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3)
“秋天!”何忍冬停在了他身边,扬起了一阵清浅的风。
“今天不骑车了,我们走着回去吧。”蛋城的日子闲适安逸,总会让人想要享受每一个这样的时刻。
临近晚霞,一个没留意天际的云就又换了个模样,附近就是一所中学,不少放学的高中孩子推着自行车跟同伴攀谈,也有不少人倚靠在江边的围栏上抬头看天,看它由朱红的赤色转为橙暖的黄,煞是好看。
两人并肩相携着往城东走,步伐悠闲自在,生活的节奏慢得不行,街景喧嚣热闹,两人年轻的男人毫无违和的与小城融为了一体。
有时候他会觉得何忍冬像个少年,似乎一直在坚守初心,留着自己的纯真,不逊色与那群从他们身边经过的年轻孩子。
“我在这个县城内念的高中,之前我是在蛋城边缘的一个小镇长大的,我在这才待了没几年,我却很喜欢这里。”归属感使着他在无意中早已将自己融为了这里的一份子。
他喜欢去城南的集市,从学校往外走经过红绿灯下了楼梯就能看见石磨坊,老板能记得他很喜欢吃豆沙包,那家的油炸馒头是整个镇子最好吃的。
然后是占了一条街的菜市场,拐角是他经常中午跑出去买凉拌菜的铺子,香菜总是足的,旁边就是个烧鸭摊,站在那就能听见剁肉的声音。
再往外走,就出来了,是个邮政银行,他总是会选在下午踩着黄昏与绿色的邮箱擦肩进去取钱,旁边有着上了年头的老凤凰花树,开花期间去一趟,等下一趟过去还能翻到飘进书包里的干花瓣。
那些记忆促使他这个在外漂浮不定的游子回来,不需要任何人来治愈他,他在这里生活,自然会被治愈。
何忍冬在道观那会儿仍旧会给他爷爷寄信,长大了,纵使有了手机和电脑,他也会偶尔用信件和包裹的方式与他爷爷和熟悉的旧友来往。
这些年愿意书信往来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意识到这会麻烦到别人,而且他也早过了要找笔友一诉缘分的年纪了,他寄出的信更少了,但现在不同,多了一个人。
辛秋经过那个街道,像学生时期的自己一样,踩着红色的渗水砖,迎着黄昏经过那条菜市场和街道,去凤凰花树下的绿皮信箱旁。
何忍冬重新上山的那段时间,他和何忍冬也曾寄过手写信,那所绿箱邮政开在城南街道,那边是市场,热热闹闹,他每次去寄信的时候,期盼着与人见字如面的时刻,在去那条绿邮街和城南街道的路上时,所见皆是明媚。
这种显得麻烦费神的事情,既不便捷也不方便,但慢了步调,就多了正式和期待,就像彼此多了个见字如面的笔友,两位先生仿佛与快节奏的时代格格不入,但在小城里,也就显得没那么突兀了。
↑返回顶部↑
“今天不骑车了,我们走着回去吧。”蛋城的日子闲适安逸,总会让人想要享受每一个这样的时刻。
临近晚霞,一个没留意天际的云就又换了个模样,附近就是一所中学,不少放学的高中孩子推着自行车跟同伴攀谈,也有不少人倚靠在江边的围栏上抬头看天,看它由朱红的赤色转为橙暖的黄,煞是好看。
两人并肩相携着往城东走,步伐悠闲自在,生活的节奏慢得不行,街景喧嚣热闹,两人年轻的男人毫无违和的与小城融为了一体。
有时候他会觉得何忍冬像个少年,似乎一直在坚守初心,留着自己的纯真,不逊色与那群从他们身边经过的年轻孩子。
“我在这个县城内念的高中,之前我是在蛋城边缘的一个小镇长大的,我在这才待了没几年,我却很喜欢这里。”归属感使着他在无意中早已将自己融为了这里的一份子。
他喜欢去城南的集市,从学校往外走经过红绿灯下了楼梯就能看见石磨坊,老板能记得他很喜欢吃豆沙包,那家的油炸馒头是整个镇子最好吃的。
然后是占了一条街的菜市场,拐角是他经常中午跑出去买凉拌菜的铺子,香菜总是足的,旁边就是个烧鸭摊,站在那就能听见剁肉的声音。
再往外走,就出来了,是个邮政银行,他总是会选在下午踩着黄昏与绿色的邮箱擦肩进去取钱,旁边有着上了年头的老凤凰花树,开花期间去一趟,等下一趟过去还能翻到飘进书包里的干花瓣。
那些记忆促使他这个在外漂浮不定的游子回来,不需要任何人来治愈他,他在这里生活,自然会被治愈。
何忍冬在道观那会儿仍旧会给他爷爷寄信,长大了,纵使有了手机和电脑,他也会偶尔用信件和包裹的方式与他爷爷和熟悉的旧友来往。
这些年愿意书信往来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意识到这会麻烦到别人,而且他也早过了要找笔友一诉缘分的年纪了,他寄出的信更少了,但现在不同,多了一个人。
辛秋经过那个街道,像学生时期的自己一样,踩着红色的渗水砖,迎着黄昏经过那条菜市场和街道,去凤凰花树下的绿皮信箱旁。
何忍冬重新上山的那段时间,他和何忍冬也曾寄过手写信,那所绿箱邮政开在城南街道,那边是市场,热热闹闹,他每次去寄信的时候,期盼着与人见字如面的时刻,在去那条绿邮街和城南街道的路上时,所见皆是明媚。
这种显得麻烦费神的事情,既不便捷也不方便,但慢了步调,就多了正式和期待,就像彼此多了个见字如面的笔友,两位先生仿佛与快节奏的时代格格不入,但在小城里,也就显得没那么突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