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澳岛战役、尤其“隆庆开关”之后,葡萄牙人从中国“海盗”的合作者,演变成了追杀者,积极帮助明朝政府清理门户。

  在镇压曾一本的战役中,葡萄牙人出人、出钱、出船、出枪,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等毫无畏惧,奋不顾身杀敌” ((Antonio Bocarro《旬年史之十三》)他们得到的回报是十分丰厚的,明政府在澳门推出了所谓的“饷税制”,“资贸易以饷兵”,按照船舶大小征税,“西洋船”(南海以西)分为九等,“东洋船”(南海以东)定为四等,“檄委海防同知、市舶提举及香山正官,三面往同丈量估验。每一舶从首尾两艕丈过,阔若干,长若干,验其舶中积载,出水若干,谓之水号,实时命工将艕刻定,估其舶中载货重若干,计货若干,该纳银若干,验估已定,即封籍其数,上海道,转闻督抚,待报征收”(《广东通志﹒外志﹒番夷》)。葡萄牙商船等于获得了合法的贸易地位。从1578 年、也即葡萄牙人自动请缨前往镇压林道乾这年,原本一年只开放一次的“广交会”,改为两次,并形成了制度,直到崇祯四年(龙思泰Anders Ljungstedt《早期澳门史》)。

  在明朝牵线组建柬埔寨、暹罗、葡萄人联军之前,福建巡抚耿定向曾派出使节陈汉升、陈廷寀前往柬埔寨,下令柬埔寨与暹罗一同出兵,攻打林道乾。但此事被杨四所得悉,杨四就秘密通知了林道乾。林道乾于是抢先动手,杀了陈汉升,将其余数十人发配为奴。到了这时,明朝联合暹罗、柬埔寨一起动手,明朝使节到了柬埔寨,陈廷寀等见了,“皆大喜过望”。柬埔寨寨主就将杨四捆绑,与陈廷寀等之前的明朝使节,一起送回明朝,并进贡金书一叶、象牙200斤、蜂蜡200斤。

  各方夹击之下,“腰斩乾”——显然,这并非指“腰斩”林道乾本人,而只是“腰斩”了他的势力。

  到了下一年春天(1581),殷正茂再度派遣使节周宗睦、王文琳到柬埔寨,命令他们与暹罗继续夹攻林道乾,暹罗国王就派了郭六观,结果被林道乾察觉,“乃格杀番众,略其舟舻,往佛丑海屿而去,竟莫知所终” 。

  “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其实,高层也注意到吏治不清造成了海患频仍。“广中数年多盗,非民之好乱,本于吏治不清,贪官为害耳。”

  林道乾“莫知所终”,只是《万历武功录》的记载。这本书虽然比较权威,但记录上多数十分含糊不清,各个事件的前后顺序、因果关联都语焉不详。实际上,林道乾扬帆南下,率潮属2000余人,白艚船100只,到了暹罗南边的“大泥”国(北大年)。

  根据泰国保存的《北大年年志》(《大泥府志》,Phongsawadan Mu’ang Pattani)记载,林道乾到了北大年后,就扎根下来了,据说还被招为驸马,率部垦殖大泥的滨海封地,兴建了一个港口,后世人称“道乾港”。“海盗”林道乾在北大年成了一个建设者,被尊奉为当地的“客长”,他甚至还积极地传播伊斯兰教,想在这里建一个清真寺,但三次遭雷击而放弃。

  林道乾在北大年为华人开拓了一个新的家园,但在自己的祖国,依然被当做十恶不赦的“海贼”,只有著名的学者李贽(李卓吾),在著名的《续焚书》一书中为他作了辩解,惊世骇俗,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林道乾的意义,并反思这种对武装商团的鹰派作风。

  李贽的感慨源于一个玩笑,他在黄安时,朋友吴少虞戏问他:“公可识林道乾否?”当时,“林道乾”三字成了笑话福建人的称呼。

  李贽就反问吴少虞:“尔此言是骂我耶,是赞我耶?若说是赞,则彼为巨盗,我为清官,我知尔这大头巾决不会如此称赞人矣。若说是骂,则余是何人,敢望道乾之万一乎?”将林道乾抬到了非常高的地位上。

  李贽说,尽管如今“圣明在上,刑罚得中,倭夷远遁,民人安枕”,但林道乾“横行海上三十余年……犹然无恙如故矣。称王称霸,众愿归之,不肯背离。其才识过人,胆气压乎群类,不言可知也” 。

  李贽认为,如今的官员们“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以为杂念不起,便是真实大圣大贤人矣。其稍学奸诈者,又搀入良知讲席,以阴博高官,一旦有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至互相推委,以为能明哲” 。

  其实,高层也注意到吏治不清造成了海患频仍。万历六年(1578),林道乾率部从柬埔寨杀回潮州招兵买马的当年,大明国的总理张居正在写给刘尧诲的信中就说:“广中数年多盗,非民之好乱,本于吏治不清,贪官为害耳。夫官贪,则良民不怀,奸民不畏,而盗贼利足以诱之,威足以慑之,何惮而不为盗!……节财用、察吏治、安民生,乃其要者也。” 次年再度致信刘尧诲:“根本切要,在精察吏治,使百姓平日有乐生之心,则临变而作其敌忾之气,惟高明图之。” (《张太岳全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