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5 / 7)
陆逊果断放弃夷陵,一面强力阻击敌军,一面率领主力转移下游,在一处他早已选定的决战之地,站住脚不走了。这一决战之地,就是后来著名的猇亭。所谓的亭,是当时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陆逊为何要将这夷陵县下属的一个小小猇亭,选定为决战之地呢?玄机在何处?“三国探客”告诉你。
打赢战争,必须熟悉地理;所以讲述战争,也必须紧扣地理,否则很难点中要害。在讲周瑜的时候,笔者已经揭示了赤壁在地理上的种种玄机,现在来说猇亭。猇亭古战场,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长江北岸的虎牙山上,距离三峡东口大约六十到七十华里。据我多次实地考察,发现此处的地形地貌非常之独特,与上游的江段非常不同,确实有玄机,而且是大有玄机。
玄机,藏在江岸之上。此处两岸都有连片的险峰山岚。北岸的虎牙山,与南岸的荆门山,形成隔江对峙的险要形势。特别是北岸的虎牙山一带,岗峦起伏,沟壑纵横,大部队在此难以迅速行动和疏散,如果在此连片安营扎寨,将有遭遇火攻的巨大隐患。
玄机,更藏在江岸之下。此处的江岸,都是陡峭坚硬的山岩,与上游江段平缓柔软的沙滩江岸,形成鲜明对比。乘船从江面上观察,北岸虎牙山的巨大整体山岩,如同墙壁直下江流,相对高度在一百米左右,沿江绵延大约有三华里之遥。山岩呈棕红色,间杂有白色斑纹,如同老虎的牙齿,故而得名。另外,此处的江面宽度,急剧收窄至七百米左右,只有上游江面最宽处的二分之一。所以现今宜昌市的长江公路大桥,就选在这里架设。由于江面急剧收窄,导致此处的江流湍急汹涌。而以往的虎牙山下,还有与江岸岩石同一地质结构的大片礁石群,形成千年险滩,名为虎牙滩,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暗礁丛生,对往来舟船构成极大威胁。郦道元的《水经注》就说:“江水,又东径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上个世纪,国家整治长江航道,虎牙滩的礁石群被爆破清除,航道的安全才得以保证。由于江岸高峻陡峭,江流又湍急汹涌,暗礁密布,船上的人难以停靠登岸,而岸上的人们也不能顺利下行到江边上船。笔者在实地考察中,曾经沿着陡峭的人工梯级,小心翼翼从岸上下行到水面乘坐摩托艇,发现自己的脚,几乎要触碰到前面那一位的头顶,胆小者根本不敢下去。换言之,江中水路与岸上陆路之间的密切呼应和联系,在此处以上的江段,非常容易建立和形成,而一旦到了这里,就完全无法做到。因此,陆逊在这里,就把对方水军和步军相互策应和支持的强大阵势,彻底打破和截断,从而逼迫对方在北岸之上极为不利的地域,来与自己决战。
陆逊利用自己在此长期镇守因而熟知地理的条件,精心选定猇亭作为巅峰对决之地后,就集中全部力量,在此堵住对方去路,不再后退半步。此前,他已经做到了十六字战略方针的前一半,即“扩大空间,诱敌深入”。现在该来做后一半,即“拖长时间,伺机制敌”了。那么这后一半的实施过程,他做得顺当和轻松吗?
老实说,陆大帅同样做得很不顺当,很不轻松,因为他面临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用现今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压力山大”。压力来自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压力,首先来自对手刘备。在猇亭受阻前进不得,水陆并进的阵势又被打乱,刘备立即对表现不佳的指挥系统加以改组,重新进行部署。前线总指挥由冯习担任,称为“大督”。先锋官两名:张南、吴班。吴班原来是水军主将,现今降格为步兵第二先锋,这就证明:刘备已经将原来的三路水陆大军,改组为纯粹的一路步兵,集中在猇亭岸上作战。重组完毕,刘备开始频频发起挑战。但是,任你刘备的将士在营前千般怒吼,万般辱骂,陆逊凭借有利地形,顶住高压,就是不和你交手。于是,双方各自四、五万精锐主力,在此一僵持,就从春天僵持到了炎夏六月间!
