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有什么不同,那么就应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绘画:以至运笔施彩,种种有诀;而三品、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皆当究心焉者。

  至于三品、六法、六要等画画技巧,我们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查询。

  方正的唐伯虎

  古时候,诗书画不分家,谈完了唐伯虎的画,就该说说他的书法了。唐伯虎的书法历来被专家们认为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他的书法宗赵孟頫①。但实际上,他的书法30岁之前受文徵明的影响,以赵孟頫入局。今存的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上的题款就与文徵明极为相似。

  30岁开始他又受到祝允明、李梦阳等人的影响,追慕唐人,无论文风还是书法都开始向唐朝学习。尤其喜欢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典型代表作就是36岁时的《落花诗册》。

  37岁以后唐伯虎书法的风格开始成型,并再次回归,以赵孟頫为基础,融合了唐代颜真卿、李邕,宋代米芾的特点。形成了他结构秀丽遒劲,端正中带着灵性。用笔迅捷、锋头四处。典型代表作品就是37岁所作的《七言律诗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路松声图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题款、50岁以后的《西洲话旧图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题款、《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题款等。

  从唐伯虎的书法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真实表情:他其实是一个比较方正的人。只不过是因为各种原因使他愿意以所谓的风流来掩盖或暂时抵挡悲哀的侵袭。

  唐伯虎是一位天才,他不仅仅在诗书画以及戏曲曲艺上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对其他文学名类也很在行,当然相对于他擅长的那些方面,这些确实可以被称作“业余生活”。

  唐伯虎的业余生活

  唐伯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除了生意外,他还对天文、历法、数学、音乐、卜筮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梅花草堂笔谈》(作者为明代盲人文学家张大复,生于1554年,卒于1630年)记载:唐伯虎去世后,高杏东得到了一部唐伯虎的藏书《通典》①上边用红色和黄色的墨字做了不少批注。可见,他对这部史书的重视程度。

  唐仲冕(1753-1827年,字云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原籍善化(今湖南长沙),后客居肥城县涧北村。清代著名泰山学者)在《六如居士全集》的序中也说,他曾经见过一本记载有,唐伯虎辨析“周髀算经”的心得笔记,足有十多条。

  另外,还有民间传说唐伯虎的医学也很高超。据说某次,他前往祝允明的家中,听到孩子哭啼。唐伯虎立刻对其诊治,并开出了一张处方:“尖顶宝塔六七层,和尚出门慢步行,一把圆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并告知:“将此物挑三个大的,同一撮韭白捣碎,外敷小儿脐眼,不月郧愈。”祝允明一看便知道,说的是田螺。田螺的壳呈圆锥,螺纹象六七层的佛塔。祝允明因为找了几个医生都未能治好孩子的病,也是有病乱投医便听从了建议,结果孩子竟然好了。

  对于这个传说,我们可以抱着“存疑”的态度认为他是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时常听的一句俗语“久病成医”。自25岁五亲俱亡之后,唐伯虎经受了无数次打击,时常生病,再加上大部分时间内经济拮据,医药贵看不起病,对于民间偏方、一般的小病应该能对付。在民间,田螺确实经常被用来治疗小便不畅、痔疮溃烂等热病。田螺性寒,有清热的功效,用来拌盐或拌蒜敷在肚脐下面的治疗方式许多稍微年长或见多识广的百姓都会用。

  唐伯虎除了诗书画以及撰写墓志铭,画春宫图,写情色小说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听戏,也很喜欢撰写戏文,例如,梁乙真在《元明散曲史》将他称为“昆曲未流行前的清丽派”。钱谦益也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说他“好酒色六博,善度新声,少年习歌之、间傅粉墨登场,梨园子弟相顾弗如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