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受检阅的苏军将士开始通过红场,他们将直接从这里奔赴战场。

  "阅兵"这个词,来自拉丁文"paro",原意就是:我准备着!这是军队的一种礼仪。一般是在正式节日、具有全国性意义的纪念日,或者是在大规模军事演习结束后举行。"阅兵"这一军队的礼仪的历史非常久了。早在古代埃及、古代波斯、古代罗马时,就经常有阅兵式。比如,古罗马时期,军队远征回来,都要举行阅兵式,庆祝凯旋归来。古罗马时的阅兵式由元老院走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戴桂冠、持权杖和桂枝、坐在战车里的军队统帅,周围是乐手和歌手相伴。再后面,就是全副武装、带着战利品和押着战俘的将士了。

  到了18世纪,阅兵式更为盛行。苏联军队最早的阅兵式是1918年5月1日在莫斯科霍登广场举行的。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苏联每年定期举行阅兵式,以展现国家军队的风貌和战斗力。

  然而,在战争年代举行大阅兵,并且参加阅兵的部队直接开上战场,不仅在苏联历史,即使是在世界阅兵史上,也是第一次。

  在敌人兵临城下之时,进行大阅兵的主意是斯大林想出来的。

  11月7日,是苏联的国庆日。按照传统,苏联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集会和庆祝活动。然而,苏联还从来没有在敌人兵临莫斯科城下时举行过大阅兵。当时德军的飞机经常对莫斯科进行空袭!为了安全,应该取消阅兵式。可是,如果在敌人的威胁下取消庆祝活动,无疑是对苏联军民士气的一大打击。

  斯大林决定召集专门会议,就是否举行纪念十月革命庆祝活动及阅兵式进行商议。

  斯大林还是像以往那样,坐在长桌的一端,把自己想在国庆日这天照例举行大阅兵的想法提了出来。当时,会场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感觉在这种条件下举行大阅兵太难了。

  斯大林见大家没有发表意见,表情显得并不在意,吸了口烟斗,再把烟从鼻孔喷了出来,形成两条长长的椎形烟棍,然后用烟嘴习惯地压了压自己的胡须,扫了一眼满屋的元帅和将军,最后把目光停在了朱可夫身上。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第四部分 第33节:莫斯科会战--用血肉与忠诚铸成的盾牌(6)

  "朱可夫同志,如果我们在今年的十月革命节,除了开庆祝大会外,还想在莫斯科举行阅兵式,你认为怎么样?前线的形势允许我们搞这些活动吗?"

  斯大林的话音刚落,长桌两旁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朱可夫脸上。因为,他是负责直接保卫首都的总指挥。

  朱可夫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望着斯大林一双期待的眼睛,知道自己的回答所蕴含的分量,现在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事关重大。

  他肯定了最高统帅的想法,坚定地回答:

  "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可行的。据我们的观察,敌人正在全线构筑防御阵地,并且由于前一阶段的作战中兵力损失较大,因此,目前正处于调整补充兵力的阶段。可以说,敌人在最近几天内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