压力,还来自下属的部下。《三国志·陆逊传》正文,以及裴松之注引《吴书》都记载,当初陆逊主动放弃三峡东口的夷陵要塞,就引起众将官的不满,认为他骨头软,怕刘备,说是“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现今虽然不退了,却又在猇亭只守不攻,当缩头乌龟,众将官更加牢骚不断:“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进攻刘备应该在当初嘛,现今让他进入我们的地盘五六百里,相持长达七八个月,他把要害都守护住了,这个仗还有什么打头嘛!
陆大帅的对策,则是耐心解释和正面鼓励:“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刘备是狡猾的家伙,经验丰富;他的军队刚开始进攻时,思虑精细专注,不能打他。现今停留已久,没有占到我方的便宜,将士疲劳军心沮丧,想不出对付我们的计策。制服对手,就在今天!不过,究竟自己会用什么绝招制服刘备,陆逊并没有提前透露。
压力,最后还来自上司孙权。虽然孙权使用主帅很放手,不干涉具体指挥,这在讲吕蒙时已经说过。但是,此战非同小可,加之众将官又向孙权打小报告发泄不满,孙权不得不问陆逊,大半年来战况如何。孙权一询问,陆逊当然有压力,也不得不对战况做出如实报告和详细解释。其中的关键文字,《陆逊传》也有记录:“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当初微臣还担心刘备水陆并进的阵势,现今逼得他舍弃舟船上岸作战,又处处建立连片的营寨。希望您高枕无忧,不要挂念了。言外之意,就是保证给您完成战胜刘备的任务。
陆逊不愧是孙吴主帅级名将的季军,他顶住难以想象的多方面压力,坚持既定战略方针毫不动摇。那么他能够等来击败对手的机会吗?他又会用什么样的绝招,去制服刘备这个强劲的对手呢?
绝招是两个字:火攻。在冷兵器时代,火攻是极具威力的进攻战术。三国的火攻战术,与此前的东汉相比,不仅出现更频繁,而且花样更翻新,堪称克敌制胜的法宝。奠定三国鼎立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是焚烧对方的粮草;赤壁之战,是焚烧对方的战船;眼下的猇亭之战,陆逊要用火攻去焚烧对方的连片军营,可以说是三把火烧出来一个三国。
你会问了,刘备不是战场上的老江湖吗?陆逊在他面前玩火攻,他怎么就没有防备呢?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六十二岁的他,大大低估了陆逊这个四十岁后生晚辈的用兵本事,过于轻敌了。曹操轻敌,都败在周瑜手下,何况刘备?二是他的大脑,经过整整一年的超负荷使用,从上一年出兵的七月,到现今僵持的闰六月,出现空白了。年轻人这样玩命也伤不起,甚至要猝死在工作室里的电脑前面,何况年过花甲的他?太轻视对手,超负荷玩命,任何一条都会坏事,何况两条加在一起?教训,实在深刻得很啊!
