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1)
在难民营满是尘土的街道上,沿着希望栅栏,在墨西哥沙漠上出现的红十字村里,在整个得克萨斯的北布拉沃河谷,在照常运转的城市,如迈阿密和休斯顿,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并聆听着。“我们错了。我错了。”总统目不转睛地直视着摄像机。他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勇敢的话。“今天我们许多人客居在我们曾经称做第三世界的国家里。”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也在收听这广播讲话。他们知道下面正在准备飞船营救他们。“在我们遭难的时刻他们接纳了我们,提供给我们遮风挡雨的处所,我对他们的慷慨深表谢意。”直升机向北飞去,只听总统继续说:“他们的慷慨使我意识到昨天傲慢的荒唐和今后合作的必要。”汤姆·戈美兹知道这些绝非空洞的言辞。这些话是一个新人,在一个新的形势下,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第一次发表的讲话。踩在为这一切付出了最后代价的人们的肩膀上,人类正收获着一种全新的智慧。布莱恩的无线电现在能接收各种信息了,它告诉他们救援队即将来到。
他们走出董事室和图书馆,向着开阔的雪地行进,杰克知道那是在自由女神附近。在那里,在那平坦的、无处遮风挡雨的海港上,人家将发现他们。汤姆·戈美兹坚持跟随队伍到纽约去,经过一天的航行,在亚特兰大郊外和在华盛顿郊外降落加油后,他们现在在早晨的天空下,向着曼哈顿金光闪闪的塔楼飞去。在他们环绕岛屿飞行时,汤姆没有看见任何生命的迹象。他听着背景音里总统的声音,总统正在说出另外一句将成为国家日常用语的经典的话:“协同工作,我们就能够改正昨天的错误,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还是没有生命。看来不妙。“仅仅几个小时前,我接到消息说,在纽约城有一小组人幸存。”汤姆怀抱着希望。他们肯定不会以放弃人类希望的这小小的象征而告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拼到一息尚存,在巨大的逆境之中。”汤姆决不会让总统失望不是他的总统,而是他们的总统。他一定要找到杰克和他的小组。“在我讲话的这一刻,在纽约正在进行着搜寻和营救的行动。正在制定计划,派遣相同的团队到北方所有的城市,以及世界各地。”突然汤姆看见了在那里,自由女神像旁边,两艘毁坏船只的这一边,移动的小点。在黎明前灰色的光线中很难辨认。飞行员也看见了,立即掉转机头。“人能在这场暴风雪中存活的事实,”贝克尔说,“不应当看做是个奇迹,而是一个人类精神不可战胜的明证。”他们降落在冰面上,降落时,汤姆看见幸存者没有跑向直升机,却转过身指着城市。他看见了,在岛屿上上下下的窗户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蜡烛。人们在向营救者宣称他们的存在。这里并不是只有一小组的人还活着。几千人,也许成千上万的人,也许甚至几百万人,生活过,并依然生活着,他们在寒冷曙光中的一片摇曳的烛光里宣告:“我们在这里。”汤姆和杰克走到一起。一个年轻人,戴着一副破碎的眼镜站在旁边,他的呼吸微弱,胸口抱着一本小小的黑色书籍。汤姆一眼就认出那是件文物。“古登堡《圣经》。”年轻人说,轮流踏着双脚。杰克和汤姆紧紧拥抱在一起。山姆知道他们不会大加庆祝,虽然他们想这样做。这里有着巨大的希望,但也有着巨大的毁灭与死亡,死者将受到尊敬。太阳升起来了。城市笼罩在一片光明之中,阳光强烈而温暖,山姆听到了他多少天都没有听到过的,也不期待再听到的声音。滴答声,响亮的滴答,无数的滴滴答答声。自由女神像的火炬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冰凌,掉下来的是百万朵“火花”冰融化时形成的水珠。山姆的胳膊搂住劳拉的肩膀,将她贴在身边。
杰·迪站在她另一边毫无疑问他仍然怀抱着一丝希望。山姆吻她,她吻他,对于这两个在未来门口并肩而立的年轻人之间的这小小的、私下的一瞬间而言,一切都是再美好不过的了。宇航员凝视着地球。他们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亲热了,因为经历了一场可能成为慢性死亡的灾难:被困在宇宙的辉煌之中,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尤里说:“看这个。”帕克不完全理解。“什么?”“你见过这么洁净的空气吗?”他说得对。地球的空气清澈透明,如同某种纯粹的水晶。地球在广袤的宇宙中犹如一颗宝钻,不仅被暴风雪损伤,而且被净化,悬挂在跟黑色记忆一样黑的太空中,在与最光明的希望同样光明的星星之间。
书评:我们还能不能有后天?·江晓原
常见的是从小说改编为电影,但反过来的情形也是有的,《明日之后》这部小说就是根据同名科幻影片改编的。这类相互改编未必总意味着电影比小说“好看”,毕竟电影和小说是两种无法相互替代的形式。好在这部小说的叙述对电影情节可以说是亦步亦趋,套用我们谈论从小说改编的电影时常用的话,就是“相当忠实于原著”。
