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

  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

  纵观整个西路格局,院落层次清晰,套院相接而不乱,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的确是读书作画的理想“仙界!”

  有史书记载:“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上古大帝认为“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文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徐福所云名山之藏,岂啻霄壤之分也哉?”加之每年帝王诸臣、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都云集山庄,将皇家藏书楼建在此地,更可以标榜天朝的文治武功。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

  阁东立文津阁碑,碑高532厘米,宽138厘米,厚58厘米。碑趺、碑身、碑首周边雕蟠螭纹和雷纹图案。正面汉文字镌《文津阁记》,背面镌《题文津阁》,东侧镌《四库收精要》,西侧镌《建由成乙未》均由第一天尊御笔亲题。阁后、碑后砌假山,前后留古松数株。

  “这才是仙家气派,这才是真正的藏书阁,与自家的那个藏书阁相比,简直就是弱爆了!”陈九一边嘟囔着,一边寻找着自己想要看的典籍。

  武道功法要看,诸子百家的野史也要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说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的又有多少?

  什么是上古先贤的名言,就是那些个说来简单,但是每个人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这就是上古诸子的精华所在。

  有了这般浓厚的底蕴,王朝想不强盛也难,难怪外族无法翻身,实力是一方面,文明底蕴也是一方面。

  第470章 灾厄神拳

  大周藏书阁是何等的丰富,诸天所有物种一一略述,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

  “天子神拳!”陈九停在一个古朴的石碑前,双足顿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