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胤禛养好了伤,太子也解除了禁足,这件事,看似就这么过去了。

  实际上,了解康熙的人都知道,太子种种跋扈越权之事,已经像一根根刺一样,深深扎进了康熙的心里。只是,康熙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他心中虽对太子起了不满之意,但到底还没下定决心废太子,所以,他得注重太子这个储君在朝臣们面前的威严,不好让他颜面扫地。这也是他对太子私截贡品一事轻轻放下的原因。

  表面上看,康熙是因为信任太子,所以才这么做,可实际上,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康熙的小本本上记着呢。

  四月初,康熙接到了边关急报,噶尔丹在击溃了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后,又率军向着内蒙古地区进攻。

  在原本的历史中,噶尔丹与清廷的对抗,背后少不了沙俄的煽风点火和暗中支持,可因为琼华带来的蝴蝶效应,沙俄如今自己内部都一团乱,自然腾不出手来帮助噶尔丹,只能在精神上支持一下噶尔丹。噶尔丹进攻各部的战线拉长了,对清廷造成的损害,也没有历史中那般眼中。

  但不管怎么说,噶尔丹侵占了大清诸多领地,带来的威胁不容小觑,是清廷必须解决的一个敌人。

  对于噶尔丹此次进攻之事,康熙高度重视,他准备好好给噶尔丹一个教训,最好是趁着这次机会,彻底击溃噶尔丹,也让其他存有反心的人看到大清的强盛实力,不敢再有别的小心思。

  若是搁在几年前,康熙未必会这样信心满满,可近些年,清廷因为海上贸易的缘故,赚了不少钱财,这些钱银,极大地改善了朝廷缺钱的状况,康熙得以推行仁政,减少底下百姓们的赋税,如此一来,百姓们越发富足,也越发拥护朝廷,此为国富。

  再说军事武装方面,在朝廷通过航海贸易赚得的钱财之中,有不少被投入了改良军事武器以及提高将士们待遇上,康熙又在琼华的建议之下十分重用火器天才戴梓,戴梓在康熙的支持下,又陆陆续续研发出了不少先进的火器来,康熙下旨将戴梓研制的武器,统一配备到了军中,此为力强。

  有了这些火器,哪怕噶尔丹的部众再怎么骁勇善战,康熙和他麾下的将士们都凛然不惧!

  在后勤保障方面,清廷也没有什么问题。由于这几年风调雨顺,且朝廷又大力推广杂交水稻的缘故,大清的粮库也是前所未有的充盈,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些都是康熙对付噶尔丹的底气。

  基于这种种底气,康熙在接到前线战报之后,决定御驾亲征。由于噶尔丹以活佛自居,此战也必得由康熙亲自出征,才能够压下噶尔丹的势头。

  大阿哥在康熙询问谁愿随他出战之时,主动站了出来,铿锵有力地道:“儿臣愿随汗阿玛征战噶尔丹,诛杀逆臣贼子,弘扬我大清国威!”他向来志在沙场,渴望着立下不世功绩,来获得康熙的认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