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个时候,印度部队在东北边境特区正进行集结——但在做法上与陆军方面原来的意图大相径庭。一九五九年十月,当时由托拉特将军指挥的东部军区,曾经建议在东北地区搞三道防御线。根据这个方案,首先要在尽量靠近麦克马洪线的地带,建立一批哨所,以监视从西藏进入东北边境特区的主要通道。这些哨所只不过起个绊脚索的作用,一旦中国部队进攻,这些哨所就向后撤。在这条前沿哨所线的后面,要建立第二层据点,这些据点要有足够的力量进行阻滞战斗,以迫使入侵者在进一步向前推进之前,必须在这里重新集结,并将自己的后勤基地向前推移。第三层是正式防线;其设想是入侵者如果进攻到这里,它的补给线就会拉得过长,因此就可以在这里击溃对方。邦迪拉将是这道防线的一个支撑点,这道防线的其他据点都不应距离平原过远,以便于能够及时得到给养和进行集结。这种设想的优点是:它可以使东北边境特区的极其恶劣的地形转而为防御服务,使中国部队背上包袱,为他们自己的狭窄并拉得过长的供应线伤脑筋,而印军的主要阵地和平原之间却有距离不长的交通线相联结。这种设想的缺点,在印度人看来,是属于政治性的。一九五九年后人们认为政府对边界防务采取了拖拉的态度,而上述防线战略就可能,而且也的确被说成是这种态度在军事上的体现。一九五九年十月底,美联社自新德里发回的一份报道,准确地反映了这个防线计划的内容及其论据,报道说,“印度陆军已经放弃了保卫在喜马拉雅山边境大片地区不被共产党中国侵入的希望……印度的军事战略将是实际上不放一枪就让出大片土地。印度人只准备在深入他们领土内部的地点进行抵抗。”

  但无论如何,这个防线的设想还是被接受了,并且成为陆军在东北边境特区的规划的根据。为了执行这个计划,开始时估计需要一个师(下辖四个旅)的兵力;但一九六一年森将军估计最低限度需要两个师(下辖六个旅)。如前所述,当中国部队跨过麦克马洪线时,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却只有两个旅。那时以后,这个防线设想就被束诸高阁。后来调到东北边境特区的部队,分布很散,不是从一个全面的防卫计划出发,而是根据情报局关于中国部队可能向什么地方进军的估计进行部署。部队被分割成营、连或更小的单位,拿着能够随身携带的武器和弹药,徒步走进山区,进入新德里总部在地图上选好的阵地,而且要靠已经非常紧张的空运来供应。这样的部署不是出自军事上的考虑,而是出自要在麦克马洪线上同中国人打仗的政治需要。这种做法之所以被认为是合理的,依然是根据中国不会发动强大进攻的信念出发。尼赫鲁十一月份在议会中讲到这些,他解释陆军为什么要在“从军事观点来看非常不利的形势下”,企图在塔格拉山脊下作战,而陆军原来的意图则是把主要防线建立在更南面的地带。尼赫鲁说,之所以要这样做,“部分地是由于我们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料到这样大规模的入侵,部分地是由于我们不喜欢……在我们的领土内后退的想法。”在边境战争发生了五年之后,梅农承认,如果“让[中国人]深入印度领土之后,再同他们打仗”,可能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是更好一些。但是,他说,“我们当时不可能说服舆论接受这一点。”这样,梅农就毫不感到羞愧地承认,他和印度总理都自觉地违反了战略上的有利条件,以图安抚浅陋无知的“舆论”。

  依照上述的防线计划,陆军就不需要派大部队开进东北边境特区东端的山区,而是要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提祖(Teju)和山脚下的哈尤良(Hayuliang)等地附近,等候中国人穿过极难通行的地带来到这里。这一带有一条险峻的古时商路,一九五O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后已不能通行,只有小股突击队才能穿过这条路到达平原。但是到了一九六二年,情报局认为洛希特河谷是中国部队的可能的进军路线,印度人就在瓦弄进行了集结,该地距公路终点提祖约一百英里——地形十分险峻,要走两个星期才能到达。瓦弄有一条临时的飞机跑道,但跑道很小,能够使用这条跑道的印度空军飞机只有小型的加拿大制水獭式运输机,而这种飞机每次仅能运载六名武装士兵。十月二十一日,中国部队在那里发动进攻的时候,瓦弄和距瓦弄两日路程的前沿据点基比图(Kibithoo)由两个步兵营和一部分阿萨姆步枪队的士兵布防。基比图无法接济给养,部队在那里住了三天又撤回瓦弄。中国部队跟踪追击,但他们对瓦弄印军阵地首次发动的进攻却被击退,损失很大,于是双方就停下来,进行巡逻和集结,有时中国部队的试探性进攻打破了沉寂的局面。

  组织上编制的不断削减和变动,增加了印军集结的困难。瓦弄地段原由第四师第五步兵旅负责防守。但达旺失陷后,又决定设立一个新师部,负责指挥整个东北边境特区的部队——色拉到邦迪拉一段除外,该段归第四师指挥。新编番号为第二师,由M.S.帕塔尼亚少将(此人是新任第四师师长A.S.帕塔尼亚的堂兄弟)任师长,第一八一旅也划归该师指挥,负责瓦弄地段防务。但这丝毫不合帕塔尼亚的心意,他坚持要把一八一旅全部调开。他的要求被接受了,于是第十一旅终于在十月三十一日接管了瓦弄地带的防务。驻防瓦弄的各营在十天内接连更换了三名旅长及旅部参谋人员。第四师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A.S.帕塔尼亚也同样地要求更换他下属各旅旅长。这种人事调动看来只能以有关军官的私人关系来解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