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万安 第112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反过来一想,为官倒也变得简单起来:恪尽职责,遇事不要管涉及的官员是文是武,只计较对错即可;需要文武协力促成的事,谁跟自己拿架子摆谱,直接告状就行。

  什么抱团儿站队的事,想也不要想了,好处是省掉了找靠山经营人脉的时间和财力,摒除了涉险行贿受贿的嫌疑,能把这些功夫用来挣功绩以盼升迁,尤其不用担心脑袋在自己脖子上不牢靠。

  官场风气真的变了,从内阁与裴行昭每日经手的奏折便可看出,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官员们进取向上的斗志。

  张阁老笑得心满意足。

  裴行昭也觉得是意外之喜,承认自己对官场朝堂的了解还不够透彻。

  先前她以为,只有众志成城的将士才需要时时鼓舞士气,他们之外的官员最爱揣摩上意想东想西,就默认为有些话不用说得一清二楚。

  原来不是。原来谁都希望有人时不时地给自己打打气、指明前路。

  于是她做了决定:以后关乎轻重的事宜,都由内阁拟文,再由皇帝以他的名义颁发下去。

  要她总写文章,她做不来,对自己写过的东西分外嫌弃,写完再看一眼都觉尴尬。

  转眼秋意已浓,菊花争艳,桂花飘香。

  户部尚书、许彻和杨攸押送着斩获的价值两千万两的财物回京来复命。

  满朝皆为之欢欣鼓舞。要知道,之前数年来,朝廷每年的亏空不超过二百万两,六部就能跟过年似的乐一阵,如今这么一大笔财富充入国库,能解决的问题可就太多了:官员的俸禄不会被延期发放,不需加重各地百姓商贾的赋税,不需军兵一大半的精力都用来屯田养活自己……朝廷有了底气,可以依照丰年的光景维持三五年。

  在燕王、林策和宋阁老的推波助澜之下,自官场到民间,坚信这是皇帝、太后推翻祖制的福报,双月儿及诸多同病相怜之人若泉下有知,也可含笑瞑目了。

  乔尔凡的书院招募到女学生达近两百名,幸好请到的名士便有十位,不然真要因人手不足乱了阵脚。进宫复命时,她向裴行昭照实说了。

  裴行昭笑着鼓励她一番,说会让林策得空就到书院看看,能帮的就给予协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