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如果你到了九泉之下,见到了我娘,跟她说,阿宁很好,遇见了很好的人,待我也很好,我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我们会幸福一辈子的。”那语气那模样,就好像是小女儿在跟母亲撒娇一样,不过那句话说完,就又敛了神色:“还是算了吧,你也遇不见我娘,有什么话还是我自己说吧。”
“就是遇见了,我娘她也不愿意见你,你这辈子注定了就是孤家寡人,死了也是孤魂野鬼!”
床上的人呼吸瞬间急促了许多,然后一口气没有喘上来,卡在喉咙里,咽了气。
第66章
看着那双临终前也没有合上的眼睛, 睢宁忽然就觉得心里一阵的抽痛,下意识地按住了心口,明明她不应该觉得难过的, 可心口压着的痛意让她没办法忽略那种感觉, 快切迅速的情感让她一时间都没办法分辨,等意识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清瑾搂在了怀里, 替她擦去了脸上的湿润。
眼泪掉落得猝不及防, 睢宁吸了吸鼻子, 抵着清瑾的肩膀没有说话。
那种感情是十分矛盾的, 毫无疑问她是恨的, 在幽禁的日子里, 也是这恨意支撑着她一路走到现在, 可当这人临终前不甘心地瞪着她的时候,睢宁的感情就散了,乱七八糟连她自己都无法去分辨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好像是一瞬间恨意就没有落脚点,人已经死了,过往便如云烟一般消散,没有了就是没有了,连心里的感觉都是空落落的。
清瑾拍着她的肩膀,哄了睢宁许久,等睢宁情绪稳当一些之后, 才将楚昭帝病逝的消息发了出去, 先帝临终前留下遗旨,再加上那道多年前关于天命之人的批命, 又有大祭司从旁协助,睢宁终于名正言顺登上了帝位, 成为了号令天下的女帝。
在清瑾的前期准备已经大肆宣扬之下,睢宁天命之人已经深入民心,朝中有清瑾辅佐,百姓中睢宁有口碑,得到大家的认可,由于前期的铺垫工作做得比较周全,睢宁登基称帝的过程远比她以为得还要再简单一点儿。
基本上就没有受到什么阻拦,当她终于穿上特意为她精心制作的朝服立在大殿之内,接受百官朝贺的时候,那颗还飘荡的心终于是彻底踏踏实实落了下来,落到了实处上,她的名字将留在史书上,此刻起,她要担起的,不再仅仅是她自己的人生,还要担负起天下黎民与苍生的希望,更不能让对她寄予了希望的清瑾失望,她会努力做到最好,成为一代传奇。
立女帝,改年号千秋,神殿大祭司清瑾佐政,二人执手共创辉煌盛世,开一代先河。
千秋二年的时候,朝中诸位大臣就发现,他们的这位女帝还真是不一般,首先一个就是勤奋,从前那么多帝王,没一个像她这样的,哪怕是朝中大臣都休沐了,女帝还要批折子,下来走访民情,关心百姓衣食住行,完全拿自己当老百姓家里的女儿一样,愿意跟老人家们唠唠家常说说话,将黎民百姓实打实放在了心坎上,知道体察民情,也知道民生疾苦,更知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知道时刻警醒自己。
其次,十分节俭。主要表现在女帝没有那么多铺张浪费的习惯,也不修建什么行宫别苑之类的,再加上也没有后宫的问题,偌大一个皇宫的开支每年都在减少,据说内宫里那些年轻的宫女都已经放出宫了,留下来的都是年纪偏大,到了宫外没有谋生之路的,十分仁慈和善,削减后宫开支自己也十分节俭,从前大肆修建的那些个行宫别苑的也只留了两三个常去的,余下的那些或者是赏赐个功勋大臣以示功德,或者就干脆直接大开门户,风光好的时候让百姓能过来观赏行宫景色,名义上是与民同乐,实际上也间接带动了民间经济的发展,给商贾制造了发展的契机。
再一个就是朝中风纪的整顿,在女帝的带领下,朝中大臣也开始了节俭之风,而且要将百姓放在心里第一位,从前那些个什么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的到现如今根本就不管用,女帝是不看这些的,只看你政绩考核,看你年终绩效,看你风评,从老百姓的口中去判断你这个官做得好不好,好就有奖励,不好那就换人做,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朝中风气正了,在百姓中间的口碑也就好了,女帝的声望也一日日起来,便更加坐实了这个天命,上下都十分满意。
↑返回顶部↑
“就是遇见了,我娘她也不愿意见你,你这辈子注定了就是孤家寡人,死了也是孤魂野鬼!”
