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5 / 7)
下面诸王才离京就藩不久,规制尚在,他封藩的典仪倒不费多少工夫。而后内阁与六部堂上官便共议起将士封赏、抚恤、旌表、遣散募兵等事:这其中所需银两虽多,但户部、备着支应十五万将士入草原逐虏的粮饷,可将这笔银子挪来使用。
这几桩大事办成之后,朝廷上下又议起在草原新边界处修建军镇屯堡,绘制地图,择水草丰美之地筑城,迁内地百姓移居屯田,安置虏酋部中俘获的男女丁口……
满朝上下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休沐日恨不得都留在公署做事。
但在翰林、都察二院中,却有两个本该与同僚一般忙着草拟诏书、监察百官的人悄悄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不加班加点投入工作,反而提交上了两封请辞的折子。
只是他们二人年纪既轻,官位又高,又是实打实的能臣干才,中流砥柱,哪方面看来都不该致仕。何况当今世道就以出仕为贵,勘矿的都是役隶、矿工之类,若直说他们要辞官归隐,到各地勘探……只怕朝野内外挽留贤臣的声浪太高,圣上被人劝动,不肯批他们的折子。
方便起见,两人奏折上都祭出了儒家最不能拒绝的理由——忠孝。
圣上先已被太子说服,三位阁老中有两位是他们的老师,早早被学生通了气,知道他们为的是大郑江山千秋万载之利,再怎么替他们可惜也不忍阻拦。是以他们那两封致仕的奏书递上不久,便顺顺当当地批了下来。
批的却不是致仕,而是冠带闲住。
比致仕的待遇更好,保留原职不变,相当于现代人停薪留职。
且因这些日子恰在西北大捷,朝廷要为其中功臣计功请赏的当口,他们又是曾有供应粮草、军械、献神器、巡视边关之功的,朝廷为酬他们的功劳,冠带闲住时也如常给支薪俸。桓凌又有个永宁侯的爵位,有爵禄年年发放。也就是说,他们卸任后就要开始无限期带薪休假……
太子妹夫真靠得住!
两位座师对他们太好了!
当今圣上真是心怀苍生的明君!
宋时在翰林院里的接的旨,接旨之后激动得险些当场扔下工作奔去都察院,跟桓凌共享这好消息。不过他手头还有几份嘉奖将士的敕书还没拟好,英雄的事不可耽搁,他接旨之后还是强行平复心态,回到值房把自己该写的东西写完。
就算辞职,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返回顶部↑
这几桩大事办成之后,朝廷上下又议起在草原新边界处修建军镇屯堡,绘制地图,择水草丰美之地筑城,迁内地百姓移居屯田,安置虏酋部中俘获的男女丁口……
满朝上下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休沐日恨不得都留在公署做事。
但在翰林、都察二院中,却有两个本该与同僚一般忙着草拟诏书、监察百官的人悄悄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不加班加点投入工作,反而提交上了两封请辞的折子。
只是他们二人年纪既轻,官位又高,又是实打实的能臣干才,中流砥柱,哪方面看来都不该致仕。何况当今世道就以出仕为贵,勘矿的都是役隶、矿工之类,若直说他们要辞官归隐,到各地勘探……只怕朝野内外挽留贤臣的声浪太高,圣上被人劝动,不肯批他们的折子。
方便起见,两人奏折上都祭出了儒家最不能拒绝的理由——忠孝。
圣上先已被太子说服,三位阁老中有两位是他们的老师,早早被学生通了气,知道他们为的是大郑江山千秋万载之利,再怎么替他们可惜也不忍阻拦。是以他们那两封致仕的奏书递上不久,便顺顺当当地批了下来。
批的却不是致仕,而是冠带闲住。
比致仕的待遇更好,保留原职不变,相当于现代人停薪留职。
且因这些日子恰在西北大捷,朝廷要为其中功臣计功请赏的当口,他们又是曾有供应粮草、军械、献神器、巡视边关之功的,朝廷为酬他们的功劳,冠带闲住时也如常给支薪俸。桓凌又有个永宁侯的爵位,有爵禄年年发放。也就是说,他们卸任后就要开始无限期带薪休假……
太子妹夫真靠得住!
两位座师对他们太好了!
当今圣上真是心怀苍生的明君!
宋时在翰林院里的接的旨,接旨之后激动得险些当场扔下工作奔去都察院,跟桓凌共享这好消息。不过他手头还有几份嘉奖将士的敕书还没拟好,英雄的事不可耽搁,他接旨之后还是强行平复心态,回到值房把自己该写的东西写完。
就算辞职,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