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3 / 3)
目前国内有一股文学理论热,后现代主义尤其是炙手可热的话题。讨论虽多,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学名著的翻译介绍,则相对滞后。译林出版社努力引进出版诸如巴思和冯内古特的作品,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时震》中译本的出版,可以使广大读者阅读到代表全新小说理念的新颖文本,也可以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范倒。冯内古特年事已高,公开宣布这部发表于一九九七年的小说是他的封笔之作。因此,将《时震》及时译出,实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对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读和翻译,译者也从中得益匪浅。原来肤浅的、理论上的、模糊的概念,由于“精读”了一个范本变得比较深刻、具体、清晰。相信读者也一定能从阅读中获益。
翻译文学作品是一种享受,有时又是一种折磨。我想很多译界同行会有同感。翻译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时震》尤其如此。小说是以聊天式的口语体写成的,各种玩笑、轶事、传闻、想像、奇谈怪论一起组合构成了一幅后现代派的文字拼贴画。小说有时语言粗朴,多用俚语俗语。有时指涉微妙,文字寓意深长。有时如新闻报道,有名有姓。有时如痴人说梦,匪夷所思。有时一本正经,严肃得叫人瞌睡。
有时异想天开,滑稽得令人喷饭。冯内古特故意为之,让文本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撞,以不协调反映杂乱无序的世界。
构思奇特、语言幽默、篇幅短小是冯内古特小说作品的三大特点。译文中要保持这种别具一格的文风,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
常说的翻译“信、达、雅”三原则中的“信”,当然包括对文风的忠实,笔者尽可能做到,该拖沓的,不让它精练,该平庸的不让它华丽。言而“达”意的要求自不必说。但是这个“雅”字(我取其字面意思)却构成了翻译《时震》的困难之一。小说中有不少骂人话和“性话语”,有的不堪入目。我想起老一辈学者贺祥麟教授在《人文主义诗人金斯堡》一文中谈到他译金斯堡《美国》一诗时的困境。诗行中有一句恶狠狠、赤裸裸的骂娘话。直译,有伤字面风雅。适度婉转,又难以确切传达诗人的极度愤怒。在《时震》的翻译中,我也同样进退维谷,只能藏一点,露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知是否有违翻译原则。
小说中有一些作者创造的新词。常用的之一是重播(rerun),指的是人们被“弹回”到过去后重新开始的生活。
这个词原指影视重新上演,再次播出,是借来的形象的转意词。其他的还有如“时震后麻木症”(PTA,一种杜撰的疾病)等。但最主要的是作为书名的“时震”(timequake)一词。在以前的介绍中,也有人译成“时间震”,从英语“地震”
(earthquake)演变而来。译成“时震”更利索一点,也能与“地震”对应。这个新词也许将来会像另一本名著书名“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一样出现在词典中,丰富人类的表达语言。 ↑返回顶部↑
翻译文学作品是一种享受,有时又是一种折磨。我想很多译界同行会有同感。翻译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时震》尤其如此。小说是以聊天式的口语体写成的,各种玩笑、轶事、传闻、想像、奇谈怪论一起组合构成了一幅后现代派的文字拼贴画。小说有时语言粗朴,多用俚语俗语。有时指涉微妙,文字寓意深长。有时如新闻报道,有名有姓。有时如痴人说梦,匪夷所思。有时一本正经,严肃得叫人瞌睡。
有时异想天开,滑稽得令人喷饭。冯内古特故意为之,让文本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撞,以不协调反映杂乱无序的世界。
构思奇特、语言幽默、篇幅短小是冯内古特小说作品的三大特点。译文中要保持这种别具一格的文风,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
常说的翻译“信、达、雅”三原则中的“信”,当然包括对文风的忠实,笔者尽可能做到,该拖沓的,不让它精练,该平庸的不让它华丽。言而“达”意的要求自不必说。但是这个“雅”字(我取其字面意思)却构成了翻译《时震》的困难之一。小说中有不少骂人话和“性话语”,有的不堪入目。我想起老一辈学者贺祥麟教授在《人文主义诗人金斯堡》一文中谈到他译金斯堡《美国》一诗时的困境。诗行中有一句恶狠狠、赤裸裸的骂娘话。直译,有伤字面风雅。适度婉转,又难以确切传达诗人的极度愤怒。在《时震》的翻译中,我也同样进退维谷,只能藏一点,露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知是否有违翻译原则。
小说中有一些作者创造的新词。常用的之一是重播(rerun),指的是人们被“弹回”到过去后重新开始的生活。
这个词原指影视重新上演,再次播出,是借来的形象的转意词。其他的还有如“时震后麻木症”(PTA,一种杜撰的疾病)等。但最主要的是作为书名的“时震”(timequake)一词。在以前的介绍中,也有人译成“时间震”,从英语“地震”
(earthquake)演变而来。译成“时震”更利索一点,也能与“地震”对应。这个新词也许将来会像另一本名著书名“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一样出现在词典中,丰富人类的表达语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