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进攻的一方,主力战舰则是清一色的“戎克船”,足有50艘之多,船上飘扬着巨大的纛旗,大书大明帝国的国号。这50艘主力战舰之外,是将近100条小船,满载着硫磺硝石和稻草等物,居然全是火船。
这就是郑芝龙率领的大明帝国海军。
帝国海军分为二队,包抄了湾内荷兰人与海盗的混合舰队。帝国海军的主力舰两舷,装备着崭新的英吉利进口大炮,这都是舰队指挥官、五虎游击郑芝龙自费添置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火力上,帝国海军都占据了绝对上风。100多艘火船则冒着炮火,顺风飞桨,靠上敌方战船,搭钩放火。
不一会儿,荷舰Brounersheaven号起火焚毁,Slooterdijck号被俘获,其余荷舰均遭受重创。那些中国海盗船,则已经全部成为熊熊的火炬。荷军司令、派驻福尔摩沙长官(台湾总督)普特曼斯(Hans Putmans)无奈,下令能动的战舰立即撤退。
此次战役,史称“金门料罗湾海战”。这一战,是荷兰人东来后的第一大挫折,也奠定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称雄大洋的基础。
入伙下海
年轻的郑芝龙来到日本,投奔大海商兼大海盗李旦。不久,郑芝龙娶了当地女子田川氏为妻,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一子,取名福松,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
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作为17世纪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少数中国人之一,他的小名“一官”(Iquan,或Quon、Iquon、Iquam、Equan),频繁地出现在欧洲文献中。
郑芝龙出生于1604 年,但史学界对此还有相当争论。因为,一般认定他在大约17-18 岁时开始经商,而在1620年就在台湾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很难想象,一个年仅18岁的青年,刚刚出道,就具备了如此大的影响力。史学家至今未能确切考订出他的出生年份,这造成有关郑芝龙的不少史实在时间上总是有冲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早于1604年。
郑芝龙年少时为人豪放,“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以勇力闻名乡里。而且,他还是个帅哥,清人张遴白在《难游录》中说他“少年姣好”。
郑家远祖相传在河南荥阳,后来南迁,子孙分布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一带定居下来。其中一支在泉州南安县石井乡定居,并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
郑芝龙的父亲郑象庭(号绍祖),是位读书人,却一辈子也没考中秀才,就在泉州知府蔡善继手下当了名库吏,勉强度日,并不宽裕。郑芝龙是家中老大,其下还有3位弟弟:郑芝虎、郑芝凤(郑鸿逵)、郑芝豹。
17岁左右,郑芝龙离开泉州,到澳门投奔了舅舅黄程,学习经商,经常往来于澳门、日本、吕宋(今菲律宾)等地。这段时间里,郑芝龙不仅见了世面,而且学会了葡萄牙、荷兰等语言,还接受了天主教洗礼,教名叫做尼古拉斯·加斯巴德(Nicholas Gaspard)。这段时间,他除了学习经商之外,也兼职做翻译,赚钱糊口。
不久,舅舅黄程有批货需搭乘大海商李旦的船,送到日本平户,便派郑芝龙押送,这令郑芝龙有机会结识了李旦。
李旦也是泉州人,是当时著名的海商,拥有自己的武装船队,因此也被明政府称为海盗。日本争贡事件(参阅本书第二章)之后,中日官方贸易中断,走私成为主旋律。而新兴的马尼拉,因此崛起,成为闽粤海商最爱前往的贸易中心。李旦本在菲律宾经商,但西班牙人开始对华人进行第一次大屠杀后(参阅本书第四章),李旦也被迫于1609年离开马尼拉,定居到日本的平户。随后,他以日本为基地,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王国,与荷兰和英国进行贸易,被西洋人称为“Captain China”(中国船长)。
↑返回顶部↑
这就是郑芝龙率领的大明帝国海军。
帝国海军分为二队,包抄了湾内荷兰人与海盗的混合舰队。帝国海军的主力舰两舷,装备着崭新的英吉利进口大炮,这都是舰队指挥官、五虎游击郑芝龙自费添置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火力上,帝国海军都占据了绝对上风。100多艘火船则冒着炮火,顺风飞桨,靠上敌方战船,搭钩放火。
不一会儿,荷舰Brounersheaven号起火焚毁,Slooterdijck号被俘获,其余荷舰均遭受重创。那些中国海盗船,则已经全部成为熊熊的火炬。荷军司令、派驻福尔摩沙长官(台湾总督)普特曼斯(Hans Putmans)无奈,下令能动的战舰立即撤退。
此次战役,史称“金门料罗湾海战”。这一战,是荷兰人东来后的第一大挫折,也奠定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称雄大洋的基础。
入伙下海
年轻的郑芝龙来到日本,投奔大海商兼大海盗李旦。不久,郑芝龙娶了当地女子田川氏为妻,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一子,取名福松,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
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作为17世纪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少数中国人之一,他的小名“一官”(Iquan,或Quon、Iquon、Iquam、Equan),频繁地出现在欧洲文献中。
郑芝龙出生于1604 年,但史学界对此还有相当争论。因为,一般认定他在大约17-18 岁时开始经商,而在1620年就在台湾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很难想象,一个年仅18岁的青年,刚刚出道,就具备了如此大的影响力。史学家至今未能确切考订出他的出生年份,这造成有关郑芝龙的不少史实在时间上总是有冲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出生年份应该早于1604年。
郑芝龙年少时为人豪放,“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以勇力闻名乡里。而且,他还是个帅哥,清人张遴白在《难游录》中说他“少年姣好”。
郑家远祖相传在河南荥阳,后来南迁,子孙分布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一带定居下来。其中一支在泉州南安县石井乡定居,并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
郑芝龙的父亲郑象庭(号绍祖),是位读书人,却一辈子也没考中秀才,就在泉州知府蔡善继手下当了名库吏,勉强度日,并不宽裕。郑芝龙是家中老大,其下还有3位弟弟:郑芝虎、郑芝凤(郑鸿逵)、郑芝豹。
17岁左右,郑芝龙离开泉州,到澳门投奔了舅舅黄程,学习经商,经常往来于澳门、日本、吕宋(今菲律宾)等地。这段时间里,郑芝龙不仅见了世面,而且学会了葡萄牙、荷兰等语言,还接受了天主教洗礼,教名叫做尼古拉斯·加斯巴德(Nicholas Gaspard)。这段时间,他除了学习经商之外,也兼职做翻译,赚钱糊口。
不久,舅舅黄程有批货需搭乘大海商李旦的船,送到日本平户,便派郑芝龙押送,这令郑芝龙有机会结识了李旦。
李旦也是泉州人,是当时著名的海商,拥有自己的武装船队,因此也被明政府称为海盗。日本争贡事件(参阅本书第二章)之后,中日官方贸易中断,走私成为主旋律。而新兴的马尼拉,因此崛起,成为闽粤海商最爱前往的贸易中心。李旦本在菲律宾经商,但西班牙人开始对华人进行第一次大屠杀后(参阅本书第四章),李旦也被迫于1609年离开马尼拉,定居到日本的平户。随后,他以日本为基地,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王国,与荷兰和英国进行贸易,被西洋人称为“Captain China”(中国船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