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第72节(3 / 7)
第97章 婚后八零
苏榆的新家位于克市油田家属院最后排那幢楼的二楼, 对门是赵秀娟家,一楼西面是沈学忠家,一楼东面住着四个一起过来的年轻工程师, 他们几个都还没成家, 暂时居住在一套房子里。
房子的格局和京市的大同小异,卧室比以前的小,厨房倒是宽敞很多, 南北两个阳台,屋子光线很足。
趁着还没正式上班,苏榆快速把家里收拾起来, 关书记办事很体贴,房子里大件家具都不缺,床衣柜沙发桌子甚至是凳子都准备了四个, 就是款式不如之前在京市自己定做的用着舒适, 苏榆也不讲究那么多,墙壁地面全部收拾干净,又让韩尚找材料把浴室做了干湿分离,瓷砖就别想了, 全都是水泥地面。
挂上窗帘,铺上桌布,套上沙发套, 再添几个抱枕, 都是素淡的颜色,瞧着让人心情舒适。
卧室更简单, 床一铺能睡就行,跟在京市的时候差别不大,连床头摆放的闹钟都带了过来。
还有一大堆各种家用电器的零件, 苏榆自己动手组装好,根本没有韩尚插手的余地。
因为心里头压着事,苏榆暂且没心思装扮新家,这边买东西都要去五里之外的莫干镇,苏榆找英子借了自行车,和韩尚两人去了一趟镇上,一是观察镇上居民的生活情况,二是买些粮食和蔬菜。
只一天时间,家里就能开火了。
晚上吃到爸爸亲手做的牛肉面,妙妙无比的开心,她现在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白天苏榆铿铿锵锵敲的那么响都没有把她吵醒,一觉醒来正好赶上吃晚饭,从京市带过来的挂面,她自己吃了小半盆,丝毫不比男孩子少。
今天在街上碰到一个卖风干牛肉的牧民,老牧民牵着马,脸上的沟壑很深,一笑露出豁口的门牙,苏榆在他那买了一大块牛肉,回来用水泡开,和土豆一起炖了好久,即便没放任何调料只简单放了点盐,味道依旧很好。
这边的风气似乎比京市开放许多,镇上有正规的菜场和粮店,但丝毫不影响牧民在街边摆摊,其中不乏牛羊肉,看大家习以为常的样子,苏榆顿时明白,恐怕边疆的日子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艰苦。
前几年全国已经开始普及使用煤气,京市只有部分高收入职工家庭才用的起,在这边则非常便宜,家属院里每家做饭用的都是煤气,算是员工福利之一。
除了风沙多些,气候特别干燥外,总的来说,疆省油田的生活并不让人难以接受。
说是让在家歇几天,其实完全闲不住,办好了入职手续,苏榆编入韩尚的调研队伍跟着一起去了油田,赵秀娟被安排到了油田的广播室,她那个播音腔可比这边的广播员规范太多,几乎是一开嗓就瞬间吸引了许多的听众。
↑返回顶部↑
苏榆的新家位于克市油田家属院最后排那幢楼的二楼, 对门是赵秀娟家,一楼西面是沈学忠家,一楼东面住着四个一起过来的年轻工程师, 他们几个都还没成家, 暂时居住在一套房子里。
房子的格局和京市的大同小异,卧室比以前的小,厨房倒是宽敞很多, 南北两个阳台,屋子光线很足。
趁着还没正式上班,苏榆快速把家里收拾起来, 关书记办事很体贴,房子里大件家具都不缺,床衣柜沙发桌子甚至是凳子都准备了四个, 就是款式不如之前在京市自己定做的用着舒适, 苏榆也不讲究那么多,墙壁地面全部收拾干净,又让韩尚找材料把浴室做了干湿分离,瓷砖就别想了, 全都是水泥地面。
挂上窗帘,铺上桌布,套上沙发套, 再添几个抱枕, 都是素淡的颜色,瞧着让人心情舒适。
卧室更简单, 床一铺能睡就行,跟在京市的时候差别不大,连床头摆放的闹钟都带了过来。
还有一大堆各种家用电器的零件, 苏榆自己动手组装好,根本没有韩尚插手的余地。
因为心里头压着事,苏榆暂且没心思装扮新家,这边买东西都要去五里之外的莫干镇,苏榆找英子借了自行车,和韩尚两人去了一趟镇上,一是观察镇上居民的生活情况,二是买些粮食和蔬菜。
只一天时间,家里就能开火了。
晚上吃到爸爸亲手做的牛肉面,妙妙无比的开心,她现在正是能吃能睡的时候,白天苏榆铿铿锵锵敲的那么响都没有把她吵醒,一觉醒来正好赶上吃晚饭,从京市带过来的挂面,她自己吃了小半盆,丝毫不比男孩子少。
今天在街上碰到一个卖风干牛肉的牧民,老牧民牵着马,脸上的沟壑很深,一笑露出豁口的门牙,苏榆在他那买了一大块牛肉,回来用水泡开,和土豆一起炖了好久,即便没放任何调料只简单放了点盐,味道依旧很好。
这边的风气似乎比京市开放许多,镇上有正规的菜场和粮店,但丝毫不影响牧民在街边摆摊,其中不乏牛羊肉,看大家习以为常的样子,苏榆顿时明白,恐怕边疆的日子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艰苦。
前几年全国已经开始普及使用煤气,京市只有部分高收入职工家庭才用的起,在这边则非常便宜,家属院里每家做饭用的都是煤气,算是员工福利之一。
除了风沙多些,气候特别干燥外,总的来说,疆省油田的生活并不让人难以接受。
说是让在家歇几天,其实完全闲不住,办好了入职手续,苏榆编入韩尚的调研队伍跟着一起去了油田,赵秀娟被安排到了油田的广播室,她那个播音腔可比这边的广播员规范太多,几乎是一开嗓就瞬间吸引了许多的听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