这一年的闰六月,骄阳似火,热气蒸腾。风餐露宿整整一年的蜀军将士,早已疲惫懈怠,士气低落。陆逊见火候已到,命令全军每人带上干燥茅草一把,冲到敌营后,先放火烧营,再交手杀人。结果一举成功,当场烧毁敌军大营四十多座,斩杀对方前线总指挥冯习、先锋官张南、少数族首领沙摩柯等。刘备趁天黑杀出重围,狼狈向西不停奔逃五百多里,一直到达自己地盘内的鱼复县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才算侥幸逃脱性命。这一战,刘备的人马几乎损失得干干净净,无数的舟船、兵器、粮食、物资,全部丢弃无余,《三国志》卷五八《陆逊传》形容是“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猇亭之战,对刘备是致命的打击,他十个月后就病死了;但是对孙权,却是天大的好事,西面的威胁从此彻底消失,四个月后他就建立“黄武”年号,完全独立自主称王。至此,三分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此后战争虽然依旧不断,但是版图格局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
↑返回顶部↑
打赢战争,必须熟悉地理;所以讲述战争,也必须紧扣地理,否则很难点中要害。在讲周瑜的时候,笔者已经揭示了赤壁在地理上的种种玄机,现在来说猇亭。猇亭古战场,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长江北岸的虎牙山上,距离三峡东口大约六十到七十华里。据我多次实地考察,发现此处的地形地貌非常之独特,与上游的江段非常不同,确实有玄机,而且是大有玄机。
玄机,藏在江岸之上。此处两岸都有连片的险峰山岚。北岸的虎牙山,与南岸的荆门山,形成隔江对峙的险要形势。特别是北岸的虎牙山一带,岗峦起伏,沟壑纵横,大部队在此难以迅速行动和疏散,如果在此连片安营扎寨,将有遭遇火攻的巨大隐患。
玄机,更藏在江岸之下。此处的江岸,都是陡峭坚硬的山岩,与上游江段平缓柔软的沙滩江岸,形成鲜明对比。乘船从江面上观察,北岸虎牙山的巨大整体山岩,如同墙壁直下江流,相对高度在一百米左右,沿江绵延大约有三华里之遥。山岩呈棕红色,间杂有白色斑纹,如同老虎的牙齿,故而得名。另外,此处的江面宽度,急剧收窄至七百米左右,只有上游江面最宽处的二分之一。所以现今宜昌市的长江公路大桥,就选在这里架设。由于江面急剧收窄,导致此处的江流湍急汹涌。而以往的虎牙山下,还有与江岸岩石同一地质结构的大片礁石群,形成千年险滩,名为虎牙滩,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暗礁丛生,对往来舟船构成极大威胁。郦道元的《水经注》就说:“江水,又东径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上个世纪,国家整治长江航道,虎牙滩的礁石群被爆破清除,航道的安全才得以保证。由于江岸高峻陡峭,江流又湍急汹涌,暗礁密布,船上的人难以停靠登岸,而岸上的人们也不能顺利下行到江边上船。笔者在实地考察中,曾经沿着陡峭的人工梯级,小心翼翼从岸上下行到水面乘坐摩托艇,发现自己的脚,几乎要触碰到前面那一位的头顶,胆小者根本不敢下去。换言之,江中水路与岸上陆路之间的密切呼应和联系,在此处以上的江段,非常容易建立和形成,而一旦到了这里,就完全无法做到。因此,陆逊在这里,就把对方水军和步军相互策应和支持的强大阵势,彻底打破和截断,从而逼迫对方在北岸之上极为不利的地域,来与自己决战。
陆逊利用自己在此长期镇守因而熟知地理的条件,精心选定猇亭作为巅峰对决之地后,就集中全部力量,在此堵住对方去路,不再后退半步。此前,他已经做到了十六字战略方针的前一半,即“扩大空间,诱敌深入”。现在该来做后一半,即“拖长时间,伺机制敌”了。那么这后一半的实施过程,他做得顺当和轻松吗?
老实说,陆大帅同样做得很不顺当,很不轻松,因为他面临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用现今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压力山大”。压力来自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压力,首先来自对手刘备。在猇亭受阻前进不得,水陆并进的阵势又被打乱,刘备立即对表现不佳的指挥系统加以改组,重新进行部署。前线总指挥由冯习担任,称为“大督”。先锋官两名:张南、吴班。吴班原来是水军主将,现今降格为步兵第二先锋,这就证明:刘备已经将原来的三路水陆大军,改组为纯粹的一路步兵,集中在猇亭岸上作战。重组完毕,刘备开始频频发起挑战。但是,任你刘备的将士在营前千般怒吼,万般辱骂,陆逊凭借有利地形,顶住高压,就是不和你交手。于是,双方各自四、五万精锐主力,在此一僵持,就从春天僵持到了炎夏六月间!
