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1)
阅读
这家伙如此生猛,把大家吓坏了,也把孝庄太皇太后吓了一跳。康熙四年七月,是为公元1665年,孝庄太皇太后忽然决定为刚刚十二岁的康熙举行大婚。一般说来,皇帝大婚就意味着这孩子已经成年,意味着不能再拿他当小孩子看待,意味着不久就可以亲政。更加有意思的是,孝庄太皇太后一反皇后要在她老家博尔济吉特部落选的路数,指定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指定遏必隆的女儿为皇妃。其用意,显然是为了平衡四辅臣的力量,加强索尼和遏必隆对皇帝的忠诚。 此议一出,鳌拜极为愤怒,认为皇帝选后和大婚是国家大事,不应该不和辅政大臣商量,于是,上书果断反对。谁知,孝庄太皇太后主意已定,不理那一套。两个月之后便为康熙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经历过三朝风浪、自己也导演过无数风波的老太太,早已深得帝王政治、皇家威权之精髓,大约根本就没把这个粗野的武夫放在眼里。 康熙五年正月,鳌拜终于把那颗埋藏了二十多年的定时炸弹引爆了。他要求把多尔衮二十年前犯的错误纠正过来,让正白旗和镶黄旗互换圈地,将镶黄旗调回八旗右翼之首的位置。在理论上讲,鳌拜肯定没做错。 去过沈阳故宫的人,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八旗亭的排列,就会一目了然,正黄旗、镶黄旗分别是八旗左右翼之首,这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就已经确定的祖制原则。鳌拜的理由无可辩驳,非凡是打出太祖太宗的旗号,具有恢复祖制、维护皇家尊严与权益的大道理,谁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因此,当镶黄旗移文户部,要求尽快调换时,起初,“中外皆言不便”,苏克萨哈“相抗尤力”,而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也是正白旗人,他不客气地把八旗移文驳了回去。理由也很充分,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大家早已安居乐业,别这么瞎折腾。后来,鳌拜将祖制这大棍子一抡,所有的人便都只好闭嘴。索尼、遏必隆利益攸关,自然不会反对,孝庄太皇太后和皇帝也没有理由反对。于是,辅政大臣便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命户部会同直隶总督、直隶巡抚前去办理。 鳌拜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办一件正确的事情,谁都知道这是在和苏克萨哈过不去。无奈他手中拎着的那顶帽子太大,没有人能够驳回。不过,谁也不比谁傻多少。这种英雄欺人、霸王硬上弓的做法肯定很是令人讨厌。这大约是他后来被康熙皇帝拿下时,举朝相庆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去办理圈换事宜的三位大员即相当于今天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相当于华北局第一书记的直隶总督朱昌祚,相当于河北省长的直隶巡抚王登联联名上书给皇帝,希望皇帝千万要自己拿主意,明确下令停止圈换。因为,这件事牵涉面实在太大,涉及到了数十万人的生活和数百万亩土地。搞不好就会出乱子。随后,三人回到北京,并撤回办理此事的官员。 见此情形,鳌拜采用了极端强硬的措施,他下令逮捕上述三人,交刑部议罪,并判处死刑。罪名是结党抗旨,违反祖制。 十三岁的康熙皇帝见事情越闹越大,连忙召集大家开会。会上,索尼、遏必隆同意鳌拜的处置,苏克萨哈默默无语。康熙觉得这三人罪不至死,这样的判决太重了。鳌拜没管那么多,散会之后,便下令将那三个倒霉的大员绞死了。在理论上讲,鳌拜做得还是没有错。因为,此时的皇帝尚未亲政。四个辅臣有三人同意,一人不表态,应该就可以决定了。而且,他定的罪名也可以成立,“不愿迁移,迟延藐旨”,“不照所委料理,妄行具奏”。此时,鳌拜的所作所为,和中国历史上那些权臣入人以罪的做法已经没有太大的不同了。 此时,玄烨已经十三岁。这件事情给他的刺激肯定是足够大,以至于四十年后,回忆起往事,他仍然愤愤不平,认为这是鳌拜等人制造的一起冤案,认为那三个人不但不应该处死,他们根本就没有罪。一般说来,在中国,若让皇帝受到了这么大的刺激,大体上就可以预见到鳌拜未来的命运了。 ↑返回顶部↑
