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4 / 7)
可是若一问三不知,清河看着褚蒜子焦虑的目光,又有些于心不忍,直言说道:“明帝,成帝和康帝都是大晋三代明君,成帝五岁继位,二十三而亡,康帝二十岁继位,二十二岁而亡,太后只需延续这三位帝王定的国策便是,不反复折腾就可以了。”
成帝和康帝还没做完的事情就是土断,南北户籍归一,这需要时间。
于是褚蒜子继续命桓温主持土断,南北融为一体,增加国家税收和兵源。
除了继续支持桓温搞土断,褚蒜子并没有像历代摄政的皇后或者太后那样用手中权力来提拔娘家褚家,而是重用了她的舅舅家、也就是母亲谢真石的娘家——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都住在乌衣巷,是邻居。褚蒜子的舅舅谢尚都深受王导的喜爱,王导在时,一直悉心培养谢尚,而且还支持谢尚把小自己二十岁、跟过王敦、明帝、阮孚的传奇女子宋袆纳为侍妾,认为谢尚会成为阮孚,王敦那样的大人物。
谢尚长的好看,文能清谈应酬,武能打仗,外甥女褚蒜子当了摄政太后,谢尚都督四州县军事,成为征西将军。
除了谢尚,陈郡谢氏的谢万等人也纷纷得到提拔,成为朝中大臣。
谢家这几年频频和邻居琅琊王氏通婚,除了嫁给王凝之的才女谢道韫,谢尚的女儿也嫁到了琅琊王氏。
王家是老牌贵族,谢家是新兴家族,两家因师承和姻亲关系牢牢绑在一起,这样一来,琅琊王氏也成为摄政太后褚蒜子的支持者。
因褚蒜子的关系,陈郡谢氏从三流士族一举跨入了和琅琊王氏并列的大晋顶级士族行列,一时家族子弟人才辈出,代代人都优秀,且家族子弟颜值都直逼有“琳琅满目”之称的琅琊王氏。
谢家里有个叫做谢安的族人,一直跟王羲之在会稽郡隐居,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他就在这次著名的雅集上。
谢安一直拒绝做官,在会稽郡和王羲之活的潇潇洒洒,他虽不当官,但是名声和学问是谢家最高的,深受名士们追捧,谢安有鼻炎,因而说话时鼻音重,语音低沉,显得气质深沉,很多读书人就故意捏着鼻子学他读诗,久而久之,这种奇怪的发音就叫做“洛下书生”。
康帝死后,谢安也回家一趟,给谢家弟子讲授学问,看到济济一堂的族人,问道:“我们谢家人人才辈出,当官的人也有很多,为什么还要刻苦学习,让自己变得优秀呢?”
一个才刚刚启蒙的男童谢玄答道:“就像芝兰玉树这种美好的东西,人们总希望把这些栽种在自家庭院里一样。”
谢安听了,拍手叫绝,从此“芝兰玉树”传为佳话,也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才貌双全的男子,和琅琊王氏的“琳琅满目”相配。
↑返回顶部↑
成帝和康帝还没做完的事情就是土断,南北户籍归一,这需要时间。
于是褚蒜子继续命桓温主持土断,南北融为一体,增加国家税收和兵源。
除了继续支持桓温搞土断,褚蒜子并没有像历代摄政的皇后或者太后那样用手中权力来提拔娘家褚家,而是重用了她的舅舅家、也就是母亲谢真石的娘家——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都住在乌衣巷,是邻居。褚蒜子的舅舅谢尚都深受王导的喜爱,王导在时,一直悉心培养谢尚,而且还支持谢尚把小自己二十岁、跟过王敦、明帝、阮孚的传奇女子宋袆纳为侍妾,认为谢尚会成为阮孚,王敦那样的大人物。
谢尚长的好看,文能清谈应酬,武能打仗,外甥女褚蒜子当了摄政太后,谢尚都督四州县军事,成为征西将军。
除了谢尚,陈郡谢氏的谢万等人也纷纷得到提拔,成为朝中大臣。
谢家这几年频频和邻居琅琊王氏通婚,除了嫁给王凝之的才女谢道韫,谢尚的女儿也嫁到了琅琊王氏。
王家是老牌贵族,谢家是新兴家族,两家因师承和姻亲关系牢牢绑在一起,这样一来,琅琊王氏也成为摄政太后褚蒜子的支持者。
因褚蒜子的关系,陈郡谢氏从三流士族一举跨入了和琅琊王氏并列的大晋顶级士族行列,一时家族子弟人才辈出,代代人都优秀,且家族子弟颜值都直逼有“琳琅满目”之称的琅琊王氏。
谢家里有个叫做谢安的族人,一直跟王羲之在会稽郡隐居,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他就在这次著名的雅集上。
谢安一直拒绝做官,在会稽郡和王羲之活的潇潇洒洒,他虽不当官,但是名声和学问是谢家最高的,深受名士们追捧,谢安有鼻炎,因而说话时鼻音重,语音低沉,显得气质深沉,很多读书人就故意捏着鼻子学他读诗,久而久之,这种奇怪的发音就叫做“洛下书生”。
康帝死后,谢安也回家一趟,给谢家弟子讲授学问,看到济济一堂的族人,问道:“我们谢家人人才辈出,当官的人也有很多,为什么还要刻苦学习,让自己变得优秀呢?”
一个才刚刚启蒙的男童谢玄答道:“就像芝兰玉树这种美好的东西,人们总希望把这些栽种在自家庭院里一样。”
谢安听了,拍手叫绝,从此“芝兰玉树”传为佳话,也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才貌双全的男子,和琅琊王氏的“琳琅满目”相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