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重生后 第98节(4 / 7)
裴彦从回到别苑便开始大发雷霆,若非亲随阻拦,他险些当场杀人泄愤。
待冷静下来时,裴彦终于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
从南音投靠开始,裴彦便在暗中留意裴镇和东宫的动向。太子因永嘉帝受伤而担监国重任,近来的确忙的晕头转向,倒是裴镇,他从原州带来的百来兵马皆作常人打扮,将领常常出入侯府,看起来似在执行什么任务。
裴彦由此断定,裴镇应该意识到了南音的背叛,所以正在搜寻此人。
于是,裴彦开始对裴镇的人严防死守,就是避免他们来将南音带走,而根据难以所提到的情况,他也派人去东境和北境查探,奈何此事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且与古牙一战后,两地不仅加强了防守,连原本经商的胡市都被朝廷下令关闭,城内也增设许多关卡,哪怕是别州来客,也要经历重重筛查,这种情况下,实在很难查到蛛丝马迹。
计无可施,裴彦只能退而求其次,从洛阳下手。
毕竟百里氏和东方氏也因这次的天灾人祸各有获益,说不定也参与了这件事情,可没想这里也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到这里,裴彦越发觉得南音所言非虚,如此滴水不漏,分明是太子在行事后做过处理,越是完美越是显出破绽。
好在这一趟也不算一无所获,百里氏身为皇亲国戚,身份尊贵不假,可那样气派豪迈的百里府,俨然有逾制之嫌。裴彦以此发难,结果洛阳那边很快传来了消息。
据说那处被言官所诟病的府门,原先并非那样,据说多年前的旧朝曾发生战乱,皇帝东逃入洛阳,曾在那处府邸落脚,当时的洛阳行宫尚未洛城,而皇帝身边的宦官还在利用皇帝敛财,认为天子下榻之所实在寒酸,原地修个皇宫是不行了,但搞点钱重建府邸还是可以的。于是那府门便变得比寻常府邸更加宽广。
后我朝立国,这府邸也作为赏赐给了百里氏,百里氏原先也考虑过是否要重新翻修,但一来,朝廷以此作赏赐时并未觉得不妥,大约是默认了他们可以用,是个殊荣,而来这府门扩建时耗材极大,修的也十分精美,若要砸掉重新建回原来的样子,反而会有诸多浪费。
所以百里氏沿用此府门,非但不是铺张浪费,反倒是勤俭节约,更别提洛阳发灾时,刺史一马当先,带人堵水救人,别的地方发灾,都是世家贵族先走,即便避难也能有吃有喝,可这次在百里氏的带领下,世家贵族争相出人出力,这才使得洛阳的灾害很快过去。
而百里氏曾利用府门外的便利,布了临时安置的帐篷,流离失所的灾民皆聚于此,响应刺史大人共建家园的号召,如此更便于管理,分派人力时更高效有序。
于是,当洛阳百姓听说了朝廷要追究百里刺史,又从知情者口中知道这府邸的来龙去脉,纷纷上书求情,此事在朝中传开,到底没能落成处罚。
处处不顺,裴彦只能将注码下在南音身上。
↑返回顶部↑
待冷静下来时,裴彦终于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
从南音投靠开始,裴彦便在暗中留意裴镇和东宫的动向。太子因永嘉帝受伤而担监国重任,近来的确忙的晕头转向,倒是裴镇,他从原州带来的百来兵马皆作常人打扮,将领常常出入侯府,看起来似在执行什么任务。
裴彦由此断定,裴镇应该意识到了南音的背叛,所以正在搜寻此人。
于是,裴彦开始对裴镇的人严防死守,就是避免他们来将南音带走,而根据难以所提到的情况,他也派人去东境和北境查探,奈何此事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且与古牙一战后,两地不仅加强了防守,连原本经商的胡市都被朝廷下令关闭,城内也增设许多关卡,哪怕是别州来客,也要经历重重筛查,这种情况下,实在很难查到蛛丝马迹。
计无可施,裴彦只能退而求其次,从洛阳下手。
毕竟百里氏和东方氏也因这次的天灾人祸各有获益,说不定也参与了这件事情,可没想这里也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到这里,裴彦越发觉得南音所言非虚,如此滴水不漏,分明是太子在行事后做过处理,越是完美越是显出破绽。
好在这一趟也不算一无所获,百里氏身为皇亲国戚,身份尊贵不假,可那样气派豪迈的百里府,俨然有逾制之嫌。裴彦以此发难,结果洛阳那边很快传来了消息。
据说那处被言官所诟病的府门,原先并非那样,据说多年前的旧朝曾发生战乱,皇帝东逃入洛阳,曾在那处府邸落脚,当时的洛阳行宫尚未洛城,而皇帝身边的宦官还在利用皇帝敛财,认为天子下榻之所实在寒酸,原地修个皇宫是不行了,但搞点钱重建府邸还是可以的。于是那府门便变得比寻常府邸更加宽广。
后我朝立国,这府邸也作为赏赐给了百里氏,百里氏原先也考虑过是否要重新翻修,但一来,朝廷以此作赏赐时并未觉得不妥,大约是默认了他们可以用,是个殊荣,而来这府门扩建时耗材极大,修的也十分精美,若要砸掉重新建回原来的样子,反而会有诸多浪费。
所以百里氏沿用此府门,非但不是铺张浪费,反倒是勤俭节约,更别提洛阳发灾时,刺史一马当先,带人堵水救人,别的地方发灾,都是世家贵族先走,即便避难也能有吃有喝,可这次在百里氏的带领下,世家贵族争相出人出力,这才使得洛阳的灾害很快过去。
而百里氏曾利用府门外的便利,布了临时安置的帐篷,流离失所的灾民皆聚于此,响应刺史大人共建家园的号召,如此更便于管理,分派人力时更高效有序。
于是,当洛阳百姓听说了朝廷要追究百里刺史,又从知情者口中知道这府邸的来龙去脉,纷纷上书求情,此事在朝中传开,到底没能落成处罚。
处处不顺,裴彦只能将注码下在南音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