压力,还来自下属的部下。《三国志·陆逊传》正文,以及裴松之注引《吴书》都记载,当初陆逊主动放弃三峡东口的夷陵要塞,就引起众将官的不满,认为他骨头软,怕刘备,说是“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现今虽然不退了,却又在猇亭只守不攻,当缩头乌龟,众将官更加牢骚不断:“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进攻刘备应该在当初嘛,现今让他进入我们的地盘五六百里,相持长达七八个月,他把要害都守护住了,这个仗还有什么打头嘛!
陆大帅的对策,则是耐心解释和正面鼓励:“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刘备是狡猾的家伙,经验丰富;他的军队刚开始进攻时,思虑精细专注,不能打他。现今停留已久,没有占到我方的便宜,将士疲劳军心沮丧,想不出对付我们的计策。制服对手,就在今天!不过,究竟自己会用什么绝招制服刘备,陆逊并没有提前透露。
压力,最后还来自上司孙权。虽然孙权使用主帅很放手,不干涉具体指挥,这在讲吕蒙时已经说过。但是,此战非同小可,加之众将官又向孙权打小报告发泄不满,孙权不得不问陆逊,大半年来战况如何。孙权一询问,陆逊当然有压力,也不得不对战况做出如实报告和详细解释。其中的关键文字,《陆逊传》也有记录:“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当初微臣还担心刘备水陆并进的阵势,现今逼得他舍弃舟船上岸作战,又处处建立连片的营寨。希望您高枕无忧,不要挂念了。言外之意,就是保证给您完成战胜刘备的任务。
陆逊不愧是孙吴主帅级名将的季军,他顶住难以想象的多方面压力,坚持既定战略方针毫不动摇。那么他能够等来击败对手的机会吗?他又会用什么样的绝招,去制服刘备这个强劲的对手呢?
绝招是两个字:火攻。在冷兵器时代,火攻是极具威力的进攻战术。三国的火攻战术,与此前的东汉相比,不仅出现更频繁,而且花样更翻新,堪称克敌制胜的法宝。奠定三国鼎立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是焚烧对方的粮草;赤壁之战,是焚烧对方的战船;眼下的猇亭之战,陆逊要用火攻去焚烧对方的连片军营,可以说是三把火烧出来一个三国。
你会问了,刘备不是战场上的老江湖吗?陆逊在他面前玩火攻,他怎么就没有防备呢?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六十二岁的他,大大低估了陆逊这个四十岁后生晚辈的用兵本事,过于轻敌了。曹操轻敌,都败在周瑜手下,何况刘备?二是他的大脑,经过整整一年的超负荷使用,从上一年出兵的七月,到现今僵持的闰六月,出现空白了。年轻人这样玩命也伤不起,甚至要猝死在工作室里的电脑前面,何况年过花甲的他?太轻视对手,超负荷玩命,任何一条都会坏事,何况两条加在一起?教训,实在深刻得很啊!
这一年的闰六月,骄阳似火,热气蒸腾。风餐露宿整整一年的蜀军将士,早已疲惫懈怠,士气低落。陆逊见火候已到,命令全军每人带上干燥茅草一把,冲到敌营后,先放火烧营,再交手杀人。结果一举成功,当场烧毁敌军大营四十多座,斩杀对方前线总指挥冯习、先锋官张南、少数族首领沙摩柯等。刘备趁天黑杀出重围,狼狈向西不停奔逃五百多里,一直到达自己地盘内的鱼复县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才算侥幸逃脱性命。这一战,刘备的人马几乎损失得干干净净,无数的舟船、兵器、粮食、物资,全部丢弃无余,《三国志》卷五八《陆逊传》形容是“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猇亭之战,对刘备是致命的打击,他十个月后就病死了;但是对孙权,却是天大的好事,西面的威胁从此彻底消失,四个月后他就建立“黄武”年号,完全独立自主称王。至此,三分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此后战争虽然依旧不断,但是版图格局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