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婉瑜没想到赵清林对这段历史还有一些了解,要知道当时*时期的年轻人,那对这些东西都很少有人知道,对文化古迹更是没有一点基本的认知,很多宝贵的文物遗产都被烧毁破坏了,虽然赵清林说的不多,也比较含糊,但是起码说的都是正确的,“赵掌教谦虚了,你说的不错,那个倒霉鬼皇帝是李从珂。但是何氏壁却不只单单做成了天子传国玺,在王彦书中的记载,永乐帝朱棣原是镇守北平的燕王,他起兵夺取帝位后,听说‘和氏壁’被剖成三截,茅山的镇山玉印也是‘和氏壁’的一部分。所以这才将茅山的玉印调了包的。”

  “啊?三截?有这种事?”赵清林拿起手中的玉佩看了一下,突然想起来如果白婉瑜说的是真的,那肯定不会是自己手中这块。

  “如果书中记载的是真的,中间那块应该是制成了天子传国玺,方四寸,顶上镌五龙交纽,

  印面李斯镌八个篆字为‘受命于天,富寿永昌’。左边那截则做成了玉印,上面应该镌着“九老仙都君印”六个篆体阳文。而右边那截玉如何了书中也没有记载。”

  赵清林做梦也没想到,茅山掌教玉印能和天子传国玺扯上关系,难道这就是师傅跟自己说的那个天大的秘密?

  PS:祝大家周末愉快!祝大家周末愉快!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十四回 被调包的玉印

  更新时间2010-8-8 17:35:53 字数:3219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根据太监王狗儿,也就是王彦书中的记载,永乐帝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后,听到了这样一个传闻:

  据说始皇二十六年,拣选天下良工将何氏壁剖为三段,中段制成天子的传国玺,其方四寸,顶上镌五龙交纽,印面李斯镌八个篆字为“受命于天,富寿永昌”。左段制作印形,其纽直竖上有闪闪发光的两点。宋徽宗年间皇帝为褒奖茅山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要当时的茅山、龙虎、阁皂“三山鼎峙,辅化皇图”。特下诏镌刻赠赐,后来便成了茅山的镇山玉印。

  这朱棣一听说“和氏壁”被剖成三截,而茅山的镇山玉印也是“和氏壁”的一部分。当时就觉着自已是富有天下的皇帝,正所谓:“天下之财即我财,天下之宝即我宝。”茅山的镇山玉印我若取来,让精良的玉工重新镌刻之后,不就是我皇帝的珍宝、朝廷的玉玺了吗?于是,他就发下一道金牌,传下一道圣旨,派出一名能干的官员,到茅山来宣调这颗玉印进宫备用。

  明代朝廷在茅山设有“灵官”,也是正七品、正六品的官。一见金牌和圣旨,哪敢怠慢?忙备香案,跪拜接旨。听说是宣调茅山的镇山玉印,虽是一万个不情愿,谁又敢嘴上说出半个“不”字?正、副灵官只好吩咐掌印道士,捧出玉印交给钦差老爷。钦差接过玉印,心满意足地回朝复命去了。

  第二天一早,正值永乐皇帝早朝,钦差进官复旨,值班太监接过玉印奉上。永乐帝龙目一观,果然是隐隐瑞气、霞光闪闪的一颗四寸见方无理美玉精制成的玉印;再看印面,镌的却是“九老仙都君印”六个篆体阳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