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里,他得到了澄海同乡杨四的大力支持。杨四小时候随父亲杨君赞到柬埔寨,但父亲随即亡故,当地的长老见他年少失父、孤苦伶仃,就当做自己儿子来抚养,长大后,便被任命为“把水使”。此时,林道乾来奔,两人十分投机,“遂相与为刎颈之交”。正好林道乾有个小妾姓杨,便对外宣称是杨四的侄女,杨、林两人便在公开场合被认为是亲戚。

  在杨四的撮合下,林道乾向柬埔寨国王(“寨主”)献上了“五百金、帛五十纯”,再加上下打点,耗费千金左右,谋得了“把水使”的职衔。

  不久后,明朝的伏波将军攻打到北津港,生擒了林道乾的军师林俊夫,及柬埔寨人亚马必力等人,得到了林道乾的情报。于是,制置使殷正茂发文暹罗、安南,命令他们出兵锁拿林道乾及另一“贼老”何鸾等人。安南都护使莫茂洽,派人搜索,下人回报说:“柬埔寨乃真腊夷国也,安南实无此寨。”于是,安南便抓了些广东流亡至此的盗贼,用囚车送到广州去,报告殷正茂说:“臣国实无敢匿乾者,有则具以告。”

  在柬埔寨的林道乾,听从杨四的建议,请柬埔寨寨主发兵2100人、大船20艘,由陈国顺率领,攻打暹罗,未能攻克。根据《万历武功录》的含糊记载,似乎是在这次战争中,柬埔寨寨主对林、杨二人(或杨四、陈国顺二人)生疑,两人惶恐,逃到了林道乾的下属陈大森的船上,陈大森将他们送回了柬埔寨。结合之后张居正说的林道乾与柬埔寨寨主结怨,或许正是此时,而起因则完全可能是一山难容二虎,寨主要清理清理卧榻之侧。

  万历六年(1578)七月,林道乾离开柬埔寨,赶回了潮州老家,待了一个多月,将此前所藏的金银取出,又招募了100多人,南下到琼崖时,碰上了福建运送粮食的船队,“乃略其金银,并男妇二百人而去” 。

  林道乾率众继续盘踞在暹罗附近,改名为林浯梁,“专务剽略商贾”,并且摆出了要与大泥国合兵进犯的姿态,暹罗无奈,只能与林道乾谈和,双方歃血为盟,暹罗承诺绝不让明朝使节抓走林道乾。

  根据张居正与闽广两省官员的通信记录,林道乾投入暹罗后,曾攻击柬埔寨,因此与柬埔寨的苏姓寨主结下了梁子,因此,万历七年(1577)张居正指示福建巡抚耿廷向,利用这一矛盾,令柬埔寨捉拿林道乾,“使苏姓图之”。

  到了万历八年(1580年)八月,暹罗密使握坤哪喇赶到广州,密告林道乾的动向,正值葡萄牙人想为“朝廷”效力,于是便组建了联军。

  葡萄牙人加入到剿灭林道乾的战斗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

  此时的大海上,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明朝政府、“海盗”与西方人的三角游戏,但这是一个稳定的三角,明朝政府坚定地选择了西方作为合作伙伴,剿灭自己的“海盗”,毕竟这些金发碧眼的“蛮夷”们只想捞点好处,对自己的江山社稷并不感兴趣。天朝大国其实并不在乎商业的利益,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是到处撒钱,更不在乎海外侨民的利益,那些不是“天朝弃民”就是“天朝逃民”,当年明成祖朱棣颁布的诏令,就绝不允许“天朝”百姓“脱离组织”在海外发展,“虽远必诛”,而对外藩则十分宽容,只要称臣纳贡就可以,连爪哇国王杀害100多人的天朝使团这样的恶性事件,最后也只是罚款了事,葡萄牙人无非是又一个看似“听话”的外藩而已。

  在葡萄牙人眼中,中国的海商们既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更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当明朝还完全锁国时,他们需要中国走私者们的协助,获得商品和补给,而当明朝开放了海禁后,葡萄牙人则不仅将曾经的中国合作者们看作敌人,而且还将他们作为“投名状”,以便从朝廷手中交换到贸易和居住的特权。所以,葡萄牙人不仅主动地为中国政府承担“剿匪”这种脏活累活,而且都是自费而为,似乎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实际上,葡萄牙人与林道乾等中国“海盗”在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上都是重叠的,葡萄牙人幸运的是,他们的政府是不会追杀在海外开疆拓土的同胞,而在他们的竞争对手林道乾的背后,强大的明朝政府却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正好为葡萄牙人提供了“以华制华”的良机。

  葡萄牙人的一步步渗透,几乎都是通过伏低认小的“和平演变”:早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葡萄牙人宣称协助中国政府攻击何亚八“海盗”集团,从而获准进入广州城及周边地方,包括可以到澳门贸易。三年后,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人协助镇压了香山濠镜澳的“阿妈贼”(供奉妈祖的“海盗”),获准侨居澳门。这是一些学者通过分析葡萄牙文的历史文献而得出的结论,比中国官方文件记载的要早数年,其间的差距,完全可能因为中国地方官员瞒报、晚报而造成。无论如何,澳门葡人被明朝政府看作是“为天朝守海门而固外圉”(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澳蕃》)的“香山海洋”上的“屏卫”(明代霍与瑕《勉斋集》)。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福建的南澳岛上,葡萄牙人依然在与“海盗”们合作,将南澳岛建设成为“世贸中心”,一手软、一手硬,葡萄牙人在闽粤沿海大展手腕,获取更大的活动空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