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1 / 3)
因此也有比较阴谋论的猜测,暨艳是得到了孙权的背后支持,但因改革失败,最终沦为平息众怒的政治牺牲品。
第二种看法是将暨艳案和十几年后的吕壹案联系,认为这是江东士族对淮泗派的一场出击。
为啥呢,因为虽说暨艳的行为貌似是大面积、无差别地攻击所有无能官吏,但是实际上史书举的具体例子也就是“王靖”“孙邵”,这两位都是淮泗派的人物,再加上张温受到牵连,所以猜测他的打击目标主要是与士族势同水火的淮泗派。
当时小陆刚刚坐稳了都督的位置,而丞相却是淮泗派的孙邵,世家继续扩展野心、通过暨艳打击淮泗派看上去也比较合情合理。
孙权本人是比较偏向淮泗派的,这个原委复杂,暂且不提,结论是他最后逼杀暨艳是维护淮泗派的利益。
但这个说法同样也有bug,且不说孙权为何一开始放任他搞事,小陆本人就很不同意暨艳的行为,陆逊和弟弟陆瑁以及朱家的朱据都写信劝他收手,认为他的行为会招来祸患。
不管世家体系到底有没有被暨艳AOE到,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支持暨艳的肃清方案,反而早就看清他的下场,因此,这不太可能是世家对淮泗派有计划有预谋的打击。
参考史书,这两种看法都有不能解释的地方。综合看来,暨艳案本身是个人的行为,而非党争,暨艳的打击对象应该以淮泗派为主,但并不排除世家,结果是一场悲剧,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腐朽如泥淖的贵族阶级注定是以卵击石。
历史的真相已无法追寻,对暨艳的评价也各有褒贬,有人认为他是锐意改革的勇士,也有人觉得他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但最令人遗憾的是,连史书都不愿意对他书写太多,他的一切行为,都成为轻飘飘几句话,没有改变他看不惯的污浊现实,也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
第163章 暨艳案
因暨艳的弹劾, 丞相孙邵请辞了相位,近来赋闲在家。
以此“谢罪”。
一朝丞相,说辞便辞, 足见暨艳手头罪证有多大的杀伤力。但罪未定, 先自罚一手, 孙邵此举未免透出些居功以威胁的意味。
李隐舟与凌统策马来到相府。
凌家出身土莽,算不上淮泗派的核心成员, 但因父辈从周瑜、鲁肃甚久,多少也和他们打过些交道, 包括甘宁、徐盛等由孙权亲手提拔.出来的将才也都大抵如此。故而, 暨艳大刀阔斧的吏考不光遭到了士大夫子弟的阻挠, 就连出身贫寒的吴军将军亦有些怨言。
↑返回顶部↑
第二种看法是将暨艳案和十几年后的吕壹案联系,认为这是江东士族对淮泗派的一场出击。
为啥呢,因为虽说暨艳的行为貌似是大面积、无差别地攻击所有无能官吏,但是实际上史书举的具体例子也就是“王靖”“孙邵”,这两位都是淮泗派的人物,再加上张温受到牵连,所以猜测他的打击目标主要是与士族势同水火的淮泗派。
当时小陆刚刚坐稳了都督的位置,而丞相却是淮泗派的孙邵,世家继续扩展野心、通过暨艳打击淮泗派看上去也比较合情合理。
孙权本人是比较偏向淮泗派的,这个原委复杂,暂且不提,结论是他最后逼杀暨艳是维护淮泗派的利益。
但这个说法同样也有bug,且不说孙权为何一开始放任他搞事,小陆本人就很不同意暨艳的行为,陆逊和弟弟陆瑁以及朱家的朱据都写信劝他收手,认为他的行为会招来祸患。
不管世家体系到底有没有被暨艳AOE到,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支持暨艳的肃清方案,反而早就看清他的下场,因此,这不太可能是世家对淮泗派有计划有预谋的打击。
参考史书,这两种看法都有不能解释的地方。综合看来,暨艳案本身是个人的行为,而非党争,暨艳的打击对象应该以淮泗派为主,但并不排除世家,结果是一场悲剧,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腐朽如泥淖的贵族阶级注定是以卵击石。
历史的真相已无法追寻,对暨艳的评价也各有褒贬,有人认为他是锐意改革的勇士,也有人觉得他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但最令人遗憾的是,连史书都不愿意对他书写太多,他的一切行为,都成为轻飘飘几句话,没有改变他看不惯的污浊现实,也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
第163章 暨艳案
因暨艳的弹劾, 丞相孙邵请辞了相位,近来赋闲在家。
以此“谢罪”。
一朝丞相,说辞便辞, 足见暨艳手头罪证有多大的杀伤力。但罪未定, 先自罚一手, 孙邵此举未免透出些居功以威胁的意味。
李隐舟与凌统策马来到相府。
凌家出身土莽,算不上淮泗派的核心成员, 但因父辈从周瑜、鲁肃甚久,多少也和他们打过些交道, 包括甘宁、徐盛等由孙权亲手提拔.出来的将才也都大抵如此。故而, 暨艳大刀阔斧的吏考不光遭到了士大夫子弟的阻挠, 就连出身贫寒的吴军将军亦有些怨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