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 / 4)
仵作查验过后,只查出是个男子,皮肤全都烧焦,年纪判断不准,应该是中年以上。衣裳也片缕不存,只残留了一双鞋底和小半截鞋帮。尸身上有些绳索灰烬,身侧有一根被烧焦的竹管,管里有燃尽的草须,是火种筒。府衙石阶边丢了一只油陶罐,罐里还残余了些油。死者应是被人捆绑,而后全身被浇油点燃。
死者左手攥着一团绢,展开是一长一短两条绢带,上头写了字。周万舟接过来看了一阵,不解其意,便拿给段孔目去查证。仵作又从死者腰间寻见一个皮袋子,袋子也已烧得焦糊,里头几样物件却都完好:一把钥匙,钥匙柄上镂了个“忠”字,掂着非常沉,似乎金子铸成。另有一小块银子,四两多重,是从官制银铤上凿下的一截。正面有官印刻字,背面还有两个字“和春”,是用刀尖刻划的,刻痕极新,笔画有些稚拙。
周万舟看见这两个字,默想片刻,递给侍立身旁的一个小吏:“你拿这银子去四处查问查问,可否有哪家商铺店肆叫这‘和春’?”那小吏忙双手接过,小跑着去问了。
他又看袋子里剩余的物件,都是常用之物,皆辨不出死者身份。他有些烦躁,见段孔目站在一边出神,越发焦躁,高声唤了过来:“你叫人先去附近查问,昨夜是否有人瞧见什么。再去要道口贴出告示,召众人来认尸。”此外,他也想不出其他法子,只能板起脸喝道,“尽速去查,莫要懒惰!”
才吩咐完,府里推官唤他去回话,推官见了他,问过情形后,也板起脸吩咐:“尽速去查,莫要懒惰!”刚出来,通判又寻他,见了也吩咐:“尽速去查,莫要懒惰!”才应了命,知州也寻他,赶忙去见时,仍得了句:“尽速去查,莫要懒惰!”他只能连声答“是”,躬身退了出来,心里一阵阵懊闷,只能高声喝令身旁那个承符:“你去瞧瞧那些人是否在躲懒?若见了,立即来报我!”
那承符才转身跑开,又有个小吏奔过来,说提刑唤他。大宋天下共分二十五路,应天府、拱州及郓兖齐濮曹济单等州属京东西路。每路都设有提点刑狱司,专管一路刑狱罪案。京东西路提刑司治所正设在应天府,自然是一早便听闻了这焦尸案。周万舟听到传唤,只能快步前往提刑司,去了才知并非提刑官唤他,而是其下属检法官,他才稍松了口气,那检法官问过详情后,竟又吩咐了句:“尽速去查,莫要懒惰!”
周万舟出来后,越发躁闷。仕途为官,无事时自然千好百好,一旦有事,便是各般窝气。他甚而有些懊悔起来。他原是京城吏部的吏人,直升到最高一阶都孔目。朝廷有“流外出官”之制,又叫“年劳补官”,吏人做到高阶,累计二十五年,可出职补官。他便是借这“年劳”,得了个九品官阶。
做吏人时,身份虽低微,却手握笔管,掌管百官文状历子。天下官员考课叙迁,尽都要经他之手。尤其各路州官员,为求升进,年年都要托人说情,送钱送物。略不顺意,笔下一勾,便让那些官员困滞淹蹇。
等他出职为官时,这些吏人阻滞加倍反施了回来。大宋官制,极重流品出身,像他这等年劳补官,只被视为杂流,升进极慢,且不由主路,只能从水部、司门、库部这些偏冷衙门递升。原先是官员求托他,如今变作自己去求那些文吏。那些文吏晓得他们来历,既妒又蔑,因而肆意为难卡阻。他积了二十五年的傲横之气,短短几年间,便被那些吏人削磨尽净。再加官职低微,去哪里任职,都不得不受长官层层压制。人虽站着,脊骨却早已麦秆经秋雨,枯软倒伏。
直到这两年,他才终于熬出些头脸,来这应天府任了司理参军。职阶虽算不得高,却毕竟是京府之地,手下掌管几十个吏人。每遇讼案,争讼双方都抢着来请托。这时,他才算尝到些官威,如同一棵树,辛苦种了五十来年,才算得果获丰。
可眼下,这焦尸案人人争瞧,极难蒙混过。若查办不清,便又得栽进深沟。他回到自己那小官厅,坐在案前,呆呆出神。
直到过午,那个小吏才拿着那块银子来回禀:“应天府有三处叫这‘和春’的,一家是酒肆,一家是客店,还有一家是妓馆。这三处,小人都去问过了,三家虽唤这名,却全都没在银子上刻过字。”
“你问的是店主?”
