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1 / 7)
实际上是郑和下西洋是了大明开拓官营海外贸易、云南不是宝石,交趾不为采金珠,都是为了扩宽西南疆土,防止交趾再次割裂出去,去撒马尔罕也不是为了马匹,是为了西北边疆安全,以攻为守。
而现在,洪熙帝要放弃大明海外贸易、放弃叛乱不断的交趾、同时不再发动军队出征,国防策略从攻击改为防守了!
太子朱瞻基久久不得平静,他自幼跟随太宗皇帝北伐,耳提面命的得到皇爷爷的指点,深受太宗皇帝的影响,无论下西洋、征交趾、亲征漠北,还是迁都,以及开辟大运河,朱瞻基是认同这些做法的。
他觉得太宗皇帝的功绩足以成为千古明君,并以此为偶像,希望将来成为皇爷爷这样的盖世雄主。
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一登基,立马就将太宗皇帝的治国策略全部毁掉了。
朱瞻基热血沸腾,恨不得将诏书撕毁。
这时,洪熙帝身边的太监来请,说有事和太子商议。
乾清宫,洪熙帝问太子:“你对朕的登极诏书三十五条有何意见?你我父子,畅所欲言便是,你在太宗皇帝膝下长大,深谙治国之术,你的意见对朕很重要。”
来时朱瞻基还热血沸腾,有一肚子话要说,反驳三十五条,这时看着龙椅上的父亲,耳边响起母亲张皇后的叮嘱:“以后……立场一定要和太子保持一致,他是你父亲。”
朱瞻基心想,父亲是怎么熬过二十一年的?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心里如何反感,遭遇何种磨难和为难,立场都和太宗皇帝保持一致,从来不忤逆太宗皇帝,由此,才得以战胜了汉王和赵王两个战功累累的亲弟弟,和皇帝的猜忌,最终顺利登基。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父亲,走他走的路,父亲是摸石头过河,我按照他的足迹走一遍即可。
所以,朱瞻基将一肚子反对的话吞进去,说道:“儿臣觉得三十五条皆是爱民务实,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皇上圣明。”
“很好。”洪熙帝点点头,“既然如此,太子就替朕跑一趟,要郑和太监去守备南京吧,他如今年纪也大了,受不住海上风浪,北京气候干燥寒冷,他也不适应这里,就让他回南京颐养天年。”
郑和太监是二十四监之首掌印太监,如今一天朝天子一朝臣,郑和太监才华再高,洪熙帝万不敢再留太宗皇帝的忠臣在宫中,正好找个借口打发郑和。
这种得罪的人的事情,交给太子去做。
↑返回顶部↑
而现在,洪熙帝要放弃大明海外贸易、放弃叛乱不断的交趾、同时不再发动军队出征,国防策略从攻击改为防守了!
太子朱瞻基久久不得平静,他自幼跟随太宗皇帝北伐,耳提面命的得到皇爷爷的指点,深受太宗皇帝的影响,无论下西洋、征交趾、亲征漠北,还是迁都,以及开辟大运河,朱瞻基是认同这些做法的。
他觉得太宗皇帝的功绩足以成为千古明君,并以此为偶像,希望将来成为皇爷爷这样的盖世雄主。
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一登基,立马就将太宗皇帝的治国策略全部毁掉了。
朱瞻基热血沸腾,恨不得将诏书撕毁。
这时,洪熙帝身边的太监来请,说有事和太子商议。
乾清宫,洪熙帝问太子:“你对朕的登极诏书三十五条有何意见?你我父子,畅所欲言便是,你在太宗皇帝膝下长大,深谙治国之术,你的意见对朕很重要。”
来时朱瞻基还热血沸腾,有一肚子话要说,反驳三十五条,这时看着龙椅上的父亲,耳边响起母亲张皇后的叮嘱:“以后……立场一定要和太子保持一致,他是你父亲。”
朱瞻基心想,父亲是怎么熬过二十一年的?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心里如何反感,遭遇何种磨难和为难,立场都和太宗皇帝保持一致,从来不忤逆太宗皇帝,由此,才得以战胜了汉王和赵王两个战功累累的亲弟弟,和皇帝的猜忌,最终顺利登基。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习父亲,走他走的路,父亲是摸石头过河,我按照他的足迹走一遍即可。
所以,朱瞻基将一肚子反对的话吞进去,说道:“儿臣觉得三十五条皆是爱民务实,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皇上圣明。”
“很好。”洪熙帝点点头,“既然如此,太子就替朕跑一趟,要郑和太监去守备南京吧,他如今年纪也大了,受不住海上风浪,北京气候干燥寒冷,他也不适应这里,就让他回南京颐养天年。”
郑和太监是二十四监之首掌印太监,如今一天朝天子一朝臣,郑和太监才华再高,洪熙帝万不敢再留太宗皇帝的忠臣在宫中,正好找个借口打发郑和。
这种得罪的人的事情,交给太子去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