去年海啸发生,据报道死亡人数达二十五万之多,堪称近年罕见的自然灾难。灾难突发时,人们逃生之不暇,很难在这样性命交关的时刻去摄影或录像(这些设备发明之前当然更不用提了)。到了事后,死亡者自然无法再向人们述说所见的景象,生还者虽然可以根据当时的印象有所追述,但这种追述也不可能准确——早就有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证明,人们在仓促间所见的情形,事后追述起来误差极大。 ↑返回顶部↑
他们走出董事室和图书馆,向着开阔的雪地行进,杰克知道那是在自由女神附近。在那里,在那平坦的、无处遮风挡雨的海港上,人家将发现他们。汤姆·戈美兹坚持跟随队伍到纽约去,经过一天的航行,在亚特兰大郊外和在华盛顿郊外降落加油后,他们现在在早晨的天空下,向着曼哈顿金光闪闪的塔楼飞去。在他们环绕岛屿飞行时,汤姆没有看见任何生命的迹象。他听着背景音里总统的声音,总统正在说出另外一句将成为国家日常用语的经典的话:“协同工作,我们就能够改正昨天的错误,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还是没有生命。看来不妙。“仅仅几个小时前,我接到消息说,在纽约城有一小组人幸存。”汤姆怀抱着希望。他们肯定不会以放弃人类希望的这小小的象征而告终,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拼到一息尚存,在巨大的逆境之中。”汤姆决不会让总统失望不是他的总统,而是他们的总统。他一定要找到杰克和他的小组。“在我讲话的这一刻,在纽约正在进行着搜寻和营救的行动。正在制定计划,派遣相同的团队到北方所有的城市,以及世界各地。”突然汤姆看见了在那里,自由女神像旁边,两艘毁坏船只的这一边,移动的小点。在黎明前灰色的光线中很难辨认。飞行员也看见了,立即掉转机头。“人能在这场暴风雪中存活的事实,”贝克尔说,“不应当看做是个奇迹,而是一个人类精神不可战胜的明证。”他们降落在冰面上,降落时,汤姆看见幸存者没有跑向直升机,却转过身指着城市。他看见了,在岛屿上上下下的窗户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蜡烛。人们在向营救者宣称他们的存在。这里并不是只有一小组的人还活着。几千人,也许成千上万的人,也许甚至几百万人,生活过,并依然生活着,他们在寒冷曙光中的一片摇曳的烛光里宣告:“我们在这里。”汤姆和杰克走到一起。一个年轻人,戴着一副破碎的眼镜站在旁边,他的呼吸微弱,胸口抱着一本小小的黑色书籍。汤姆一眼就认出那是件文物。“古登堡《圣经》。”年轻人说,轮流踏着双脚。杰克和汤姆紧紧拥抱在一起。山姆知道他们不会大加庆祝,虽然他们想这样做。这里有着巨大的希望,但也有着巨大的毁灭与死亡,死者将受到尊敬。太阳升起来了。城市笼罩在一片光明之中,阳光强烈而温暖,山姆听到了他多少天都没有听到过的,也不期待再听到的声音。滴答声,响亮的滴答,无数的滴滴答答声。自由女神像的火炬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冰凌,掉下来的是百万朵“火花”冰融化时形成的水珠。山姆的胳膊搂住劳拉的肩膀,将她贴在身边。
杰·迪站在她另一边毫无疑问他仍然怀抱着一丝希望。山姆吻她,她吻他,对于这两个在未来门口并肩而立的年轻人之间的这小小的、私下的一瞬间而言,一切都是再美好不过的了。宇航员凝视着地球。他们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亲热了,因为经历了一场可能成为慢性死亡的灾难:被困在宇宙的辉煌之中,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尤里说:“看这个。”帕克不完全理解。“什么?”“你见过这么洁净的空气吗?”他说得对。地球的空气清澈透明,如同某种纯粹的水晶。地球在广袤的宇宙中犹如一颗宝钻,不仅被暴风雪损伤,而且被净化,悬挂在跟黑色记忆一样黑的太空中,在与最光明的希望同样光明的星星之间。
书评:我们还能不能有后天?·江晓原
常见的是从小说改编为电影,但反过来的情形也是有的,《明日之后》这部小说就是根据同名科幻影片改编的。这类相互改编未必总意味着电影比小说“好看”,毕竟电影和小说是两种无法相互替代的形式。好在这部小说的叙述对电影情节可以说是亦步亦趋,套用我们谈论从小说改编的电影时常用的话,就是“相当忠实于原著”。
去年海啸发生,据报道死亡人数达二十五万之多,堪称近年罕见的自然灾难。灾难突发时,人们逃生之不暇,很难在这样性命交关的时刻去摄影或录像(这些设备发明之前当然更不用提了)。到了事后,死亡者自然无法再向人们述说所见的景象,生还者虽然可以根据当时的印象有所追述,但这种追述也不可能准确——早就有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证明,人们在仓促间所见的情形,事后追述起来误差极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