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但现在一看,文登城还不如宁海州城。
本来就略微低矮的城墙比起宁海洲城来显得更加残破,只有东门处建有一座进深两间的老旧阁楼,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留下来的。
后世的文登区是一个人口近六十万的大区,农业、工业、畜牧业、服务业等非常繁荣,各类资源十分丰富。
不过现在王争见到的,只是坐落在平野上的这么一处又小又破的土县城。
看着靠着城门昏昏欲睡的一个卫所兵,王争方才心中的兴奋渐渐消退,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为今后提前做起打算。
文登因秦始皇东巡时“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到现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后世也是山东半岛少数几个千年古县之一。
永乐年间,由于山东地广且倭寇海盗猖獗,各卫所无法有效制止,明廷拟在山东沿海设营。
起初想做为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到了明末时已经发展成山东最大的三支兵马。
曾有人言,若是一个人掌管了这三个营,那整个山东便尽在其手。
此三营,一为即墨营,二为文登营,三则是登州营。
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的军力,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浮山、雄崖、海阳六个千户所。
文登营管辖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个卫和四个千户所;登州营管辖登州卫、莱州卫、青州卫三个卫和三个千户所。
各营中设把总、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军官,把总一般任各营营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
这样一来,山东半岛东部营、卫、所的军事体系告成,在这明代交通与信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各营能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以便于各卫、所及时策应。
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峥嵘显
↑返回顶部↑
本来就略微低矮的城墙比起宁海洲城来显得更加残破,只有东门处建有一座进深两间的老旧阁楼,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留下来的。
后世的文登区是一个人口近六十万的大区,农业、工业、畜牧业、服务业等非常繁荣,各类资源十分丰富。
不过现在王争见到的,只是坐落在平野上的这么一处又小又破的土县城。
看着靠着城门昏昏欲睡的一个卫所兵,王争方才心中的兴奋渐渐消退,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为今后提前做起打算。
文登因秦始皇东巡时“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到现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后世也是山东半岛少数几个千年古县之一。
永乐年间,由于山东地广且倭寇海盗猖獗,各卫所无法有效制止,明廷拟在山东沿海设营。
起初想做为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到了明末时已经发展成山东最大的三支兵马。
曾有人言,若是一个人掌管了这三个营,那整个山东便尽在其手。
此三营,一为即墨营,二为文登营,三则是登州营。
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的军力,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浮山、雄崖、海阳六个千户所。
文登营管辖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个卫和四个千户所;登州营管辖登州卫、莱州卫、青州卫三个卫和三个千户所。
各营中设把总、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军官,把总一般任各营营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
这样一来,山东半岛东部营、卫、所的军事体系告成,在这明代交通与信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各营能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以便于各卫、所及时策应。
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峥嵘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