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125节(1 / 7)
所以谢良臣便以前世初等、中等、高等学府学历为参照,再辅之以部门特考,制定了一套人才选拔模式。
且因为如今新学推广尚未完全普及,国中只学儒学的书生仍旧不少,所以谢良臣也特地让学部官员们分了文科、理科。
所谓文科即只学四书五经的学生,至于理科就不用说了,那便是各个专业都有细类化分的新学毕业生。
从小学到大学起,学部改往日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甚至会试等,全都称之为升学考试。
凡学生就读各年级,经考试合格,即可升上高年级就读,同时从初级到高级,每阶段考试难度也依次增加,如此便能筛选出合格的人才。
当然,若有人天资不凡,也可跳级,只要考试通过即可。
这次选拔考试,便是文科学院与理工科学院的学生们在取得学历证明之后,首次参加朝廷组织的选拔考试。
这次出缺的部门不少,因为谢良臣降低原本官员致仕的年纪,由原本的七十岁,下调到了六十五,再加上官员考核法的实施,每年都有不少官员会因为懈怠工作而被撸掉官职,所以朝中官员如今也开始呈年轻化。
各部门要招什么样的人,考试的卷子上便出什么题,不过虽是有差别,试卷内容有些地方也是差不多的,比如公文写作,逻辑思考能力,常识问答等等。
因为是第一届考试,所以地点选在了京城,若是举办成功,以后再由各部门甚至各地方自己组织人员选拔考试。
谢良臣巡视了文、理两处考场,发现两边考生的气氛全不一样。
文科那边,几乎与谢良臣当初参加乡试与会试差不多,书生个个都身穿儒衫长袍,头戴纶巾,写字的文具也仍是用毛笔、砚台。
而理科学生这边,因为经常涉及到验算、草图、作画等等各种解题步骤,因此大多学生所用的都是硬笔,也就是那种需要蘸墨水写的简易版钢笔。
这种笔据是由徐州一位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造出来,最开始他也只是觉得毛笔在以尺校直时画图不方便,于是便造出来自己用。
哪知同院的学生们见到了,纷纷表示愿意出钱来买,后来这位学生看到商机,便一边读书,一边对此原有的笔进行改良,最后推出市场的便是如今这些学生们在用的这种。
↑返回顶部↑
且因为如今新学推广尚未完全普及,国中只学儒学的书生仍旧不少,所以谢良臣也特地让学部官员们分了文科、理科。
所谓文科即只学四书五经的学生,至于理科就不用说了,那便是各个专业都有细类化分的新学毕业生。
从小学到大学起,学部改往日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甚至会试等,全都称之为升学考试。
凡学生就读各年级,经考试合格,即可升上高年级就读,同时从初级到高级,每阶段考试难度也依次增加,如此便能筛选出合格的人才。
当然,若有人天资不凡,也可跳级,只要考试通过即可。
这次选拔考试,便是文科学院与理工科学院的学生们在取得学历证明之后,首次参加朝廷组织的选拔考试。
这次出缺的部门不少,因为谢良臣降低原本官员致仕的年纪,由原本的七十岁,下调到了六十五,再加上官员考核法的实施,每年都有不少官员会因为懈怠工作而被撸掉官职,所以朝中官员如今也开始呈年轻化。
各部门要招什么样的人,考试的卷子上便出什么题,不过虽是有差别,试卷内容有些地方也是差不多的,比如公文写作,逻辑思考能力,常识问答等等。
因为是第一届考试,所以地点选在了京城,若是举办成功,以后再由各部门甚至各地方自己组织人员选拔考试。
谢良臣巡视了文、理两处考场,发现两边考生的气氛全不一样。
文科那边,几乎与谢良臣当初参加乡试与会试差不多,书生个个都身穿儒衫长袍,头戴纶巾,写字的文具也仍是用毛笔、砚台。
而理科学生这边,因为经常涉及到验算、草图、作画等等各种解题步骤,因此大多学生所用的都是硬笔,也就是那种需要蘸墨水写的简易版钢笔。
这种笔据是由徐州一位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造出来,最开始他也只是觉得毛笔在以尺校直时画图不方便,于是便造出来自己用。
哪知同院的学生们见到了,纷纷表示愿意出钱来买,后来这位学生看到商机,便一边读书,一边对此原有的笔进行改良,最后推出市场的便是如今这些学生们在用的这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