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棠 第85节(5 / 7)
可吝啬的天雨又与去岁有些不同——江南春旱自古有之,江浙之地水利发达、灌溉有道,总算能够将日子熬过去,等到夏雨来的那一天。
而中原这一场大旱,显然要比江南惨烈了许多。
此时尚未至酷暑时节,已有河道龟裂,莫说农桑,便是日常取用都变得不足起来。人们似乎已经能预料到秋时颗粒无收的惨状,边境小城开始有民众弃地而逃,沿着大河往下游而去。
许澹先前写折子便是为了尽述此事。
西北边境原本便不安定,明帝时举国力大败西韶后,轻徭薄赋,养民养了至少十年之久。如今西北垦荒不过两代,若弃地而逃,未免前功尽弃,为今之计,朝廷当尽快遣人、主持水利修筑才是。
况且他还另有一重隐忧,西韶虽败,北方三部联盟仍旧虎视眈眈,前朝国有叛乱,内耗靡费众多,虽有燕家出京镇守幽州,仍要忧虑那些游牧民族铁蹄南下之患。
但靖和五年比过去的靖和四年繁事更多,朝野上下陷入一片靡靡之中,众人忙着勾心斗角,显然无暇理睬他的奏折。
先是时,宁乐长公主病逝,后摄权揽政数年的玉太师因谋逆罪名落狱,满门皆斩。太师去后不久,帝后往谷游山狩猎,皇后忽生重病,乍然从朝野之中消失。
有心人不难猜出其中的关窍,但满朝文武哪有一人敢言?
玉太师死后,他一手提拔的边疆蒋文远在西境蠢蠢欲动,谷游山之变后,蒋文远出兵逆乱,尽得西境五城。朝中老将李逢挂帅出征,不过三个月便平了蒋文远叛乱,元旦之前,李逢班师回朝,病逝途中。
皇帝极尽哀悼,抚恤千金,封赏子侄。
这场叛乱离汴都太远,繁华富庶已久的京都一时并未受多少影响。
年末,街头巷尾流传起从前那首《假龙吟》来,有人称自己窥见满月之日,东山有真龙状流云现世,官府严查流言来处,却遇上靖秋之谏,只好无疾而终。
靖秋之谏、碎玉案、杀蝉案,诸如此类的流言,兼之从前的民谣、神迹,在民间流传越来越广。京都府终于深觉无法禁绝,只好私下告诫,不使言论流入贵人耳中。
不过皇后离宫后,皇帝纵情肆意、暴戾耽溺的一面日渐显露,敢对他说这些实话的人本就寥寥无几,他又鲜少出宫,不知内廷中是不是有人压下了巡查的禁军和亲卫,皇帝只知有流言,完全不曾想到已到了如此地步。
↑返回顶部↑
而中原这一场大旱,显然要比江南惨烈了许多。
此时尚未至酷暑时节,已有河道龟裂,莫说农桑,便是日常取用都变得不足起来。人们似乎已经能预料到秋时颗粒无收的惨状,边境小城开始有民众弃地而逃,沿着大河往下游而去。
许澹先前写折子便是为了尽述此事。
西北边境原本便不安定,明帝时举国力大败西韶后,轻徭薄赋,养民养了至少十年之久。如今西北垦荒不过两代,若弃地而逃,未免前功尽弃,为今之计,朝廷当尽快遣人、主持水利修筑才是。
况且他还另有一重隐忧,西韶虽败,北方三部联盟仍旧虎视眈眈,前朝国有叛乱,内耗靡费众多,虽有燕家出京镇守幽州,仍要忧虑那些游牧民族铁蹄南下之患。
但靖和五年比过去的靖和四年繁事更多,朝野上下陷入一片靡靡之中,众人忙着勾心斗角,显然无暇理睬他的奏折。
先是时,宁乐长公主病逝,后摄权揽政数年的玉太师因谋逆罪名落狱,满门皆斩。太师去后不久,帝后往谷游山狩猎,皇后忽生重病,乍然从朝野之中消失。
有心人不难猜出其中的关窍,但满朝文武哪有一人敢言?
玉太师死后,他一手提拔的边疆蒋文远在西境蠢蠢欲动,谷游山之变后,蒋文远出兵逆乱,尽得西境五城。朝中老将李逢挂帅出征,不过三个月便平了蒋文远叛乱,元旦之前,李逢班师回朝,病逝途中。
皇帝极尽哀悼,抚恤千金,封赏子侄。
这场叛乱离汴都太远,繁华富庶已久的京都一时并未受多少影响。
年末,街头巷尾流传起从前那首《假龙吟》来,有人称自己窥见满月之日,东山有真龙状流云现世,官府严查流言来处,却遇上靖秋之谏,只好无疾而终。
靖秋之谏、碎玉案、杀蝉案,诸如此类的流言,兼之从前的民谣、神迹,在民间流传越来越广。京都府终于深觉无法禁绝,只好私下告诫,不使言论流入贵人耳中。
不过皇后离宫后,皇帝纵情肆意、暴戾耽溺的一面日渐显露,敢对他说这些实话的人本就寥寥无几,他又鲜少出宫,不知内廷中是不是有人压下了巡查的禁军和亲卫,皇帝只知有流言,完全不曾想到已到了如此地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