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第136节(6 / 7)
宣长赐气志昂然,“成,朕应了。”
梅长生大喜,眼睛亮得像嵌进了两颗星,“多谢陛下,那圣旨便有劳陛下了,臣这就为陛下铺绢研墨!”
皇帝从来不知梅长生也会猴急,可真算开了回眼界,眼珠微转,忽的嘿笑一声:
“别急呀,朕记得,前日朝会上工部报,汴河最近正修堰浚疏漕道。关乎运输粮米的大计,非同小可,嗯,阁老能者多劳,不如外任去督促此事。待卿回了,朕的诏书自然便给你。”
这横生的枝节在梅长生意料之外。
前一刻还精明强干的人脸上闪过一丝茫然,待他看清皇帝眼底的促狭,随即了然,无奈地拱手讨饶:“陛下体恤臣吧,去汴州督漕……短则一月才能回。”
一日也不想与她分别。
“怎么,”皇帝好脾气地眯眯眼,“阁老连一个月都不能等吗?”
他虽松了口,胸中却总有一种说出不上来的感觉,既似宽慰,又如失落,仿佛生命之中很重要的亲人将要被夺走了。
更何况,今晚从头到尾一直是梅长生在主导进程,宣长赐非得治他一治才舒坦。
至于那汴州漕运,事关国库仓廪的虚实,为他看重是真,也不算调任重臣作儿戏。
天子一言九鼎,梅长生识清时势,犹豫了几霎,也只得领旨谢恩。权当,是最后一场好事多磨吧。
告退之前,他不放心地又询请了一句:“臣斗胆,那拟旨之事……陛下请莫忘了。”
皇帝哈哈大笑,皇姑母得是多高的手腕,竟让他的股肱大臣患得患失成这模样。随即意识到自己露于形态了,少年咳了一声,矜然颔首。
看着梅长生出殿的身影,宣长赐心情大好,想了想,嘴角弯弯地踅回御书案,捻了只秋水玉杆的紫毫笔在手。
↑返回顶部↑
梅长生大喜,眼睛亮得像嵌进了两颗星,“多谢陛下,那圣旨便有劳陛下了,臣这就为陛下铺绢研墨!”
皇帝从来不知梅长生也会猴急,可真算开了回眼界,眼珠微转,忽的嘿笑一声:
“别急呀,朕记得,前日朝会上工部报,汴河最近正修堰浚疏漕道。关乎运输粮米的大计,非同小可,嗯,阁老能者多劳,不如外任去督促此事。待卿回了,朕的诏书自然便给你。”
这横生的枝节在梅长生意料之外。
前一刻还精明强干的人脸上闪过一丝茫然,待他看清皇帝眼底的促狭,随即了然,无奈地拱手讨饶:“陛下体恤臣吧,去汴州督漕……短则一月才能回。”
一日也不想与她分别。
“怎么,”皇帝好脾气地眯眯眼,“阁老连一个月都不能等吗?”
他虽松了口,胸中却总有一种说出不上来的感觉,既似宽慰,又如失落,仿佛生命之中很重要的亲人将要被夺走了。
更何况,今晚从头到尾一直是梅长生在主导进程,宣长赐非得治他一治才舒坦。
至于那汴州漕运,事关国库仓廪的虚实,为他看重是真,也不算调任重臣作儿戏。
天子一言九鼎,梅长生识清时势,犹豫了几霎,也只得领旨谢恩。权当,是最后一场好事多磨吧。
告退之前,他不放心地又询请了一句:“臣斗胆,那拟旨之事……陛下请莫忘了。”
皇帝哈哈大笑,皇姑母得是多高的手腕,竟让他的股肱大臣患得患失成这模样。随即意识到自己露于形态了,少年咳了一声,矜然颔首。
看着梅长生出殿的身影,宣长赐心情大好,想了想,嘴角弯弯地踅回御书案,捻了只秋水玉杆的紫毫笔在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