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4)
陆青停住手,盯着他注视了一阵,而后说:“你这机运为节卦,为欲所牵,求通反梗。无事生事,其变莫测。若欲解此节,清明近午,去东水门外,寻一顶轿子,那轿子前有一男子,头戴竹笠,手执一根彩绸竿。你凑近那轿窗,低声念一句话。”
“什么话?”
“一静破百劫,无事即得安。”
第三章 中孚
中孚,信也。而谓之中孚者,如羽虫之孚,有诸中而后能化也。
——苏轼《东坡易传》
朱显拿到那田契,犹豫再三,还是行了一步险。
当年他也是为逃穷寒、求富贵,才阉了身体求做内侍。可进到这里,才发觉宫中比外间更加艰险。原先觉着能服侍皇上,何等荣耀!其实几千内侍,能见着御容的不过几百,能亲近的,则只有那几十人。其余的尽都分散于宫中各处,不敢高声,不敢挺身,哪怕隔了几十重殿宇,仍怕声气惊动到圣听,每日都似背负一座山行走。
而内侍之间,则更加残狠。全都是断了根、绝了念的人,永隔人间欢爱,被置于万仞绝壁之上,哪个不拼力抓住些权柄,以求延命?得着权柄的,又哪个不是心怀恨郁,寻机泄愤?朱显入宫之后便发觉,自己并非来到皇宫,而是跌进了狼窟。
入宫之前,他爹反复叮咛,进到宫里,分派在谁手底下,便一心一意尽力尽忠,这世上万般皆可嫌,唯独缺不得忠心之人。朱显生在乡里,原本也无多少机巧心思,便牢记着这番话语,这些年始终忠忠诚诚,先后换了十几个上司,全都能信重于他,让他能一步步稳稳晋升。入宫二十一年,升了三阶。今年三十二岁,升至第八阶祗候殿值。虽有些慢,却也已高过宫中大半内侍。
他最欣喜的是,三年前竟被差拨到太傅杨戬院中。当今内廷,有三位宦官位极人臣:梁师成、童贯、杨戬。便是当今宰相王黼,在这三人跟前,也得低俯三分。宫中私下里暗传一句品评——“梁柔、童猛、杨和气”。三人之中,杨戬为人最平和逊让,因此最得宫中人心。
朱显一直都极仰慕杨戬,到了太傅院中,不时能望见杨戬。两三年来,杨戬脸上从未露过愠色,更未呵责过谁。朱显掌管太傅饮食,也极轻省,杨戬口味俭淡随意,每顿只叫整办三四样菜,也从未表露格外喜好哪样。朱显暗想:太傅在我这年纪,便已升到内侍最高一阶,凭的怕正是这随和俭淡之心。人人都争,唯独他不争,好机运反都落到他这里。如同争水一般,费尽心机,左挡右拦,终不如只在最低处静守,水自然会流聚过来。
更让朱显敬佩自愧的是,自入宫以后,他对父母始终怨恨不已,即便得了假期,也不愿回乡省看,只托人捎带些钱帛回去。杨戬于孝上却最肯尽心,一生只念诵一部《孝经》。堂中长年供奉家人灵牌,每日清晨,洗漱之后,头一件事便是上香祭拜。每年清明,都要去孝严寺做法事,祭祀礼忏。以他的官阶势位,这等祭祀大事原该选在大相国寺。而且照朝廷礼制,王公祭祀,出入该乘朱轮象辂,络带绣文,八鸾在衡,左建旗,右载戟,前有卤簿导引,后有侍卫随扈。杨戬却自愧身残体损,无法传宗接代,于孝字第一义上便已终生成憾,无颜面对先祖,连供奉的七面灵牌上都不敢书写家祖名讳,只供着空牌位。每年清明出祀,更不愿大势声张,只便装出行,就近选了孝严寺。一来因这寺香火清淡、寺门清静,二来寺名正合了《孝经》中那句“祭则致其严”。
到太傅院中头一年清明,朱显跟随太傅去孝严寺祭拜,亲眼瞧见太傅那般诚敬,他大为震动,才告假回乡,去探视了一回父母。见父母已然那般苍老衰病,见了他,全都颤手颤脚、涕泪交流,他才终于消了那怨恨之心,和父母抱在一处,大哭一场。
回到太傅院,朱显越发忠心,极力想各种法子让太傅吃得精细可意。这般过了两三年,他心中渐渐生出些念头。许多人都羡妒他能进太傅院,却不知他只在后头管领饭食,连太傅跟前都到不得。这差事太轻微,太傅于饮食又全不介意,因而极难再有升进之机。身为内侍,本已隔绝人世,心里头空得似枯井一般,若再无这点儿念盼,哪里能挨得过这长久空寂?
