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Page 15-----------------------

  再次,勤工俭学生们认识到,在反对和驱逐勤工俭学生上,中法反动派 的利益和步调是完全一致的。陈箓为了卖国求荣,将勤工俭学生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蓄谋已久。里昂中法大学的当事人吴敬恒、褚民谊等为了自身利益 也希望赶走勤工俭学生。法国帝国主义以其警察机关等国家机器做帮凶,对 付赤手空拳的学生。总之,法国政府、陈箓与北京政府、里昂中法大学这三 方面互相勾结,串通一气。他们都是迫害勤工俭学生的反动派。因此,必须 与中外反动派做彻底的斗争。 最后,勤工俭学生们由此认清了资产阶级的 “自由、平等、博爱”的虚 伪性,同时还认识到通往胜利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他们没有想到,号 称自由,高唱人权的法兰西,竟然用武力镇压学生,竟然出现这种无耻、卑 劣的举动。他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法兰西,是为追求光明而来的, 却仍然被邪恶、强权所左右,光明在哪里呢? 勤工俭学生们一边思索,一边总结经验。但学生们有信心,相信 “总有 一天会要成功的”。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他们没有屈服,没有颓丧,而是 准备更加英勇、机智地进行斗争。 押送学生的法轮到达香港时,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李立三等 27 人离航登岸,去了广州。陈毅与另外 77人于 1921年 11月25日抵达上海。 留在广州的27人于12月中下旬也来到上海。 在陈策和法国政府的迫害下,1921年10月28日和11月11日,又有两 批勤工俭学生被迫回国。第二批6人,第三批29人,都于12月抵上海。向 警予就是第三批回国的。 这三批勤工俭学生在上海,继续为解决生存和求学问题开展积极的呼吁 和斗争。他们据理力争,以事实为依据,向全社会揭露了中法反动派互相勾 结对他们进行的一系列迫害,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时的中 国,刚刚经历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夏日的一天,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和 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共14人,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聚会,庄严宣布中国共产 党成立了。归国的勤工俭学生面对黑暗的社会、腐败的政府,进一步意识到 肩负的救国责任的重大,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立即加 入了新生的共产党和共青团,投身于反帝反封的革命洪流。蔡和森、向警予 在党中央担任了领导工作;李立三、张昆弟、罗学瓒到铁路、矿山去从事工 人运动;陈毅先回四川想办法解救被困法国的同乡,随后去北京从事革命活 动。鲁易、吴明南下广东、海南从事军事运动。还有一些人再度赴法。如王 京歧,第二次到法国后,与周恩来一起,在旅法各界人士中积极做统一战线 工作,为革命做出了一定贡献。 里昂进军失败了,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里昂进军标志着前一阶段勤工 俭学运动的结束。对于勤工俭学生来说,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是 比勤工俭学更为迫切的事情。这一阶段勤工俭学运动的结束,标志着勤工俭 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生所进行的三大斗争,促 成了其中先进分子的新的觉醒,他们认识到建立一个战斗组织的必要性。几 个月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诞生了。从此,留法勤 工俭学运动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四、新生

  ----------------------- Page 16-----------------------

  伟大导师列宁说过: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勤工俭学 生远涉重洋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彻底改造旧中国的道路,因此 他们不仅坚持实践斗争,还必须坚持理论斗争。在一系列思想斗争过程中, 逐步了解和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最早的争论是围绕如何评价十月革命,以及怎样把十月革命的经验同改 革中国现状结合起来展开的。这一争论首先在蒙塔尔纪的湖南留学生中进 行。这些湖南留学生中有许多新民学会会员,在国内就有一定的思想和认识 基础,其中最著名的是蔡和森。蔡和森因为法语会话欠佳,便注意读报纸、 书籍和欧洲各国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知识,以提高法语能力。他还计划用一 年时间,把各国社会党各国工团队及国际共产党弄个明白。他刻苦学习马列 主义理论,到法国几个月内,就 “猛看猛译”了百余种马列主义小册子,思 想觉悟大幅度地提高。读过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他认识到打破中产阶级 的国家机关,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关的必要性。他运用列宁的这个基本理论, 严厉地批判了修正主义将中产阶级的唯理主义当作唯物史观的错误。而当时 国内的 《新青年》,还把修正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蔡和森的 见解走在时代的前列。 蔡和森还彻底批判了张君励一派的改良主义思想以及工团主义的放弃政 权思想。1920年7月上旬,新民学会法国分会把13个会员召集到蒙达尔纪, 围绕着 “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议题,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讨论。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麻烦,这次会议伪装成一次郊游。会议争论的焦点是明确而集中的:是 靠革命救国还是靠改良救国?以蔡和森为代表的革命派 “主张组织共产党, 使无产阶级专政”,方法、手段类似俄国十月革命;而以萧瑜为首的 “少数 派”主张实行改良主义,温和地革命,也就是用教育作为工具,走工会、合 作社的道路。萧瑜不承认中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只需缓慢的改革。同时罗 素的 “教育革命论”在当时也颇有市场。选择哪一种道路的争论多次发生。 有的会员就写信给国内的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毛泽东回信,明确表示坚决 支持革命派,深切赞同蔡和森的主张。他说,罗素的教育革命 “理论上说得 通,事实上做不到”。因为教育一要有钱,二要有人,三要有机关。在资本 主义世界里,现有教育都是资本家的,不可能改革。 蔡和森还对无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模式 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无产阶级专政 是 “现世界唯一制胜的方法”,主张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改造世界。在 蔡和森的努力下,蒙塔尔纪工学世界社由信奉实业救国转而信仰马列主义, 在1921年的三大斗争中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 蔡和森考虑的最多还是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主张和方法。1920年5月至 9月,他先后给毛泽东写了3封长信。他认为必须成立政党,因为他是革命 斗争的发动者、宣传者、作战部和中枢神经。他还提出建党的具体步骤,严 格挑选党员,出版党的刊物,调查国内外情况等等。这些意见,对于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都提供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蔡和森于1921年12月回国不 久即加入共产党。1922年,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 员,后来长期担任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的主编。邓小平为《蔡和森文集》 题辞: “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 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对蔡和森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继蔡和森之后,另一个留法勤工俭学的领袖是周恩来。周恩来是作为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