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荣华富贵,于心何益,锦衣玉食,于身何助。五体不勤,养就懒惰之心,不劳而获,徒生贪婪之念。得世间财利愈多,离般若波罗蜜愈远,享世间福利越甚,与三藐三菩提心越疏。佛门弟子,一瓶一钵足矣,再有便是多余,得之天下,自当还之于天下。”齐己双手合十。

  清风佛面,不觉寒冷,反倒倍感清爽,李从璟笑了笑,心怀畅快不少,“有人说,佛门行善,救难施教,皆是手段,是为达大目的,这个大目的就是成佛、证道。老和尚,你觉得这话如何?”

  齐己抬起头来,认真看着李从璟,无比庄重严肃地说道:“佛门行善,非是手段,证道成佛,更非目的。”

  “那是什么?”

  “是信仰。”

  第502章 身在俗世无出入,三王风聚江陵城(一)

  无论老和尚此时的真心独白是什么,李从璟都不会轻易放过他,和尚有信仰是好事,对自己对他人都好,但是很明显,李从璟专门回身一趟,不是为来听齐己抒发高桑情操的,他可不是什么出世的得道高僧,他是俗不可耐的大唐秦王。

  所以李从璟在撇撇嘴后问得很直接,“老和尚,朝廷有意使你为佛门领袖,着手整肃佛门,你可愿意?”

  这个问题出乎齐己意料,天可怜见,这种事他不仅从未想过,而且跟他的本心颇相违背,是以他迟疑了一下,就出言拒绝,“三尺之地,青灯一盏,佛经一卷,贫僧愿已足矣,不敢再有它念。”

  李从璟相信这是老和尚的真实想法,但他并不愿意老和尚如此清心寡欲,至少不能这样独善其身,他扶着栏杆道:“自黄巢之乱,天下分裂,诸侯割据,各霸一方,各行其政,甚至各铸货币,各修国史,重演春秋战国旧事。然则国家会分裂,文化却不会,文明更不会。”

  “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原,广布天下,信徒千百万,至当世,虽有大乘小乘之别,众多宗派之分,却始终在一个佛门中。当今天下,政权割裂,北唐南汉西蜀东吴,我朝要九州重归一统,固赖兵马征伐,却也不可无视文化之系。佛,若只是佛学,朝廷自可不借其力,也无力可借,然佛并非只是佛学,更是佛门、佛教!”

  “孤闻,梁晋争霸中原之际,杨吴借偏安之局,大兴文教,礼佛拜道,十年已降,遂有衣冠争相南渡之事。杨吴之强,非只雄师千指挥,百姓五百万,更兼英才汇聚,文道昌盛。”

  “昔日,晋八王之乱,衣冠南渡,中原沦陷,而江南能偏安百年,缘由不在长江天险,而在世家人杰,更在东晋继承华夏文统。当是时,以苻坚之雄才,百万雄师之精锐,仍不免有淝水之败。由此,江南开乱世承继华夏道统之局,往后中原每有战乱,江南无不兴盛一时。当今杨吴,正欲行此之事。”

  “江南强盛,而不见北伐功成者,非军不够强,非财不够多,抛却诸多因素,可见两点缘由,一是江南繁华,烟柳之地,长久偏安则消磨血性志气,二是英才汇聚之地,必然内斗尤甚。当年宋祖刘裕北伐有成,之所以万古功业毁于一旦,不能不说此因甚重。当今之杨吴,虽偏安一隅,不及东晋之强盛,然其成势未久,好比朝阳,正朝气蓬勃之时,暮气未现。而徐温、徐知诰,皆少见雄主,倘若使杨吴上下合力,则朝廷不能不深为忌惮。”

  “佛门现今既然强盛,在杨吴势力亦大,朝廷欲征服杨吴,岂能对佛门视而不见。再则,朝廷行新政,重算民田,寺院所受波及甚大,朝廷不愿佛门动乱,更不愿此举出现襄助杨吴的遗漏。而老和尚你派主张,正和朝廷用意,故而朝廷望你整肃天下佛门,配合朝廷新政,同时襄助朝廷伐吴大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