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3 / 7)
四位先生到了这个年纪,本来最爱的就是良才美质,何况又是七斤这个他们都很喜欢的晚辈,更何况他还是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浑金,随便他们施展?认下这个弟子,那是半点都不勉强。
说起来,这样的启蒙阵容,说出去估计也足以吓倒一批人吧?即便是皇子,估计也难有这样的殊荣。
毕竟这四位,随便拎出来都是能够跟翰林院掌院学士pk的存在,甚至其中两位就担任过这一职位。恐怕只有皇太子出阁讲学才有资格让四人齐至,如今却用来给三岁小儿开蒙。
周敏绝对相信,在四人的教导之下,自家儿子就算真的是一块朽木,估计也能充一下栋梁。但凡有三分天赋,要达到自己的要求应该不难。
九月里,七斤过了四岁生辰,京城那边的消息总算下来了。
圣旨先是大大的褒奖了一番几位先生之功,一番赏赐,又诏命四人还朝。据说是因为书送上去之后,有朝臣上书,认为野有遗贤,朝廷当礼聘之。
此番四人算是在士林刷足了声望,诏令还京的官职都比辞官的时候升了不止一级。这也是很多文人喜欢养望的缘故,有了足够高的名声,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几级跳。
当然,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像几百年前那样凭借官员举荐就被征召的情况已经一去不返。养望的前提是先考中进士,否则你一个没有功名的人,就算真有大才,朝廷也不会征召,名气越大越不会征召。
不科举就是破坏了士子的晋升之路,而这是整个官僚阶级共同维护的东西,他们不会推举一个破坏规矩的人。否则这人来了,是不是还得把宰相的位置让给他,让他压着一众科举出生的读书人?
当然,朝廷的征召令,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慕名利,通常都是要拒绝几次的,即便有心起复,也要朝廷先给出满意的位置。这一套几位先生都是很熟悉的,谢恩之后,当即各自上表不提。
实则对于是否接受征召这件事,他们私底下也商量过。
几人之中,李先生年纪最大,但也没有到走不动路的地步。这几年修书,虽然是修身养性,但却没有变的淡泊名利,反倒有了更多想做的事。
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他们都决定回京。
哪怕只是回去继续修书呢?这不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如今聚集于此的数千学子。
这一次前来的颁旨队伍十分浩大。虽然四位先生住在一起,但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朝廷也必须要礼遇。所以每个人都要配专门的宣旨官和仪仗队,加在一起看上去自然就很能唬人了。
↑返回顶部↑
说起来,这样的启蒙阵容,说出去估计也足以吓倒一批人吧?即便是皇子,估计也难有这样的殊荣。
毕竟这四位,随便拎出来都是能够跟翰林院掌院学士pk的存在,甚至其中两位就担任过这一职位。恐怕只有皇太子出阁讲学才有资格让四人齐至,如今却用来给三岁小儿开蒙。
周敏绝对相信,在四人的教导之下,自家儿子就算真的是一块朽木,估计也能充一下栋梁。但凡有三分天赋,要达到自己的要求应该不难。
九月里,七斤过了四岁生辰,京城那边的消息总算下来了。
圣旨先是大大的褒奖了一番几位先生之功,一番赏赐,又诏命四人还朝。据说是因为书送上去之后,有朝臣上书,认为野有遗贤,朝廷当礼聘之。
此番四人算是在士林刷足了声望,诏令还京的官职都比辞官的时候升了不止一级。这也是很多文人喜欢养望的缘故,有了足够高的名声,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几级跳。
当然,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像几百年前那样凭借官员举荐就被征召的情况已经一去不返。养望的前提是先考中进士,否则你一个没有功名的人,就算真有大才,朝廷也不会征召,名气越大越不会征召。
不科举就是破坏了士子的晋升之路,而这是整个官僚阶级共同维护的东西,他们不会推举一个破坏规矩的人。否则这人来了,是不是还得把宰相的位置让给他,让他压着一众科举出生的读书人?
当然,朝廷的征召令,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慕名利,通常都是要拒绝几次的,即便有心起复,也要朝廷先给出满意的位置。这一套几位先生都是很熟悉的,谢恩之后,当即各自上表不提。
实则对于是否接受征召这件事,他们私底下也商量过。
几人之中,李先生年纪最大,但也没有到走不动路的地步。这几年修书,虽然是修身养性,但却没有变的淡泊名利,反倒有了更多想做的事。
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他们都决定回京。
哪怕只是回去继续修书呢?这不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如今聚集于此的数千学子。
这一次前来的颁旨队伍十分浩大。虽然四位先生住在一起,但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朝廷也必须要礼遇。所以每个人都要配专门的宣旨官和仪仗队,加在一起看上去自然就很能唬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