床上的人呼吸瞬间急促了许多,然后一口气没有喘上来,卡在喉咙里,咽了气。
第66章
看着那双临终前也没有合上的眼睛, 睢宁忽然就觉得心里一阵的抽痛,下意识地按住了心口,明明她不应该觉得难过的, 可心口压着的痛意让她没办法忽略那种感觉, 快切迅速的情感让她一时间都没办法分辨,等意识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清瑾搂在了怀里, 替她擦去了脸上的湿润。
眼泪掉落得猝不及防, 睢宁吸了吸鼻子, 抵着清瑾的肩膀没有说话。
那种感情是十分矛盾的, 毫无疑问她是恨的, 在幽禁的日子里, 也是这恨意支撑着她一路走到现在, 可当这人临终前不甘心地瞪着她的时候,睢宁的感情就散了,乱七八糟连她自己都无法去分辨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好像是一瞬间恨意就没有落脚点,人已经死了,过往便如云烟一般消散,没有了就是没有了,连心里的感觉都是空落落的。
清瑾拍着她的肩膀,哄了睢宁许久,等睢宁情绪稳当一些之后, 才将楚昭帝病逝的消息发了出去, 先帝临终前留下遗旨,再加上那道多年前关于天命之人的批命, 又有大祭司从旁协助,睢宁终于名正言顺登上了帝位, 成为了号令天下的女帝。
在清瑾的前期准备已经大肆宣扬之下,睢宁天命之人已经深入民心,朝中有清瑾辅佐,百姓中睢宁有口碑,得到大家的认可,由于前期的铺垫工作做得比较周全,睢宁登基称帝的过程远比她以为得还要再简单一点儿。
基本上就没有受到什么阻拦,当她终于穿上特意为她精心制作的朝服立在大殿之内,接受百官朝贺的时候,那颗还飘荡的心终于是彻底踏踏实实落了下来,落到了实处上,她的名字将留在史书上,此刻起,她要担起的,不再仅仅是她自己的人生,还要担负起天下黎民与苍生的希望,更不能让对她寄予了希望的清瑾失望,她会努力做到最好,成为一代传奇。
立女帝,改年号千秋,神殿大祭司清瑾佐政,二人执手共创辉煌盛世,开一代先河。
千秋二年的时候,朝中诸位大臣就发现,他们的这位女帝还真是不一般,首先一个就是勤奋,从前那么多帝王,没一个像她这样的,哪怕是朝中大臣都休沐了,女帝还要批折子,下来走访民情,关心百姓衣食住行,完全拿自己当老百姓家里的女儿一样,愿意跟老人家们唠唠家常说说话,将黎民百姓实打实放在了心坎上,知道体察民情,也知道民生疾苦,更知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知道时刻警醒自己。
其次,十分节俭。主要表现在女帝没有那么多铺张浪费的习惯,也不修建什么行宫别苑之类的,再加上也没有后宫的问题,偌大一个皇宫的开支每年都在减少,据说内宫里那些年轻的宫女都已经放出宫了,留下来的都是年纪偏大,到了宫外没有谋生之路的,十分仁慈和善,削减后宫开支自己也十分节俭,从前大肆修建的那些个行宫别苑的也只留了两三个常去的,余下的那些或者是赏赐个功勋大臣以示功德,或者就干脆直接大开门户,风光好的时候让百姓能过来观赏行宫景色,名义上是与民同乐,实际上也间接带动了民间经济的发展,给商贾制造了发展的契机。
再一个就是朝中风纪的整顿,在女帝的带领下,朝中大臣也开始了节俭之风,而且要将百姓放在心里第一位,从前那些个什么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的到现如今根本就不管用,女帝是不看这些的,只看你政绩考核,看你年终绩效,看你风评,从老百姓的口中去判断你这个官做得好不好,好就有奖励,不好那就换人做,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朝中风气正了,在百姓中间的口碑也就好了,女帝的声望也一日日起来,便更加坐实了这个天命,上下都十分满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