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2 / 2)
这个汉室宗亲叫刘焉。刘焉,字君郎。他是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刘焉年轻时因为汉室宗亲身份,得以担任郎中一职。
后因老师祝恬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又因“贤良方正”,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呢?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借口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要任用清廉的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对刺史、太守等人权力过大感到忧虑不安,听到刘焉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批准了。这就是著名的“废史立牧”政策。
没想到,“废史立牧”政策的确抑制了刺史、太守等人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造成了一股更大的割据力量——州牧。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
如果说,刺史、太守等人还能够受到朝廷控制,而州牧就基本上不听朝廷的话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绑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废史立牧”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当时,他自告奋勇充任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心里一股激灵,马上向朝廷打报告,申请去做益州牧。结果朝廷照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在那以后,刘焉父子在益州苦心经营20多年,将益州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当中原陷入连年战乱的混乱状况时,唯独益州独善其身,基本上没有遭到战乱影响,成为一片难得的“桃花源”,连诸葛亮都忍不住赞为“民殷国富”,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战略建议。 ↑返回顶部↑
后因老师祝恬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又因“贤良方正”,被推举到朝廷做官,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呢?
188年,刘焉向汉灵帝提出了一个建议,“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借口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要任用清廉的朝廷重臣担任州牧,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对刺史、太守等人权力过大感到忧虑不安,听到刘焉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批准了。这就是著名的“废史立牧”政策。
没想到,“废史立牧”政策的确抑制了刺史、太守等人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造成了一股更大的割据力量——州牧。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
如果说,刺史、太守等人还能够受到朝廷控制,而州牧就基本上不听朝廷的话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绑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毁灭,三国割据局面的形成,都是拜刘焉“废史立牧”这四个字建议所赐。
就连提出“废史立牧”建议的刘焉本人,也成为这个政策的受益者。当时,他自告奋勇充任交州牧。走到半路上时,听到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心里一股激灵,马上向朝廷打报告,申请去做益州牧。结果朝廷照准,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为阳城侯。
在那以后,刘焉父子在益州苦心经营20多年,将益州变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当中原陷入连年战乱的混乱状况时,唯独益州独善其身,基本上没有遭到战乱影响,成为一片难得的“桃花源”,连诸葛亮都忍不住赞为“民殷国富”,向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战略建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