↑返回顶部↑
“什么话?”
“一静破百劫,无事即得安。”
第三章 中孚
中孚,信也。而谓之中孚者,如羽虫之孚,有诸中而后能化也。
——苏轼《东坡易传》
朱显拿到那田契,犹豫再三,还是行了一步险。
当年他也是为逃穷寒、求富贵,才阉了身体求做内侍。可进到这里,才发觉宫中比外间更加艰险。原先觉着能服侍皇上,何等荣耀!其实几千内侍,能见着御容的不过几百,能亲近的,则只有那几十人。其余的尽都分散于宫中各处,不敢高声,不敢挺身,哪怕隔了几十重殿宇,仍怕声气惊动到圣听,每日都似背负一座山行走。
而内侍之间,则更加残狠。全都是断了根、绝了念的人,永隔人间欢爱,被置于万仞绝壁之上,哪个不拼力抓住些权柄,以求延命?得着权柄的,又哪个不是心怀恨郁,寻机泄愤?朱显入宫之后便发觉,自己并非来到皇宫,而是跌进了狼窟。
入宫之前,他爹反复叮咛,进到宫里,分派在谁手底下,便一心一意尽力尽忠,这世上万般皆可嫌,唯独缺不得忠心之人。朱显生在乡里,原本也无多少机巧心思,便牢记着这番话语,这些年始终忠忠诚诚,先后换了十几个上司,全都能信重于他,让他能一步步稳稳晋升。入宫二十一年,升了三阶。今年三十二岁,升至第八阶祗候殿值。虽有些慢,却也已高过宫中大半内侍。
他最欣喜的是,三年前竟被差拨到太傅杨戬院中。当今内廷,有三位宦官位极人臣:梁师成、童贯、杨戬。便是当今宰相王黼,在这三人跟前,也得低俯三分。宫中私下里暗传一句品评——“梁柔、童猛、杨和气”。三人之中,杨戬为人最平和逊让,因此最得宫中人心。
朱显一直都极仰慕杨戬,到了太傅院中,不时能望见杨戬。两三年来,杨戬脸上从未露过愠色,更未呵责过谁。朱显掌管太傅饮食,也极轻省,杨戬口味俭淡随意,每顿只叫整办三四样菜,也从未表露格外喜好哪样。朱显暗想:太傅在我这年纪,便已升到内侍最高一阶,凭的怕正是这随和俭淡之心。人人都争,唯独他不争,好机运反都落到他这里。如同争水一般,费尽心机,左挡右拦,终不如只在最低处静守,水自然会流聚过来。
更让朱显敬佩自愧的是,自入宫以后,他对父母始终怨恨不已,即便得了假期,也不愿回乡省看,只托人捎带些钱帛回去。杨戬于孝上却最肯尽心,一生只念诵一部《孝经》。堂中长年供奉家人灵牌,每日清晨,洗漱之后,头一件事便是上香祭拜。每年清明,都要去孝严寺做法事,祭祀礼忏。以他的官阶势位,这等祭祀大事原该选在大相国寺。而且照朝廷礼制,王公祭祀,出入该乘朱轮象辂,络带绣文,八鸾在衡,左建旗,右载戟,前有卤簿导引,后有侍卫随扈。杨戬却自愧身残体损,无法传宗接代,于孝字第一义上便已终生成憾,无颜面对先祖,连供奉的七面灵牌上都不敢书写家祖名讳,只供着空牌位。每年清明出祀,更不愿大势声张,只便装出行,就近选了孝严寺。一来因这寺香火清淡、寺门清静,二来寺名正合了《孝经》中那句“祭则致其严”。
到太傅院中头一年清明,朱显跟随太傅去孝严寺祭拜,亲眼瞧见太傅那般诚敬,他大为震动,才告假回乡,去探视了一回父母。见父母已然那般苍老衰病,见了他,全都颤手颤脚、涕泪交流,他才终于消了那怨恨之心,和父母抱在一处,大哭一场。
回到太傅院,朱显越发忠心,极力想各种法子让太傅吃得精细可意。这般过了两三年,他心中渐渐生出些念头。许多人都羡妒他能进太傅院,却不知他只在后头管领饭食,连太傅跟前都到不得。这差事太轻微,太傅于饮食又全不介意,因而极难再有升进之机。身为内侍,本已隔绝人世,心里头空得似枯井一般,若再无这点儿念盼,哪里能挨得过这长久空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