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4 / 7)
“萧郎,你这些分析,都与事实相符。”辩才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疑问?”
“当然有。”萧君默接着道,“我的第二点疑惑,便是淝水之战中,东晋一方的战术。据史书称,当时前秦大军紧逼淝水西岸列阵,与晋军隔岸对峙,谢玄却派人去对秦军前锋主将即苻坚的弟弟苻融说,请秦军往后退一点,晋军要渡河与他们在西岸决战。这从兵法上来讲,显然是犯了大忌。其一,由于秦强晋弱,秦军的战略肯定是力求速战,而晋军的最佳战略应该是避敌锋芒,坚壁清野,利用淝水天险与敌人打持久战。可事实恰好相反,谢玄居然主动求战,这完全不合常理,令人匪夷所思。其二,历史上很多战役,都是趁对手‘半渡’之时发动攻击,从而取得胜利。苻坚和苻融正是打算采取这个战术,才会同意谢玄要求,主动后撤。照理说如此一来,晋军渡河渡到一半,秦军完全可以发动攻击,落败的肯定是晋军一方,可最后的事实又恰好相反:谢玄居然率领八千骑兵成功渡过了淝水,并一举击溃秦军,还斩杀了苻融。如此轻而易举便赢得了胜利,看上去也太奇怪了,总让人感觉很不真实,倘若不是史书所载,我恐怕会认为这是个杜撰的故事。”
辩才呵呵一笑:“那萧郎是否还记得,有哪些具体细节让你感觉像是杜撰?”
萧君默回想了一下,道:“我记得,史书说到秦军后退的时候,用了这么八个字:‘秦兵遂退,不可复止。’意思就是秦军主动后撤的时候,忽然就乱了,而且乱得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记载就很可疑,秦军既然是主动后撤,苻融也不是等闲之辈,岂会一撤就乱了呢?”
“是,萧郎的怀疑很有道理,现在贫僧就可以给你答案:秦军之中,其实早就打入了天刑盟的细作,而且人数不少,所以虽然苻融是主动率部后撤,但关键时刻却被潜伏的天刑盟成员打乱了阵脚。正是因为谢安早就埋下了这颗棋子,才会授意谢玄主动邀战。若非如此,便真如你所说的,犯了兵法之大忌了。”
“怪不得!”萧君默恍然,旋即又想到什么,“还有,史书记载,秦军阵脚乱了之后,苻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这样的细节也令人怀疑,苻融亲自上前压阵,他骑的马居然会被乱兵挤倒,现在看来,定然也是潜伏在他身边的天刑盟细作干的吧?”
辩才一笑:“据我所知,在大战前夜,我盟的细作早就给苻融的坐骑偷偷喂过巴豆了。”
萧君默哑然失笑。
巴豆是很厉害的泻药,倘若苻融的马真的被喂食了巴豆,那肯定是“一泻千里”、四蹄发软,难怪被乱兵一挤就倒了。可是,天刑盟的人又是如何打入秦军内部的呢?并且还能潜伏到苻融身边暗施手脚,级别肯定不低,这样的人会是谁呢?
萧君默极力回忆着当初读过的史料。忽然,一个名字跃入了他的脑海。
“法师,这个潜伏在秦军内部的天刑盟成员,会不会是……原晋军襄阳守将朱序?”
