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穆春江有点急了,“金爷!您还把不把我当成您的学生了?您要是再这样推辞,可真伤到咱爷俩的感情了!”

  金爷见穆春江如此真心,终于答应了他,感激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穆春江高兴起来,忽然他想起一件事,于是神秘兮兮的从兜里掏出头天买的那块玉佩,拿到金爷的面前,“金爷,您看看我昨儿收的玉佩,绝对的上等货色!”

  金爷把玉佩拿在手里,仔细的观摩了一番,不置可否,然后问道:“多少钱买的?”

  “您猜!”

  “猜不出来!”

  “五块!”穆春江伸出五个指头,兴奋的说道:“是不是特值?”

  “傻小子,你上当了!这是块玻璃!连五毛钱都不值!”

  说完,金爷把玉佩拽在地上,霎时,玉佩被摔得粉碎,玻璃茬子四处飞溅……

  正文 第三十章 CB1758-5136

  通过“玻璃事件”,穆春江深深的体会到了古玩界险恶的一面,一块玻璃,竟然敢开价五百!而侃掉一百倍,五块钱,依然是上当了,可就算是以它的自身价值五毛钱成交了,那也不是收藏者想要的玉石,而是一块玻璃!这个教训使他明白了想要在古玩界混,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必须依靠自己的慧眼识别出真货、假货,断定出年代、价值,谁的眼力更胜一筹,谁就能占得先机,几块钱“淘换”到价值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真品的大有人在,这也正是古玩界颇具诱惑力的原因之一,而“看走了眼”挨人坑骗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至于自己发明的靠“诈”的方法,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交易一百次,一百次都会上当受骗。这件事激发了穆春江潜心钻研古玩知识的斗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古玩界混出一席之地,如同金爷一般满腹经纶、慧眼识金,只有肚子里有了真东西,才能不上当受骗,才能受到同行的尊重。

  天下的事就是这样,必须要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发展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有谁按着穆春江的脑袋逼着他苦学文物历史、古玩知识,他一定会誓死反抗,不仅根本学不进去,还会和逼着他学的人发生矛盾冲突,而在他自己真正对文物、古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不需要任何人督促,他就已经开始埋头苦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实践观摩,由于兴趣所至,过目不忘,长进惊人。正如当今很多孩子的家长望子成龙,逼着孩子学习各种特长,舞蹈、绘画、钢琴、朗诵……家长可谓是一片苦心,既破费,又劳累,疏不知孩子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苦学几年下来,也终究是半途而废,达芬奇、贝多芬等众多响誉世界的画家、音乐家,童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逼迫着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更没有拉着他们去上“培训班”,他们完全是出于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而不懈努力,最终成功,这难道不值得苦心的家长们思考吗?

  言归正传。穆春江在受到“玻璃事件”的残酷打击后,当晚回到家就开始翻阅《中国通史》,他准备按照金爷所教,从基本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再也不好高骛远,期望一口就吃成个胖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