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1)
孟太后退朝以後,命令邵成章将赵佑单独召入延福宫。孟太后被废时,赵士佑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儿童。但她在幽居瑶华宫时,赵士佑出於同情心,还是多次找机会看望,并且在逢年过节,又经常叫妻子前去请安和送礼。孟太后对宋朝宗室几乎很少相识,唯有对赵士却相当熟识和信赖。两人寒暄过後,孟太后赐坐,并且屏退宦官和宫女,与他单独谈话,她说:“老婆一个女流,岂能主政,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婆思忖已久,如九九哥贤能,在危难之际,可受江山社稷之托。”
赵士佑顿时满头大汗,他慌忙起身,说:“启奏娘娘,微臣是疏属,并无拨乱反正之才,自古以来,承大业当命亲属,以杜内乱之源。”接着,他就详细叙述了自己和张所、赵子崧向康王上劝进状的经过。孟太后说:“老婆并非不知康王有皇弟之亲,然而景王命邵九传言,言道须另择疏属。”赵士佑说:“若是太上或官家有旨,另当别论,景王亦是一介亲王,娘娘自当断以己意。”孟后想了一想,又召邵成章进殿,对他说明情况,问道:“老婆不知,景王此说,是否即官家之旨?”邵成章说:“小底遵祖宗之制,只是传六大王之言,并非是官家之旨。帝位是国家第一大事,岂容小底置喙,自须娘娘主张。”孟太后说:“太上、主上与青宫诸王北辕,唯留下康王一人,亦足见天命有归。老婆当即日下诏,播告天下。你们可择日启程,护送圭宝、乘舆、服御等物,前往济州,请康王登基。”
由汪藻起草的孟太后手诏,很快就公开发表,传送济州,其中说:“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手诏中引用了东汉光武帝和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典故,强调了“天意”,这在古代,当然是令人信服的。张邦昌也派专人,将“大宋受命之宝”的御玺,送往济州。
三五、从济州到南京(1)
宗泽率军在三月下旬到达韦城县後,很快得到探报,说是金军已拘押徽、钦二帝等北撤。他连忙率本部人马急速渡过黄河,直抵北京大名府,准备西出磁州,拦截金军。北京留守张悫告诉宗泽,说金军拘押二帝,已进入金境,大势无可挽回。宗泽只能北向跪拜,痛哭流涕,说:“臣救援来迟,万诛何赎!”他与张悫商议後,又急於统兵南下,屯驻卫南县,准备出兵开封,消灭伪楚政权。实际上,他和张悫都只是得到了金人以完颜阿懒偏师北撤,而制造的假情报。押送宋徽宗的的金军,正是在宗泽进兵北京和回师卫南的间歇,北撤到真定府。
宗泽到达卫南後,接到康王一封信,命令他暂且按兵不动,不要急於进攻开封。宗泽见到信上的一段文字说:“二圣、二后、东宫诸王北渡大河,五内殒裂,不如无生,便欲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而僚属不容,谓祖宗德泽,主上仁圣,臣民归戴,天意未改。”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惨笑,说:“好一个愿身膏草野,以救君父底九大王!”说着,又情不自禁地迸流着热泪。然而他身为副元帅,竟无在部属,甚至在儿子面前发泄感情的自由,只能独自在空房哭笑怒骂。他一人在空房来回踱步,最後又长叹一声,取过文房四宝,亲自写了一份劝进状。写完以後,又觉得言有未尽,再提笔补写了另一份谏诤的札子,然後先後派人,分两天传递济州。
轻躁的康王在特殊的环境下,经历了半年的磨练,他逐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当口不应心的两面派。他最初学会“奉命出使,不敢辞难”之类豪言,必须经常挂在嘴边,接着又学会“为救君父,虽身膏贼手,死而无憾”之类壮语,必须经常写在笔下。他对父母宗族之难,虽然内心有几分庆幸,而表面上必须装出悲痛欲绝的模样。他学会了在不同场合,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时而垂衣拱手,时而装聋作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哀不自胜。诸如此类,虽然还说不上是得心应手,炉火纯青,而其长进之快,也足以使人刮目相看。这是生活给这个年轻而聪明的藩王所上的第一堂政治课。当然,他的长进也有韩公裔等人从旁指点的功劳。
康王正式得到金人立伪楚的诏书後,立即升汪伯彦为元帅,并将黄潜善召到济州。众人谁也没有奇谋妙策,无非是黄、汪两人早就主张的退避江南之策。大家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金军留驻开封,汪伯彦说得最为直率:“便是虏人留兵二三千,王师亦不可径攻京城,须与通使议和。”黄潜善也说:“矫激沽誉,与虏相抗,此乃负虚名而受实祸。”康王表示完全赞同,说:“虽父兄之仇,不可不报。然而度目今事力,亦可与张邦昌画江为界,暂且休兵息民,另作他图。”不料此後开封却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喜讯,确实使康王等人喜出望外。
