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台 第154节(2 / 7)
青唯跟着禁卫穿过三重宫门,来到玄明正华候命。宫门口的侍卫早就得了赵疏的吩咐,缴了青唯的软玉剑与随身暗器,很快放她入内。
这是青唯第一回 来到禁中,广袤的拂衣台连接着一百零八级汉白玉阶,直直通往高处的宣室殿。
青唯拾级而上,到了宣室殿门口,禁卫跟她打了个手势,带她退去一旁待命。
青唯望不见殿中,只听得殿中有人正禀报着什么。
“……这些士子起初聚在城北的一间茶舍中,起初只是为了商议如何救下被京兆府关押的蔡先生,后来不知听说了什么,开始质疑朝廷对劼北遗孤的处置……”
另一人接话道:“安置劼北遗民、开通商路复兴劼北,乃先帝上位后的第一桩政绩,在此之前,劼北先是灾荒,又是战乱,乱了不是一年两年了,朝廷的决策按说该是功大于过,可是眼下游街众人居然把劼北的苦难与长渡河一役联系在一起,说正是因为打了仗,劼北才苦上加苦。这倒也罢了,之后他们称是找到了劼北遗孤的证人,又说六年多前,先帝为了修筑洗襟台,处置过一批说真话的士人,然后把这些事件串联在一起,弄得倒真像是朝廷在掩盖什么似的!”
这时,有人似乎低声提议了什么,适才说话的人一下就急了,“解释?你倒是说说怎么解释?长渡河一役是错的,劼北遗孤遭受虐行,朝廷为了堵住天下的人的嘴,秘密处决了商人,没有把他们的罪行公布于众,数年后,先帝想要修筑洗襟台,有士人站出来说真话,先帝于是处置了他们!这才是那些人愿意相信的‘真相’!流言最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故意曲解事实!何况眼下又出了买卖名额这么大的案子,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这一番话说完,宣室殿上静了一瞬。
赵疏问:“外头可是温氏女到了?”
禁卫闻言,应了一声,立刻带着青唯进入殿中。
其时已有不少人尊称青唯为王妃,但青唯知道,她真正的身份仍是重犯,并不以王妃自居,到了殿上,跟着禁卫向赵疏叩首,“罪人温氏,见过官家。”
赵疏很快让她平身,“你提前窥破墩子的动向,警示朝廷扣押曹昆德,可是查到了什么?”
谢容与就立在陛台之下,青唯先是看了他一眼,见他点头,才如实说道:“回官家,草民查到得不多,只知道曹昆德的恩人妻儿当年惨死劼北,而曹昆德把这一切过错都归咎于顾叔……就是商人顾逢音身上、草民为了救顾逢音,这才窥破了墩子的动向。听那顾逢音说,墩子,或者说曹昆德,早在士人中安插了自己耳目,他们煽动士人情绪,连夜写下檄文,还利用学生们想要解救蔡先生的心情,透露朝廷在长渡河、包括在洗襟台的处置上有误,怂恿百姓们向朝廷讨问真相……更重要的是,墩子掳走顾逢音后,逼迫他写下了一封血书,正如适才那位大人所说,血书上,墩子把劼北遗孤的不幸,朝廷的包庇,包括洗襟台修筑之初士人们的反对,跟长渡河一役联系在了一起,加上提前备好的种种‘证据’,正是要引着众人联想另一种可能。”
带青唯进宫的禁卫道:“末将已经派人在各街巷搜捕墩子,一经发现,立刻捉拿,只是直到眼下……尚未找到墩子的踪迹。”
宫门前已然聚集了上万人,国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让墩子把这封激进的血书带到众人面前,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顶部↑
这是青唯第一回 来到禁中,广袤的拂衣台连接着一百零八级汉白玉阶,直直通往高处的宣室殿。
青唯拾级而上,到了宣室殿门口,禁卫跟她打了个手势,带她退去一旁待命。
青唯望不见殿中,只听得殿中有人正禀报着什么。
“……这些士子起初聚在城北的一间茶舍中,起初只是为了商议如何救下被京兆府关押的蔡先生,后来不知听说了什么,开始质疑朝廷对劼北遗孤的处置……”
另一人接话道:“安置劼北遗民、开通商路复兴劼北,乃先帝上位后的第一桩政绩,在此之前,劼北先是灾荒,又是战乱,乱了不是一年两年了,朝廷的决策按说该是功大于过,可是眼下游街众人居然把劼北的苦难与长渡河一役联系在一起,说正是因为打了仗,劼北才苦上加苦。这倒也罢了,之后他们称是找到了劼北遗孤的证人,又说六年多前,先帝为了修筑洗襟台,处置过一批说真话的士人,然后把这些事件串联在一起,弄得倒真像是朝廷在掩盖什么似的!”
这时,有人似乎低声提议了什么,适才说话的人一下就急了,“解释?你倒是说说怎么解释?长渡河一役是错的,劼北遗孤遭受虐行,朝廷为了堵住天下的人的嘴,秘密处决了商人,没有把他们的罪行公布于众,数年后,先帝想要修筑洗襟台,有士人站出来说真话,先帝于是处置了他们!这才是那些人愿意相信的‘真相’!流言最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故意曲解事实!何况眼下又出了买卖名额这么大的案子,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这一番话说完,宣室殿上静了一瞬。
赵疏问:“外头可是温氏女到了?”
禁卫闻言,应了一声,立刻带着青唯进入殿中。
其时已有不少人尊称青唯为王妃,但青唯知道,她真正的身份仍是重犯,并不以王妃自居,到了殿上,跟着禁卫向赵疏叩首,“罪人温氏,见过官家。”
赵疏很快让她平身,“你提前窥破墩子的动向,警示朝廷扣押曹昆德,可是查到了什么?”
谢容与就立在陛台之下,青唯先是看了他一眼,见他点头,才如实说道:“回官家,草民查到得不多,只知道曹昆德的恩人妻儿当年惨死劼北,而曹昆德把这一切过错都归咎于顾叔……就是商人顾逢音身上、草民为了救顾逢音,这才窥破了墩子的动向。听那顾逢音说,墩子,或者说曹昆德,早在士人中安插了自己耳目,他们煽动士人情绪,连夜写下檄文,还利用学生们想要解救蔡先生的心情,透露朝廷在长渡河、包括在洗襟台的处置上有误,怂恿百姓们向朝廷讨问真相……更重要的是,墩子掳走顾逢音后,逼迫他写下了一封血书,正如适才那位大人所说,血书上,墩子把劼北遗孤的不幸,朝廷的包庇,包括洗襟台修筑之初士人们的反对,跟长渡河一役联系在了一起,加上提前备好的种种‘证据’,正是要引着众人联想另一种可能。”
带青唯进宫的禁卫道:“末将已经派人在各街巷搜捕墩子,一经发现,立刻捉拿,只是直到眼下……尚未找到墩子的踪迹。”
宫门前已然聚集了上万人,国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让墩子把这封激进的血书带到众人面前,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