“萧郎如此判断,根据是什么?”辩才饶有兴味地看着他。
“据我所知,这个朱序曾经困守襄阳一年,最后城破被俘,投降了苻坚,此后颇受苻坚赏识,被任命为度支尚书。淝水之战,朱序也随苻坚、苻融到了前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朱序至少在战场上发挥了两次至关重要的作用。”
“哦?说来听听。”
“第一次,是大战前夕,苻坚、苻融攻占寿阳,与谢安之弟谢石所部对峙,彼此都还摸不清对方的虚实。因此,苻坚便派遣朱序前往晋军大营劝降,而朱序恰恰就在这时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重大情报。他告诉谢石:秦军虽然号称百万,但大部分兵力还在行军途中,尚未抵达前线,晋军应抓住战机主动进攻,击溃敌军前锋,挫其锐气。谢石得到情报,即命谢玄派遣猛将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奔袭洛涧,果然大败秦军前锋,史称‘洛涧大捷’,从而赢得淝水之战首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晋军士气……”
↑返回顶部↑
“当然有。”萧君默接着道,“我的第二点疑惑,便是淝水之战中,东晋一方的战术。据史书称,当时前秦大军紧逼淝水西岸列阵,与晋军隔岸对峙,谢玄却派人去对秦军前锋主将即苻坚的弟弟苻融说,请秦军往后退一点,晋军要渡河与他们在西岸决战。这从兵法上来讲,显然是犯了大忌。其一,由于秦强晋弱,秦军的战略肯定是力求速战,而晋军的最佳战略应该是避敌锋芒,坚壁清野,利用淝水天险与敌人打持久战。可事实恰好相反,谢玄居然主动求战,这完全不合常理,令人匪夷所思。其二,历史上很多战役,都是趁对手‘半渡’之时发动攻击,从而取得胜利。苻坚和苻融正是打算采取这个战术,才会同意谢玄要求,主动后撤。照理说如此一来,晋军渡河渡到一半,秦军完全可以发动攻击,落败的肯定是晋军一方,可最后的事实又恰好相反:谢玄居然率领八千骑兵成功渡过了淝水,并一举击溃秦军,还斩杀了苻融。如此轻而易举便赢得了胜利,看上去也太奇怪了,总让人感觉很不真实,倘若不是史书所载,我恐怕会认为这是个杜撰的故事。”
辩才呵呵一笑:“那萧郎是否还记得,有哪些具体细节让你感觉像是杜撰?”
萧君默回想了一下,道:“我记得,史书说到秦军后退的时候,用了这么八个字:‘秦兵遂退,不可复止。’意思就是秦军主动后撤的时候,忽然就乱了,而且乱得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记载就很可疑,秦军既然是主动后撤,苻融也不是等闲之辈,岂会一撤就乱了呢?”
“是,萧郎的怀疑很有道理,现在贫僧就可以给你答案:秦军之中,其实早就打入了天刑盟的细作,而且人数不少,所以虽然苻融是主动率部后撤,但关键时刻却被潜伏的天刑盟成员打乱了阵脚。正是因为谢安早就埋下了这颗棋子,才会授意谢玄主动邀战。若非如此,便真如你所说的,犯了兵法之大忌了。”
“怪不得!”萧君默恍然,旋即又想到什么,“还有,史书记载,秦军阵脚乱了之后,苻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这样的细节也令人怀疑,苻融亲自上前压阵,他骑的马居然会被乱兵挤倒,现在看来,定然也是潜伏在他身边的天刑盟细作干的吧?”
辩才一笑:“据我所知,在大战前夜,我盟的细作早就给苻融的坐骑偷偷喂过巴豆了。”
萧君默哑然失笑。
巴豆是很厉害的泻药,倘若苻融的马真的被喂食了巴豆,那肯定是“一泻千里”、四蹄发软,难怪被乱兵一挤就倒了。可是,天刑盟的人又是如何打入秦军内部的呢?并且还能潜伏到苻融身边暗施手脚,级别肯定不低,这样的人会是谁呢?
萧君默极力回忆着当初读过的史料。忽然,一个名字跃入了他的脑海。
“法师,这个潜伏在秦军内部的天刑盟成员,会不会是……原晋军襄阳守将朱序?”
“萧郎如此判断,根据是什么?”辩才饶有兴味地看着他。
“据我所知,这个朱序曾经困守襄阳一年,最后城破被俘,投降了苻坚,此后颇受苻坚赏识,被任命为度支尚书。淝水之战,朱序也随苻坚、苻融到了前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朱序至少在战场上发挥了两次至关重要的作用。”
“哦?说来听听。”
“第一次,是大战前夕,苻坚、苻融攻占寿阳,与谢安之弟谢石所部对峙,彼此都还摸不清对方的虚实。因此,苻坚便派遣朱序前往晋军大营劝降,而朱序恰恰就在这时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重大情报。他告诉谢石:秦军虽然号称百万,但大部分兵力还在行军途中,尚未抵达前线,晋军应抓住战机主动进攻,击溃敌军前锋,挫其锐气。谢石得到情报,即命谢玄派遣猛将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奔袭洛涧,果然大败秦军前锋,史称‘洛涧大捷’,从而赢得淝水之战首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晋军士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