现在是半年以来,康王心境最好的时期。面对纷至沓来的劝进状,他又接受韩公裔的提议,故作姿态,佯装谦逊辞避。他懒於自己披阅劝进状,却又将听读此类文件,当作一种娱乐和享受。虽然康王在半年之内,其实无半点功德可言,而此类文件却大多有一些词藻华丽的奉承话,如“大王孝悌通於神明,忠勇闻於中外”,“以大元帅之重,节制海内,盛德茂勋,注人耳目”,“聪明仁信,温恭勤俭,风动海内,忠孝特立,亘古所未尝有,则德孰盛於大王;克敌制胜,虑无遣策,狂虏虽炽,畏威而不敢迩,则功孰高於大王”等谀词,使他感到舒心快意。他有时令韩公裔等人宣读,然後命耿延禧当场起草回函,有时乾脆在深宅後院,搂抱着张莺哥,叫她宣读,因为在几十名女子中,唯独她有此文化水平。 ↑返回顶部↑
赵士佑顿时满头大汗,他慌忙起身,说:“启奏娘娘,微臣是疏属,并无拨乱反正之才,自古以来,承大业当命亲属,以杜内乱之源。”接着,他就详细叙述了自己和张所、赵子崧向康王上劝进状的经过。孟太后说:“老婆并非不知康王有皇弟之亲,然而景王命邵九传言,言道须另择疏属。”赵士佑说:“若是太上或官家有旨,另当别论,景王亦是一介亲王,娘娘自当断以己意。”孟后想了一想,又召邵成章进殿,对他说明情况,问道:“老婆不知,景王此说,是否即官家之旨?”邵成章说:“小底遵祖宗之制,只是传六大王之言,并非是官家之旨。帝位是国家第一大事,岂容小底置喙,自须娘娘主张。”孟太后说:“太上、主上与青宫诸王北辕,唯留下康王一人,亦足见天命有归。老婆当即日下诏,播告天下。你们可择日启程,护送圭宝、乘舆、服御等物,前往济州,请康王登基。”
由汪藻起草的孟太后手诏,很快就公开发表,传送济州,其中说:“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尚期中外之协心,同定安危之至计。”手诏中引用了东汉光武帝和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典故,强调了“天意”,这在古代,当然是令人信服的。张邦昌也派专人,将“大宋受命之宝”的御玺,送往济州。
三五、从济州到南京(1)
宗泽率军在三月下旬到达韦城县後,很快得到探报,说是金军已拘押徽、钦二帝等北撤。他连忙率本部人马急速渡过黄河,直抵北京大名府,准备西出磁州,拦截金军。北京留守张悫告诉宗泽,说金军拘押二帝,已进入金境,大势无可挽回。宗泽只能北向跪拜,痛哭流涕,说:“臣救援来迟,万诛何赎!”他与张悫商议後,又急於统兵南下,屯驻卫南县,准备出兵开封,消灭伪楚政权。实际上,他和张悫都只是得到了金人以完颜阿懒偏师北撤,而制造的假情报。押送宋徽宗的的金军,正是在宗泽进兵北京和回师卫南的间歇,北撤到真定府。
宗泽到达卫南後,接到康王一封信,命令他暂且按兵不动,不要急於进攻开封。宗泽见到信上的一段文字说:“二圣、二后、东宫诸王北渡大河,五内殒裂,不如无生,便欲身先士卒,手刃逆胡,身膏草野,以救君父。而僚属不容,谓祖宗德泽,主上仁圣,臣民归戴,天意未改。”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惨笑,说:“好一个愿身膏草野,以救君父底九大王!”说着,又情不自禁地迸流着热泪。然而他身为副元帅,竟无在部属,甚至在儿子面前发泄感情的自由,只能独自在空房哭笑怒骂。他一人在空房来回踱步,最後又长叹一声,取过文房四宝,亲自写了一份劝进状。写完以後,又觉得言有未尽,再提笔补写了另一份谏诤的札子,然後先後派人,分两天传递济州。
轻躁的康王在特殊的环境下,经历了半年的磨练,他逐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当口不应心的两面派。他最初学会“奉命出使,不敢辞难”之类豪言,必须经常挂在嘴边,接着又学会“为救君父,虽身膏贼手,死而无憾”之类壮语,必须经常写在笔下。他对父母宗族之难,虽然内心有几分庆幸,而表面上必须装出悲痛欲绝的模样。他学会了在不同场合,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时而垂衣拱手,时而装聋作哑,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哀不自胜。诸如此类,虽然还说不上是得心应手,炉火纯青,而其长进之快,也足以使人刮目相看。这是生活给这个年轻而聪明的藩王所上的第一堂政治课。当然,他的长进也有韩公裔等人从旁指点的功劳。
康王正式得到金人立伪楚的诏书後,立即升汪伯彦为元帅,并将黄潜善召到济州。众人谁也没有奇谋妙策,无非是黄、汪两人早就主张的退避江南之策。大家最担心和害怕的,就是金军留驻开封,汪伯彦说得最为直率:“便是虏人留兵二三千,王师亦不可径攻京城,须与通使议和。”黄潜善也说:“矫激沽誉,与虏相抗,此乃负虚名而受实祸。”康王表示完全赞同,说:“虽父兄之仇,不可不报。然而度目今事力,亦可与张邦昌画江为界,暂且休兵息民,另作他图。”不料此後开封却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喜讯,确实使康王等人喜出望外。
现在是半年以来,康王心境最好的时期。面对纷至沓来的劝进状,他又接受韩公裔的提议,故作姿态,佯装谦逊辞避。他懒於自己披阅劝进状,却又将听读此类文件,当作一种娱乐和享受。虽然康王在半年之内,其实无半点功德可言,而此类文件却大多有一些词藻华丽的奉承话,如“大王孝悌通於神明,忠勇闻於中外”,“以大元帅之重,节制海内,盛德茂勋,注人耳目”,“聪明仁信,温恭勤俭,风动海内,忠孝特立,亘古所未尝有,则德孰盛於大王;克敌制胜,虑无遣策,狂虏虽炽,畏威而不敢迩,则功孰高於大王”等谀词,使他感到舒心快意。他有时令韩公裔等人宣读,然後命耿延禧当场起草回函,有时乾脆在深宅後院,搂抱着张莺哥,叫她宣读,因为在几十名女子中,唯独她有此文化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