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马士革的埃米尔费塞尔在巴黎也同样得不到信任。他相信自己率领阿拉伯起义与协约国一道抗击奥斯曼帝国后,就能得到协约国的支持。然而,他的诉求与法国对叙利亚的野心产生了冲突。

  1919年1月,费塞尔将阿拉伯独立的主张正式提交给巴黎和会的最高会议。考虑到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在与谢里夫侯赛因的通信中,曾许诺给予阿拉伯人大片领土,费塞尔在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已算非常节制。他希望在大叙利亚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与汉志即刻建立完全独立的阿拉伯王国,由他的父亲侯赛因出任国王。他可以接受外国势力对巴勒斯坦一事进行斡旋,以解决阿拉伯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他认可英军对美索不达米亚的主张,但同时也表明自己相信这些领土最终会并入独立的阿拉伯王国,而他希望与会人士能批准阿拉伯人建立这样一个国家。

  虽然哈希姆家族认为自己要求的比英国盟友曾经答应的要少,但费塞尔在和会上的主张还是超出了英国的能力范围。劳合·乔治需要法国点头,才能确保英国对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况且战争一开始,法国便摆明想要叙利亚。由于无法调和法国和阿拉伯人的领土主张,英国便选择支持它的重要盟友—法国,费塞尔只能自求多福。

  1919年11月1日,英国从叙利亚撤军,将该地区交由法军掌控。针对这一举动,费塞尔的支持者和来自大叙利亚不同地区的代表共同举行了叙利亚全体代表大会,并于1920年3月8日宣布叙利亚独立,推举费塞尔为王。然而,费塞尔的叙利亚王国注定不会长久。法国从黎巴嫩派遣一支殖民地部队前去占领大马士革。在途中一座山关,他们遭遇费塞尔约2000人的余部。1920年7月24日,法军在可汗麦塞隆(Khan Maysalun)轻而易举地击溃费塞尔有名无实的部队,随后推进至大马士革,推翻了昙花一现的叙利亚王国,中途再未遇到任何抵抗。最终,费塞尔本人带着他破碎的阿拉伯起义幻梦开始亡命生涯。

  费塞尔在大马士革设立的政府一经沦陷,巴勒斯坦便将直接受到英军占领,以及《贝尔福宣言》带来的后果。巴勒斯坦的地方政要在叙利亚全体代表大会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1919年夏,巴黎和会派来美国调查委员会,当地百姓在委员会成员面前明确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在6月10日至7月21日期间,金—克兰委员会到访大叙利亚的各个地区,一边搜集证据,一边考察当地民众如何看待该地区的政治未来。很显然,绝大多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希望巴勒斯坦能在费塞尔的阿拉伯王国治下。况且,金—克兰委员会报告中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整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持反对意见”,“这是巴勒斯坦民众意见最一致的事”。[24]

  受《贝尔福宣言》的鼓励,犹太人开始大量移民。到了1920年,巴勒斯坦局势开始紧张起来。1919到1921年间,约有1.85万名犹太复国主义者移居巴勒斯坦。在1920年4月的第一周,耶路撒冷爆发骚乱,致使5名犹太人和4名阿拉伯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1921年,暴力升级,阿拉伯市民在五一游行时,介入了雅法港犹太共产党人和复国运动者之间的一场斗争。在接下来的暴乱中,47名犹太人和48名阿拉伯人遇害,200多人受伤。《贝尔福宣言》所引起的矛盾—即试图为犹太人建国,同时不损害非犹太人的权益—已暴露无遗。

  伊拉克的政治精英一边关注着埃及和叙利亚的动态,一边愈发为自己的未来担忧。1918年,英法两国曾发表宣言,承诺支持在阿拉伯土地上通过自决的方式“成立国家政府和行政机构”,这给伊拉克的政治家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事隔数月,当初承诺的自治政府仍毫无进展,伊拉克人日渐起疑。1920年4月,有消息传来,称协约国已经在圣雷莫将伊拉克作为托管地交与英国,这正是伊拉克人最担心的事。[25]

  1920年6月底,伊拉克举国爆发了抵制英国统治的运动。过程井然有序,组织严密,对驻巴士拉、巴格达和摩苏尔的英军构成了威胁。其中心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什叶派圣城,那里也正是一战中奋起抵抗奥斯曼军的地方。随着起义不断蔓延,英军不得不调派更多的兵力进驻美索不达米亚,四处镇压决意抵抗到底的伊拉克人。从印度赶来的援军,加上曾参与美索不达米亚战役但还未解散的6万兵力,英军规模至10月已达10万人。猛烈的空袭和炮击,英军运用焦土政策击溃了抵御力量,重新征服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一名纳杰夫的记者在1920年10月写道:“近日来,流血事件不断发生,繁华城镇陆续被毁,朝拜圣地频频遭袭,这一切都令人为之落泪。”到10月底起义被镇压时,英军宣称自身损失2200人,并估计约有8450名伊拉克人死亡或受伤。[26]

  当时,谢里夫侯赛因已经是汉志之王。他密切关注着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动向,越发觉得自己遭到背叛。他保留着与亨利·麦克马洪爵士的每一封通信,发现英国人背弃了当初许下的每一条承诺。当年,侯赛因立志成为阿拉伯之王,现在他只能囿于汉志,甚至或许连汉志也保不住。阿拉伯半岛中部与之竞争的另一位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在西方又称伊本·沙特—威胁要踏平汉志。更令侯赛因气愤的是,英国与伊本·沙特签有条约,每个月还给他拨一大笔款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