这家伙如此生猛,把大家吓坏了,也把孝庄太皇太后吓了一跳。康熙四年七月,是为公元1665年,孝庄太皇太后忽然决定为刚刚十二岁的康熙举行大婚。一般说来,皇帝大婚就意味着这孩子已经成年,意味着不能再拿他当小孩子看待,意味着不久就可以亲政。更加有意思的是,孝庄太皇太后一反皇后要在她老家博尔济吉特部落选的路数,指定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指定遏必隆的女儿为皇妃。其用意,显然是为了平衡四辅臣的力量,加强索尼和遏必隆对皇帝的忠诚。 此议一出,鳌拜极为愤怒,认为皇帝选后和大婚是国家大事,不应该不和辅政大臣商量,于是,上书果断反对。谁知,孝庄太皇太后主意已定,不理那一套。两个月之后便为康熙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经历过三朝风浪、自己也导演过无数风波的老太太,早已深得帝王政治、皇家威权之精髓,大约根本就没把这个粗野的武夫放在眼里。 康熙五年正月,鳌拜终于把那颗埋藏了二十多年的定时炸弹引爆了。他要求把多尔衮二十年前犯的错误纠正过来,让正白旗和镶黄旗互换圈地,将镶黄旗调回八旗右翼之首的位置。在理论上讲,鳌拜肯定没做错。 去过沈阳故宫的人,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八旗亭的排列,就会一目了然,正黄旗、镶黄旗分别是八旗左右翼之首,这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就已经确定的祖制原则。鳌拜的理由无可辩驳,非凡是打出太祖太宗的旗号,具有恢复祖制、维护皇家尊严与权益的大道理,谁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因此,当镶黄旗移文户部,要求尽快调换时,起初,“中外皆言不便”,苏克萨哈“相抗尤力”,而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也是正白旗人,他不客气地把八旗移文驳了回去。理由也很充分,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大家早已安居乐业,别这么瞎折腾。后来,鳌拜将祖制这大棍子一抡,所有的人便都只好闭嘴。索尼、遏必隆利益攸关,自然不会反对,孝庄太皇太后和皇帝也没有理由反对。于是,辅政大臣便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命户部会同直隶总督、直隶巡抚前去办理。 鳌拜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办一件正确的事情,谁都知道这是在和苏克萨哈过不去。无奈他手中拎着的那顶帽子太大,没有人能够驳回。不过,谁也不比谁傻多少。这种英雄欺人、霸王硬上弓的做法肯定很是令人讨厌。这大约是他后来被康熙皇帝拿下时,举朝相庆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去办理圈换事宜的三位大员即相当于今天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相当于华北局第一书记的直隶总督朱昌祚,相当于河北省长的直隶巡抚王登联联名上书给皇帝,希望皇帝千万要自己拿主意,明确下令停止圈换。因为,这件事牵涉面实在太大,涉及到了数十万人的生活和数百万亩土地。搞不好就会出乱子。随后,三人回到北京,并撤回办理此事的官员。 见此情形,鳌拜采用了极端强硬的措施,他下令逮捕上述三人,交刑部议罪,并判处死刑。罪名是结党抗旨,违反祖制。 十三岁的康熙皇帝见事情越闹越大,连忙召集大家开会。会上,索尼、遏必隆同意鳌拜的处置,苏克萨哈默默无语。康熙觉得这三人罪不至死,这样的判决太重了。鳌拜没管那么多,散会之后,便下令将那三个倒霉的大员绞死了。在理论上讲,鳌拜做得还是没有错。因为,此时的皇帝尚未亲政。四个辅臣有三人同意,一人不表态,应该就可以决定了。而且,他定的罪名也可以成立,“不愿迁移,迟延藐旨”,“不照所委料理,妄行具奏”。此时,鳌拜的所作所为,和中国历史上那些权臣入人以罪的做法已经没有太大的不同了。 此时,玄烨已经十三岁。这件事情给他的刺激肯定是足够大,以至于四十年后,回忆起往事,他仍然愤愤不平,认为这是鳌拜等人制造的一起冤案,认为那三个人不但不应该处死,他们根本就没有罪。一般说来,在中国,若让皇帝受到了这么大的刺激,大体上就可以预见到鳌拜未来的命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