队也因为本土的抽调变得单薄许多。
两艘舰队航母和七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华军印度洋分舰队完全控制了南亚的制海权,两个海军陆战师的华军部队在印度恒河河口附近登陆,拉开了南亚攻略的序幕。
陆地上的战斗并不激烈,英军殖民地军队面对精锐的华军不堪一击,英国人能拿出和华军数量相等的军队,对于华军士兵来说,其实和那种军队作战就是对自己的侮辱。不是说敌人装备低劣,而是他们根本算不上军队,哪怕面对凶悍的日军,也比和这种敌人战斗更舒服。
没有坚决抵抗,没有偷袭骚扰,没有战术运用,一触即溃的敌人差点让登陆的华军深入内陆几百里。历史证明越是优越的自然环境,越是会造就松软的民族,这片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理所当然的造就了战斗力最底下的种族。这是英国人的悲哀,南亚殖民地里上亿人口,却都是最差的士兵。
不过此时的英国人顾不上自怨自艾,他们在东北部防线上的主力正在被华军切割包围。而华军的登陆也标明他们主攻方向不是东北地区,因此三十多万英军士兵被调回,大战随即爆发。
顺利登陆后的华军,只要后勤能够跟得上、运输船充足、航线安全,就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士兵送上岸。而现实是华军拥有上述条件,来自南方沿海地区的士兵,来自日本军团和缅甸军团的士兵,完全能够适应南亚的气候。为了降低本土士兵的损伤,华军大量使用外籍军团,十五万日军士兵和五万名缅甸士兵成为作战主力。战斗经过表明对方无愧于世界最差士兵的称号,三十多万士兵在两天内溃败,接连丢失东北大片地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