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收到受灾省份官员的求救信后,胤禛当机立断,一面上书康熙,一面拨了一些用以应急的救济粮,快马加鞭送去了邻省。也正是因为胤禛的这项举动,导致在此次的旱灾之中,没有太多的人死去。

  受灾地的百姓们将胤禛视为救苦救难的青天大老爷,为胤禛立了长生牌,又冲着京城所在的方向跪地磕头,感谢康熙养出了这样一个好儿子来,并把他派来了这里。

  可以说,在此次之事中,胤禛大大为康熙争了脸。

  杂交水稻面世时日虽短,但其产量的上升,毋庸置疑,意味着更多百姓能够吃饱肚子。在所有潜在受益者中,胤禛推行杂交水稻的那个省份当地的百姓们对此的感受最为直观。因此,在胤禛离开那处地方回京时,周围的百姓们都依依不舍,争相送行,且还为胤禛送上了万民伞。

  这种待遇,一般只有官声极好、且为当地百姓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官在离去时,才能够享受到。胤禛一个起初在他们看来是来镀金的阿哥居然也能有这样的待遇,可见他的民心之盛。

  胤禛这次推广杂交水稻,无疑是成功的。起初,所有人都担心他一个娇生惯养的阿哥不懂农事,会糟蹋坏了上好的农田。可后来,他非但带着详实的理论知识改革了现有的稻田栽培方式,且还跟着农民们一块儿下田干活,以便对农事有更深的了解。从干活姿势生疏到熟稔,他付出了不少,但收获的更多——他得到了无数人的尊敬。

  后来,在胤禛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之时,康熙又派了不少官员借鉴了胤禛的经验,在别处推广杂交水稻。这时候,尽管推广杂交水稻之功因为其他人的参与而被分薄了,但胤禛的功劳,没有人能够忽视。

  饮水不忘挖井人,随着杂交水稻声名鹊起,不止胤禛这个最初的推广人受到了百姓们的追捧,琼华这个“收到神仙托梦而后得知杂交水稻种植仿佛”的公主,也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不少人甚至直呼她为“仙女转世”……一时之间,胤禛与琼华这对兄妹,可谓是炙手可热,红遍整个大清。

  如果说,胤禛当年离开京城时,还只是个刚刚踏入朝堂的无名小卒,除了皇子身份之外没有什么值得人称道的地方,那么现在,他功成名就,满载而归,就是朝中的一些重臣,都不敢再把他视为等闲之辈。

  朝廷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但更是个凭功劳说话的地方。用功绩在身的人,腰杆子自然要比其他人挺得直。

  这次的接风宴,胤禛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因其功劳,康熙直接封其为郡王,赐号“雍”,并暗示其已到了大婚的年龄,欲为其挑选家世、性情、容貌均出挑的女子,为其指婚,胤禛回:“一切但凭汗阿玛做主。”

  论功行赏,指婚成家,看似寻常之事,却在前朝与后宫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无他,眼下诸位阿哥之中,除了太子之外,别的阿哥们都未有封号和爵位。如今,四阿哥越过了大阿哥与三阿哥,得封郡王,大阿哥和三阿哥心里头怎么可能没有想头?太子本就在索额图的教唆之下,与四阿哥渐行渐远了,经过此番之事,自然也因四阿哥封爵之事产生了危机感。

  胤禛被册封为雍郡王,且如今身上有着如此深厚的民望,太子自然不可能心平气和到哪里去。如今,胤禛的势头如此之大,连他这个太子都要被比下去了……

  在与索额图商讨对策之时,索额图对太子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弄明白,四阿哥与佟家,究竟是个什么想法。关于这一点,咱们可用联姻来试探——我赫舍里家有一位嫡枝姑娘,刚好到了可以出阁的年龄,素日里上门来求娶之人不少,我让她父母莫要急着给她订婚。这姑娘模样、性情都是顶好的,便是做个皇子嫡福晋也是完全够格的,咱们可以将她说给四阿哥。倘若四阿哥还像以前那样,一心向着您,定会答应这桩婚事。”

  太子听闻此言,有些意动,但很快又冷静了下来:“即便四弟答应了,佟皇后和佟家也未必会答应吧?且还有汗阿玛那一关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