“嗯。”
“混账!只问店主哪里问得到?你再去细细问问这三家里外所有人等!”
↑返回顶部↑
死者左手攥着一团绢,展开是一长一短两条绢带,上头写了字。周万舟接过来看了一阵,不解其意,便拿给段孔目去查证。仵作又从死者腰间寻见一个皮袋子,袋子也已烧得焦糊,里头几样物件却都完好:一把钥匙,钥匙柄上镂了个“忠”字,掂着非常沉,似乎金子铸成。另有一小块银子,四两多重,是从官制银铤上凿下的一截。正面有官印刻字,背面还有两个字“和春”,是用刀尖刻划的,刻痕极新,笔画有些稚拙。
周万舟看见这两个字,默想片刻,递给侍立身旁的一个小吏:“你拿这银子去四处查问查问,可否有哪家商铺店肆叫这‘和春’?”那小吏忙双手接过,小跑着去问了。
他又看袋子里剩余的物件,都是常用之物,皆辨不出死者身份。他有些烦躁,见段孔目站在一边出神,越发焦躁,高声唤了过来:“你叫人先去附近查问,昨夜是否有人瞧见什么。再去要道口贴出告示,召众人来认尸。”此外,他也想不出其他法子,只能板起脸喝道,“尽速去查,莫要懒惰!”
才吩咐完,府里推官唤他去回话,推官见了他,问过情形后,也板起脸吩咐:“尽速去查,莫要懒惰!”刚出来,通判又寻他,见了也吩咐:“尽速去查,莫要懒惰!”才应了命,知州也寻他,赶忙去见时,仍得了句:“尽速去查,莫要懒惰!”他只能连声答“是”,躬身退了出来,心里一阵阵懊闷,只能高声喝令身旁那个承符:“你去瞧瞧那些人是否在躲懒?若见了,立即来报我!”
那承符才转身跑开,又有个小吏奔过来,说提刑唤他。大宋天下共分二十五路,应天府、拱州及郓兖齐濮曹济单等州属京东西路。每路都设有提点刑狱司,专管一路刑狱罪案。京东西路提刑司治所正设在应天府,自然是一早便听闻了这焦尸案。周万舟听到传唤,只能快步前往提刑司,去了才知并非提刑官唤他,而是其下属检法官,他才稍松了口气,那检法官问过详情后,竟又吩咐了句:“尽速去查,莫要懒惰!”
周万舟出来后,越发躁闷。仕途为官,无事时自然千好百好,一旦有事,便是各般窝气。他甚而有些懊悔起来。他原是京城吏部的吏人,直升到最高一阶都孔目。朝廷有“流外出官”之制,又叫“年劳补官”,吏人做到高阶,累计二十五年,可出职补官。他便是借这“年劳”,得了个九品官阶。
做吏人时,身份虽低微,却手握笔管,掌管百官文状历子。天下官员考课叙迁,尽都要经他之手。尤其各路州官员,为求升进,年年都要托人说情,送钱送物。略不顺意,笔下一勾,便让那些官员困滞淹蹇。
等他出职为官时,这些吏人阻滞加倍反施了回来。大宋官制,极重流品出身,像他这等年劳补官,只被视为杂流,升进极慢,且不由主路,只能从水部、司门、库部这些偏冷衙门递升。原先是官员求托他,如今变作自己去求那些文吏。那些文吏晓得他们来历,既妒又蔑,因而肆意为难卡阻。他积了二十五年的傲横之气,短短几年间,便被那些吏人削磨尽净。再加官职低微,去哪里任职,都不得不受长官层层压制。人虽站着,脊骨却早已麦秆经秋雨,枯软倒伏。
直到这两年,他才终于熬出些头脸,来这应天府任了司理参军。职阶虽算不得高,却毕竟是京府之地,手下掌管几十个吏人。每遇讼案,争讼双方都抢着来请托。这时,他才算尝到些官威,如同一棵树,辛苦种了五十来年,才算得果获丰。
可眼下,这焦尸案人人争瞧,极难蒙混过。若查办不清,便又得栽进深沟。他回到自己那小官厅,坐在案前,呆呆出神。
直到过午,那个小吏才拿着那块银子来回禀:“应天府有三处叫这‘和春’的,一家是酒肆,一家是客店,还有一家是妓馆。这三处,小人都去问过了,三家虽唤这名,却全都没在银子上刻过字。”
“你问的是店主?”
“嗯。”
“混账!只问店主哪里问得到?你再去细细问问这三家里外所有人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