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2 / 3)
做完这些,先帝心安地咽了气。
那种感觉该如何形容呢,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恩怨在此了了,却并不快意。
他也无法将这份仇恨转移到成康帝身上,让它再延续下去。
他与成康帝自幼相识,一起共过诸般患难,即便在初初得知先帝乃杀父仇人之时,他也未曾想过要报复他的儿子。同样,他一直以来的信念也只有手刃仇人,并未想过要夺回本该属于他父亲的皇位。
平心而论,成康帝比他更适合做一国之君,所以最后,他在成康帝面前,烧了那两封足以改变整个大显朝堂的圣旨,只身出宫,奔赴北地,仿佛只有在战场奋勇杀敌,他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听江绪讲完这个自太宗朝开始的故事,已近五更。
明檀也不知是一时无法消化还是怎的,过了许久都未出声。
不过她终是明白了,为何许多时候江绪的态度都已稍显冒犯,成康帝还能无条件包容并予以信任。
这份信任不仅源于自小长大的情分与危难与共的情谊,还源于愧疚,更源于,他拱手相让的皇位。
一个连名正言顺继承大统都干脆放弃的人,又怎屑处心积虑谋权篡位?
-
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不知不觉,又至一年清明,明檀与白敏敏周静婉,并着六公主还有沈画,相约带上夫君去郊外游玩赏花。
江绪难得给面,应下了此事。
他们所去之处熟悉又陌生,正是当年被一把大火夷为平地的寒烟寺旧址。如今在这平地上起了间书院,林间鸟叫啁啾,书声清晰朗朗。
明檀与江绪被分配了去溪边取水的活计,一路走往溪边,明檀不时望向书院,又雀跃地同江绪说起:“对了夫君,哥哥来信说,桐港今春也开了一家书院,收了五十余人进学呢。”
↑返回顶部↑
那种感觉该如何形容呢,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恩怨在此了了,却并不快意。
他也无法将这份仇恨转移到成康帝身上,让它再延续下去。
他与成康帝自幼相识,一起共过诸般患难,即便在初初得知先帝乃杀父仇人之时,他也未曾想过要报复他的儿子。同样,他一直以来的信念也只有手刃仇人,并未想过要夺回本该属于他父亲的皇位。
平心而论,成康帝比他更适合做一国之君,所以最后,他在成康帝面前,烧了那两封足以改变整个大显朝堂的圣旨,只身出宫,奔赴北地,仿佛只有在战场奋勇杀敌,他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听江绪讲完这个自太宗朝开始的故事,已近五更。
明檀也不知是一时无法消化还是怎的,过了许久都未出声。
不过她终是明白了,为何许多时候江绪的态度都已稍显冒犯,成康帝还能无条件包容并予以信任。
这份信任不仅源于自小长大的情分与危难与共的情谊,还源于愧疚,更源于,他拱手相让的皇位。
一个连名正言顺继承大统都干脆放弃的人,又怎屑处心积虑谋权篡位?
-
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不知不觉,又至一年清明,明檀与白敏敏周静婉,并着六公主还有沈画,相约带上夫君去郊外游玩赏花。
江绪难得给面,应下了此事。
他们所去之处熟悉又陌生,正是当年被一把大火夷为平地的寒烟寺旧址。如今在这平地上起了间书院,林间鸟叫啁啾,书声清晰朗朗。
明檀与江绪被分配了去溪边取水的活计,一路走往溪边,明檀不时望向书院,又雀跃地同江绪说起:“对了夫君,哥哥来信说,桐港今春也开了一家书院,收了五十余人进学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