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终,得圈者最多的十份考卷交由圣上亲审,钦定名次。

  尽管所有参加过殿试之人皆可以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可事实却是, 圣上仅评定前十名,其他考生则由诸大臣评优劣断名次。

  一切依序进行, 却在最后一步出了岔子。

  十篇最优秀的策论之中,又以其中三篇为最优, 得圈数目完全一致。圣上细细品读之后,亦不能分辨出优劣,却在心中已明了此三篇策论出自于谁之手。

  虽说今年的科举比之往常都要严苛,在原糊名制的基础上又恢复了前朝的誊抄考卷制度,为的是防止笔迹泄露本人身份。这本是万无一失的办法, 至少在会试之时完成得极好。唯一的问题是,殿试之时众考生并非蜗居于号舍之中, 而是皆在保华殿内于书案上答卷。

  恰好,圣上曾亲临。

  三篇策论,其一出自于左丞相幼子文翰, 其二来自于秦太傅长孙秦泽润,最后一篇却是寒门子弟孟修竹。

  圣上心中明了,他已猜到策论为何人作为,恐怕其他重臣亦是如此。

  当下,圣上索性将这三篇策论挑出,横竖不论名次为何,此三人必为一甲。至于具体名次,对于圣上而言真不算什么,倒是不妨借此考验一番朝中重臣。

  “朕已圈定一甲三人,却对择何人为状元举棋不定。不如就由众爱卿分说分说?”

  平心而论,圣上是真的不在乎谁是状元郎,他若真心想提拔一人,即便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亦无碍。反之,状元郎每三年都会出一个,若有恩科,则还能增加。可这些年来,又有几个状元郎成为朝堂中流砥柱。

  所谓状元、榜眼、探花,抵不过一句皇恩浩荡。

  不过,沉迷于功名利禄的俗人还是极多的,哪怕是朝堂重臣亦不能免俗。

  在分头传阅三篇策论之后,朝堂之中很快就分为了两派。

  一边是左丞相交好之人,当然左丞相本人是不会出面的,有些话自然旁人替他分说,且左丞相幼子文翰确是满腹经纶,一篇策论在写得有理有据的同时,又兼辞藻华丽、字字珠玑,端的是难得的锦绣文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