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二十年前台湾的鉴识科学,还没有能力做好枪枝射击的火药反应。

  所谓的火药反应,就是枪枝击发时,会产生烧灼的气焰、烟屑和火药粒子,瞬间喷发、散布在枪枝的四周。握着枪柄的双手、袖口以及附近的物体等,则将附着了这些人眼看不见的残迹。

  枪击残迹的成分相当复杂,主要包含了底火触媒的铅化合物、火药原料的硝化纤维、以及来自枪管的铜、锌类金属物质。只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化学试剂,就可以让枪击残迹中的硝酸或亚硝酸成分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让枪击残迹呈现出来,以确定其散布状态。

  这不仅可以确认扣扳机的人是谁,还可以研判枪口的位置和距离,有助于凶手的身分锁定,以及弹道的比对。

  由于当时并没有这一类的化学试剂可供检验之用,判断枪击状态的方式仅能借着简单的目测,观察尸体伤口附近的衣物,是否有火药燃烧的痕迹。

  高大成最先注意到的,是徐世光的制服打开了两颗钮扣,让里头的内衣露出来。普遍说来,这种状况若非有人蓄意所为,尸体的死因通常是自杀。伪装自杀的行凶者,很少会替被害人打开钮扣再开枪。

  至于自杀者为何会有这种打开钮扣的举动?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临死之前,通常都会有某种“洁癖”——希望衣着干净、希望死状平和。而保持外衣的完整,也正是属于这类洁癖。

  在充满血液污渍的白色内衣上,可以看见心脏正上方,留着一块圆形的黑色洞口。这是内衣的弹痕。从弹痕可以观察出,上头只看得到“污痕轮”。

  枪击事件发生后,在死者身上的伤口,可以根据弹痕状况的不同,判断出子弹射击之际,枪口距离身体的位置。

  如果只能找到污痕轮,即表示枪口在射击之时,是紧紧贴着身体的,称之为“接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枪管抵住身体,因此会在弹孔的外环烧出一小圈黑褐色的圆形污痕轮。

  另外,倘使枪口在射击时并没有紧触身体,而是在非常近的距离内发射,称之为“近射”,则不会出现污痕轮,反而会出现“挫灭轮”。这是枪口射击时瞬间发火,在体表燃烧所产生的,范围比污痕轮略大,颜色呈红黑色。

  另外,如果火药向前喷出的情况较为明显,则会在挫灭轮之外围,同时产生一块面积更大的“火药轮”,呈现残粒状,是硝烟、炭末及火药粉屑接触体表而造成。

  自杀的情况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接射。既然希望一枪毙命,当然就希望命中要害。所以,自杀者会以接射的方式,来确定子弹绝对不会打偏。

  在很少数的案例中,会在举枪自尽的尸体上,发现近射的现象。这是因为自杀者在扣下扳机的瞬间用力过猛,导致枪口偏移开来,没有紧靠身体的结果。

  也就是说,徐世光自杀的可能性确实非常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